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4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质监局市质监局 XXXX 年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经济快速发展XX 年是市质监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大稳定、大服务、大发展”的整体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省局 109 号文件,强化“三种意识” ,搞好“两大服务”作为全局上下干事创业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紧紧围绕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维,务实重干,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创一流,加快推进质监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被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 “XX-XX年依法治市先进集体” ,被省纪委、监察厅、人事厅授予“XX-XX 年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 28项荣誉称号。全局上下风正气顺,斗志高昂,你强我胜,你优我先,竞相发展的工作运行态势已经形成。一、顺应新农村建设,实行高起点推进,重点亮点工作成效显著(一)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活动取得实质性突破市 XX 年度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 2 个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之一。一年来,我们按照“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整体工作方针,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作为全市系统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实效,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充分肯定,11 月下旬,国家标准委专门对我们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价说“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创出了经验,走出了路子,值得推广” ,徐济超副省长在调研时,对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说“农业标准化示范全国”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重点抓往四大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合力推进格局。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单靠质监部门无法实施,我们通过多方协调,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成立市长挂帅,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烟草、蔬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局;完善了小麦、玉米、林业、养殖、蔬菜、水产六个专业技术委员会。由政府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台帐,明确各级政府、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市领导牵头,对目标推进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以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市通报。7月份副市长崔新芳带领市直涉农部门一把手,深入各示范区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台帐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个关键点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龙头企业多、规模大的县区,我们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和龙头+标准+市场模式进行推进;在龙头企业少、群众基础较好的县区,我们采取协会+标准+农户+市场和经济人+标准+农户模式推进。目前,全市标准化种植、养殖分别达到 49和 42,有139 个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证,31个农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4 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出口大蒜 2400 吨、小尖椒600 吨、脱水香葱 30 吨。全市 12 家涉农企业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双汇集团在通过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后,又通过了美国 HAccP 认证,完成了日本、俄罗斯、美国注册,取得了向国际市场出口肉类产品的通行证。培育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4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0 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25 家,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 1580 个,从业人员达到 34.5 万人。第三个关键点突出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根据我市一荤、一素产业特色明显和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我们因势利导、狠抓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确定临颍县固厢乡等 12 个乡(镇)为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试点单位;制订了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新申报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8 个,确立市级示范项目11 个,使全市国家、省、市三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达到 52 个。围绕示范项目,先后制定发布了无公害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 46 个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3 项,涉及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全市优质粮生产情况,建立了我市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速生杨、食用菌、玉米六个导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先后收集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 220 多个。同时利用“315” 、 “质量月” 、“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联合开展送技术、送标准、送科技“三下乡”活动,今年,组织全市 20多家名植、养殖专家深入到专业村、专业户、田间地头免费对农户培训指导 10 余次,免费发放农业标准化技术手册 2500 多份,宣传单 5000 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 46 场,培训人员达 1XX 多人。11 月初,龙云无公害蔬菜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项目验收。目前,仅市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粮食 220 万吨,生猪 1200 万头,羊 100 万只,牛 80 万头,蔬菜 5万吨。据定量统计分析,标准化种植蔬菜的农户,今年平均亩效益达 3200 多元,全市标准化种植面积按最保守的 41.2 万亩计算,仅此一项农民收入近 13 亿元,周庄附近的标准化草莓种植,亩均收入已达近 8000 多元,是常规作物的二倍多,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第四个关键点是完善了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定点扶持,项目验收奖励等措施,调动企业和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如在双汇工程、无公害蔬菜工程、优质小麦工程推进中,市政府每年投入500 多万元的贴息资金,与此同时,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由过去的政府单纯投资转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投资,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业标准化资金 8700 多万元。创建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明年可顺利通过验收。