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技术原理简析191农资人 农业技术部 赵占周讨论 1、玉米小麦价格下跌,如何应对农民降低购买优质农资意愿的难题? 2、农业和农资变革大潮中,是顺潮前行还是逆境求生? 3、什么是技术?激励农民购买优质农资的关键 收入(产量价格)投入(物资+时间)效益 降低投入:投入=物资效果+时间(劳动力) 效果=优质农资合理使用(减少剂量+减少次数)= 技术从了解作物开始 一、几个生育期,每个生育期 的生长核心是什么? 二、每个生育时期需要什么营 养,容易遭受到什么病虫草的 为害? 三、怎样合理施肥浇水,如何 提前预防控制病虫草? 四、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分蘖期茎秆生长期抽穗期磷和氮氮和钾磷和钾亩穗数穗大小粒轻重种子重量每亩穗数每穗粒数获取高产量的本质就是平衡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小麦产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产量结构之间的关系播 种1/02/03/04/05/06/07/08/09/010/ 011/ 0孕 穗抽 穗开 花子 粒 形 成乳 熟蜡 熟晚 熟决定穗数决定粒数决定粒重营养生殖生长期营养 生长 期生殖生长期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 一个小麦单株称为个体,若干个体的集合即为群体一个小麦单株称为个体,若干个体的集合即为群体。一、个体的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状况和动态变化决定了群体的结构和特点,决定了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二、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空气成分、风速、土壤条件等,除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外,随着群体结构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三、群体内环境条件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因此群体与个体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个体个体群体内部环境几个常识性问题 1、为什么植物总是先长茎叶再开花结实?茎 叶和花果实是什么关系? 2、我们施用的氮磷钾肥料会直接变成果实或 种子吗? 3、光合作用和作物产量有什么关系?合理的群体结构的机理群体发展是否合理常用源、库、流是是否协调来表示,源(Source)是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sink)是接受和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流(Translocation)是指光合产物由源向库的运输和分配。叶片展开三分之一就开始提供营养物质。高产群体要求“源强、库足、流畅“。群体的自动调节:1、为适应新的环境,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生育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最大分蘖数、最大茎数、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3、不同的产量结构和主攻方向(1)中低产麦田主要矛盾 因肥水条件限制,光合面积较小和穗数不足是影响产量提高的主矛盾。措施增施肥料,培肥地力,扩大光合面积,提高生物产量,主攻足穗是主要增产途径。(2)高产麦田目标保持适宜的光合面积,合理控制最高茎蘖数,建立高光合群体,提高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措施由增穗,转为适当降低基本苗,在保证足穗基础上,主攻粒数和粒重。产量水平(斤/亩)基本苗(万株/亩)总蘖数(万株/亩)穗数(万株/亩)穗粒数千粒重(g)冬前春季最大1000以上6-1550-8010045-50-6030以上40以上800-90010-2060-8010040-5025-3035以上500-70015-2560-8010035-4520-3030-35300-50015-2050-7090-10030-4015-2530-35300以下10-1550-7060-8020-302035山东省小麦合理群体结构动态指标小麦的穗数 小麦的穗数 = 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 基本苗数在播种期确定 ,每粒种子长出来的主茎即为基本苗; 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在拔节期前后确定 (主茎、冬前分蘖、春季分蘖)获得合理有效穗数的关键 (打造一个适度的源) 一、合适的品种及其健康饱满的种子; 二、合适的播种量和栽培方式; 三、健壮的幼苗(基本苗)和更多的有效分蘖; 四、适时合理的防控病虫草害; 五、合理施肥浇水; 六、长出合理数量的大穗。适期播种的小麦,一般在出苗后10-20天开始分蘖,随着叶龄进展,分蘖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的高峰。越冬期间北方冬麦区有稳定的封冻时期,分蘖生长停止,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继续发 生,分蘖动态呈双峰曲线。南方冬麦区冬季较温暖,没有显著的分蘖停止期,拔节期分蘖达到最高峰,分蘖动态为单 峰曲线。 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小麦分蘖消长特点“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停止,集中死亡”。 “两个盛期”:一个在冬前的十月下旬十一月中旬,分蘖数占总 分蘖数的80%左右。另一个在翌年的三月中下旬,占总分蘖数的20%左右 ;“一个高峰”:出现在起身期(三月中旬三月底),起身后510天 分蘖处于不增不减状,又称平顶高峰;“越冬停止”:一般年份越冬期间幼苗上下均停止生长;“集中死亡”:即无效分蘖消亡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拔节后的1520 天(四月上旬四月下旬),在其中五、六天时间内,无效分蘖会集中 死亡7080%,一般在抽穗前(四月下旬)结束。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分蘖成穗规律 (1)冬前叶片数多的分蘖成穗率高,叶片数少的分蘖成 穗率低在一般情况下,冬前具有三片叶的分蘖成穗率在70%以上,两片叶的分蘖成穗率在40%左右,但是在群体较小的情况 下,叶片数少的分蘖,成穗率会稍有提高。(2)主茎和大蘖在冬季若遭受冻害而死亡,小蘖的成穗率会有所提高(3)缩心蘖、空心蘖多不能成穗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1、影响分蘖的因素(1)品种特性:冬性品种分蘖力强,春性品种分蘖力弱;同一品种大粒种子分蘖 力强,小粒种子分蘖力弱。 (2)温度: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3-18,最低温度为2-4,低于13或高于18 会受到抑制。在日平均温度14 以上时,从出苗到分蘖只需15天左右,10以下需 20-25天。