(二)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有效是中国食品名城、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 64,食品安全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天字号工程,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业 500 亿上台阶工程”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县为基础,划分区域,明确责任,市级督办,严格奖惩”的原则,筑牢食品安全八道防线,全方位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第一道防线是进一步加大食品质量宣传,建立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舆论监督防线。我们在日报 、电视台开辟“质监一线”专栏,并利用食品周刊 、政府网站和市政府一年一度举办的食品节等诸多载体,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和质监工作。一年来先后在中国质量报 、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和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发表各类报道 260 多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第二道防线是持续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防线,先后举办 4 期不合格厂长经理培训班 15 期质量管理专题培训班,培训厂长、经理和企业质量管理、检验人员 XX 多人次。第三道防线是严格市场准入,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消费防线。止目前,我市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范围的 297 家企业取得 265 张生产许可证,取证率占总数的 89。同时,出台证后监管作业指导书 ,把证后监管形式内容、频次列入规定动作,确保取证企业的质量稳定。第四道防线是建立反应迅速的预警防线,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预案 ,对可能存在的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建立分析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办法,变事后整治变为事前预防,确保全市食品质量安全。今年,针对桶装饮用水质量,我们果断启动预警措施,报市政府统一对桶装水产品质量进行专项整顿,有效制止了区域性质量问题。第五道防线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档案,建立信用防线。结合全省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我们采取“三级梯队四员联动”开展食品企业普查登记工作。“三级梯队”即由各普查小组组成第一梯队,按照“横向到边、纵深到底、不遗不漏” 、 “进村、入企、入户”的原则,采取先大、后小、再作坊的方法分层次推进;由市局食品科、法规科人员组成第二梯队,根据各单位的进度,负责对各责任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抽查,核实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由市局监察室组织人员组成第三梯队,对全市所有企业随机抽查,进一步督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四员联动”即在国家质监总局要求日常监管“三员四定” (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基础上,增加食品检验能力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企业的质量隐患进行技术指导,普查的同时,帮助企业整改。目前我市 2541 家大小食品加工企业已全部普查完毕,录入电子档案率 100,真正做到鼠标一点,企业情况一目了然。第六道防线是建立高层次的标准防线。我们瞄准我市的食品支柱产业,多方协调,积极申报争取国家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目前双汇集团申报的全国畜禽屠宰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南街村申报的食品标准技术委员会调味品、方便面技术委员分会秘书长近期有望批复,申报成功后,将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破解技术贸易壁垒,化解行业风险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对食品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起到极其深远的意义。第七道防线是不断加强检验能力建设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防线。我们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项目,另一个方面投资 60 多万元对市县两级食品检验室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目前临颍县局食品检测能力已步入全省县级局前列。第八道防线是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考核,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防线。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成立了“食品安全生产联席会议” ,在全市 5 个县(区)均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与全市 51 个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在 791 个乡村聘请了 803 名协管员、信息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县、乡、村(街道)四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大网络。由于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目前我市食品质量合格率达 90.2,高于全省合格率 3 个百分点。(三)质量兴市名牌战略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实施“政府启动,部门联动,企业互动”的三动措施。首先由市政府转发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把质量兴市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发到各县(区)局、各单位对名牌、名优企业由政府进行专项资金奖励。其次是强化对企业的引导。结合食品安全信用试点市建设,我们把打造“诚信质量” ,实施“名牌战略” ,作为质量兴市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研全市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在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通过名优产品的展示,对不合格品曝光等形式,以鲜活的实例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同时,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工商局、药监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的联系,逐步筹建企业数据网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于措施得力,今年,我们又成功争取河南省名牌产品 5 个(新增 2 个,曙光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汇通速冻水饺、汤圆;到期复评 3 个,双汇、汇通生鲜肉和银鸽文化纸) ,河南省优质产品 6 个(银鸽生活纸、家家乐调味料、平平食品、巧巧膨化食品、罗孚文具、雪健挂面) 。目前,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3 个、国家免检产品 6 个、省名牌 18 个、省免检 21 个、省优质产品 26 个,已初步形成一个名牌产业群体。全市荣获名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 46,利税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 6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我们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提升竞争力的做法,被河南省政府工作快讯第 386 期专期刊发,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徐济超副省长批示:“市通过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培育名牌,实现了名牌战略效应,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和增长速度。做法很好,具有示范意义” 。市长靳克文批示:“实现名牌战略是我市增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请新芳同志还要加大抓好这项工作。市质监局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应予表扬” 。(四)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我们以提高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为重要手段,高质量完成了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建立了安全监察中心数据库,实现了特种设备检验、监督的网上互联,建立了网上动态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