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 提高成穗率和增加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 分蘖力和成穗率则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2、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适当降低基本苗数和改变种植方式基本苗减少,由于改善了中小分蘖所处的条件,所以成穗 率相应的提高。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单株分 蘖数和成穗率。中、低产水平:等行距种植(15cm或21cm);高产栽培条件下:宽窄行种植(窄行15cm,宽行30cm)。(2)培肥地力土地肥沃,不仅促进分蘖数,而且提高分蘖成穗率。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2、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3)培育冬前壮苗是提高分蘖成穗的基础第一,抓好种好这一关:施足底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当降低播种量,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第二,抓住冬前的看苗管理:对弱苗应在分蘖初期及时采 取肥水促进措施,促弱转壮;对偏旺苗则应在第五叶以后采用 深中耕,控制肥水等措施进行蹲苗。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影响分蘖的因素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2、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4)春季合理促控是提高分蘖成穗的保证弱苗:在管理措施上,应突出一个“早”字。早春松土,返青后 尽早施肥灌水,一方面增加年后的分蘖,另一方面促进小蘖赶 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旺苗:则应以控为主,在返青和起身期控制肥水,进行蹲苗 ,如仍有旺长趋势,应采用深中耕等措施,控制春季分蘖的发 生,到拔节后分蘖开始死亡时,酌量追肥浇水;壮苗:在早春要控制肥水,适当蹲苗,到起身期施肥灌水, 既不促进春季分蘖,又可保住冬前大蘖,促其成穗。获取到更多粒数大穗的原理 每穗结实粒数 =每穗结实小穗数每小穗结实粒数 每穗结实小穗数=每穗分化小穗数小穗结实率 每小穗结实粒数=每小穗分化小花数小花结实率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阶段才能 开花结实的时期,此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 温度及所需天数要求不同。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就进入第二发育阶段,即光照阶段,此阶段主导因素是光照、温度也起很大作 用,高于25或低于10都会延缓光照发育的进行,低于4则光照阶段不能 进行。 春化作用和光照周期现象越冬之前返青之前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穗分化期11叶品种 13叶品种 二棱后期 6.5叶 8.5叶 倒五叶出生一半左右 护颖原基分化期 7.2叶 9.2叶 倒四叶出生(露尖) 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 小花分化期 7.4叶 9.4叶 倒四叶出生期 基部第一节间伸长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8.5叶 10.5叶 倒三叶出生 基部第一节间快速伸长 ,第二节间开始伸长 药隔形成期 9.7叶 11.7叶 倒二叶出生 第三节间开始伸长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10.7叶 12.7叶 剑叶抽出期 第四节间开始伸长 减数分裂期 孕穗期 孕穗期 叶耳距为0时开始,2 -4cm为盛期 第五节开始伸长 花粉粒充实期 抽穗期 抽穗期 抽穗期 小穗分化数小花分化数小花退化获取到大穗的关键因素 (培育一个庞大的库) 一、从拔节到抽穗小麦对营养水分和环境最敏感; 二、温度适宜且稳定:白天最高温度从5逐渐回升到 25左右,且从起身到孕穗之间略微偏低的温度,和略长的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 三、适宜的水分供应:拔节到抽穗对水分需求最高也最 敏感; 四、充足的营养:拔节期对氮素需求达到高峰; 五、充足的光合产物:保护好叶片和茎秆。获取到大粒和粒重的原理 (调节好通畅的流) 开花后光合物质生产:70-90% 开花前贮藏物质运转:10-30% 提高花后物质生产是关键,增加花前贮藏物质有利于提高粒重。 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生育时期播种-出苗出苗-越冬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末期蜡熟末期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最适的土壤水分最适(% )70-75707070-8070-75不低于60受影响田间持水量(%)80 烂苗60 地上部易受冻,不分蘖40 分蘖节干冻死亡60 返青迟缓,分蘖成穗率下降60 退化小穗、小花增多干旱造成可孕花结实率下降,过湿易烂根植株开始衰老,需水下降可控制无效分蘖可加速无效分蘖死亡冬肥返青肥起身肥拔节肥孕穗肥中低产 田(抓 穗数) 高产田 (抓穗 大) 更高产 (抓粒 重)施肥技术施肥量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提高,小麦氮、磷、钾吸收总量相应增加。每生产100 kg籽粒,需N(3.11.1)kg, P205(1.10.3)kg, K20(3.20.6)kg,三者的比例约为 3:1:3,随小麦生育进程,氮、磷、钾吸收量也相应增加, 起身期前麦苗较小,养分吸收量较少,起身以后,植株迅速生长,养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氮的相对吸收量减少,钾的相对吸收量增加,磷的相对吸收量基本稳定,三者的比例在2.8:1:3.0左右。施肥量(kg/hm2)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kg/hm2) 土壤当季供给养分量(kg/hm2)肥料养分含量()X 肥料利用率()在大田间条件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 20,高者可达到25 30,钾肥多为40 70。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差异很大,一般为20-25。根据根据100kg100kg籽粒所需养籽粒所需养 分量确定分量确定一般以不施肥麦田产出一般以不施肥麦田产出 小麦的养分量测知小麦的养分量测知肥料的综合运筹在确定肥料运筹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麦专用类型,肥料对器官的促进效应,以及地力,苗情,天气状况等因素。a.中筋,强筋小麦:氮肥可采用基肥:追肥(5: 5)的运筹方式,追肥主要用作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