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7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5页 / 共87页
第6页 / 共87页
第7页 / 共87页
第8页 / 共87页
第9页 / 共87页
第1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的运动规律知识点一 大气运动及其表现形式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1)理解原理把握“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这一线索,弄清因 果关系;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如副高引起江淮地区伏旱天气)。(2)注意问题说明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低压。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低。(3)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常 见见 的 热热 力 环环 流海 陆陆 风风白天陆陆地增温快,气压压低,风风由海洋吹向陆陆地,为为海风风;夜晚相反常 见见 的 热热 力 环环 流山 谷 风风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压低,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为谷风风;夜晚相反常 见见 的 热热 力 环环 流城 市 风风城市人口、工业业集中,人为释为释 放的热热量多,形成热岛热岛 效应应,气流上升气压压低,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受力分析水平气压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压线 ,由高压压指向低压压地转转偏向力与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变风向,不改变风变风 速摩擦力方向与风风向相反运动动规规律高空受地转转偏向力影响,风风向相对对于水平气压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计,风风向偏转转90度,最终终与等压线压线 平行近地面风风向偏转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终斜穿等压线压线 ,指向低气压压图示特别说明 (1)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2)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见图中箭头 A)。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3.全球性大气环流与气候环流环环流近地面气压带压带 、风风带带气流性质质典型气候类类型气候特点三 圈 环环 流赤道低气 压带压带上升、湿润润赤道雨林 气候 热带热带 草原 气候热带热带 沙漠 气候地中海气 候温带带海洋 性气候终终年高 温多雨低纬纬信风风 带带从高纬纬吹向低纬纬 、一般较较干燥; 沿海迎风风坡较较湿 润润全年高 温、有 干湿两 季 副热带热带 高 气压带压带下沉、干燥终终年炎 热热少雨 中纬纬度西 风带风带从低纬纬吹向高纬纬 、一般较较湿润润夏季热热 干、冬 季温湿副极地低气 压带压带上升、湿润润终终年温 和湿润润季风风环环流夏季风风温湿温带带季风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热带热带 季风风气候冬干冷、夏湿热热冬季风风干冷冬干湿、夏湿热热冬干暖、夏湿热热特别说明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4.季风环流(1)季风的形成受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 风气候,其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1月)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夏季,7月)。如下图:(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东亚东亚 季风风南亚亚季风风温带带季风风、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热带热带 季风风季风风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风向西北风风东东南风风东东北风风西南风风源地亚亚洲高压压太平洋亚亚洲内陆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陆热力差异海陆热陆热 力差异海陆热陆热 力 差异气压带压带 、 风带风带 位置的 季节节移动动性质质寒冷、干燥炎热热、 湿润润温暖、干燥炎热热、湿 润润比较较冬季风风强于夏季风风夏季风风强于冬季风风(2009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3)题。(1)N地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 在()A.M地 B.N地 C.P地 D.Q地(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梯 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此地 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根据经 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第 (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气旋中心、 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低压槽内等。 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 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多阴雨天气 。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均气压最高 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排除,因为 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尼罗河的丰 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收获期是夏初 ;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1.锋面与天气知识点二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锋 暖锋锋 概念 冷气团团主动动向 暖气团团方向移 动动的锋锋 暖气团团主动动向冷 气团团方向移动动的 锋锋 暖气团团上 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降雨区 分布在锋线锋线 两 侧侧,侧侧重在冷 气团团一侧侧(多 锋锋后降水) 分布在冷气团团一 侧侧(多锋锋前降水 ) 图图 示 锋锋 图图 天 气 图图 天 气 特 征过过 境 前 单单一暖气团团控制, 温暖晴朗单单一冷气团团控制,低温 晴朗 过过 境 时时暖气团团被冷气团团抬 升,常出现现阴天、 下雨、刮风风、降温 等天气现现象暖气团团沿冷气团团徐徐爬 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结 产产生云、雨,多为连续为连续 性降水 过过 境 后冷气团团替代了原来 暖气团团的位置,气 压压升高,气温骤骤降 ,天气晴朗 暖气团团占据了原来冷气 团团的位置,气温上升, 气压压下降,天气晴朗 天气 实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 气,如北方夏季的 暴雨、冬春季节节的 大风风、沙暴、寒潮 等 一场场春雨一场场暖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与天气气旋 反气旋气压压状况低气压压(中心气压压 低,四周气压压高) 高气压压(中 心气压压高, 四周气压压低 ) 水平 气流北半球逆时针时针 方向,向中 心辐辐合顺时针顺时针 方向 ,向四周辐辐 散南半球 顺时针顺时针 方向,向中 心辐辐合 逆时针时针 方向 ,向四周辐辐 散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示意图图 (北半球) 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节影响我国 东东南沿海地区的台 风风 我国长长江流域7、8 月的伏旱天气;我 国北方“秋高气爽” 的天气 特别说明 (1)锋面气旋的判读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下图为某等压线分布图,甲处箭头为风向,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近地面,是一个低压系统,也就是气旋。图中的OM和ON为两个低压槽(也就是两个锋面)。由于是北半球,所以该气旋的西部吹偏北风,气流从较冷的北方吹向较暖的南方,因此可以判断OM为冷锋,该气旋的东部吹偏南风,气流从较暖的南方吹向较冷的北方,因此可以判断ON为暖锋。从降水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A区域(冷锋的锋后)和D区域(暖锋的锋前),都是位于冷空气一侧。 (2)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 流域形成,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抬升演变而形成,易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贵阳“天无三日晴”与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多出现于冬季,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天山准静止锋: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受天山阻挡而形成。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 0003 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读“冻雨天气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A.处 B.处 C.处 D.处(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C.正值春秋季节D.地下潜水位迅速上升解析 第(1)题,处受冷气团控制,且气温低于0,易形成冻雨。第(2)题,图中处气温大于0,处气温小于0,属于锋面逆温现象。AB知识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北半球)2.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类型 分布规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热 带带热带热带 雨林气候南北纬纬10之 间间赤道低气 压带压带 控制全年高温 多雨 热带热带 草原气候 南北纬纬10 20之间间 赤道低压压 、信风带风带 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 交替 热带热带 季风风气 候 北纬纬10北 纬纬25大陆东陆东 岸 冬夏季风风 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 分明热带热带 沙漠气候 南北纬纬20 30大陆陆内部 、大陆陆西岸 副高或信 风带风带 控制 全年干旱 少雨 亚亚 热热 带带亚热带亚热带 季 风风气候 北纬纬2535 大陆东陆东 岸 冬夏季 风风交替 控制 冬温夏 热热夏雨地中海 气候南北纬纬 3040 大陆陆西岸 副高和 西风带风带 交替控 制 冬温雨夏 干热热 温 带带温带带季 风风气候 北纬纬3550 大陆东陆东 岸 冬夏季 风风交替 控制 冬寒冷干 燥、夏高 温多雨温带带海洋 性气候南北纬纬 4060大陆陆 西岸 全年受 西风带风带 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带大 陆陆性气候 南北纬纬 4060大陆陆 内部 大陆陆气 团团控制 冬寒夏 热热、干 旱少雨 亚亚寒带带 亚亚寒带带大 陆陆性气候 北纬纬5070 极地大 陆陆(海 洋)气 团团控制 冬寒 长长、 夏 短 暖 寒带带 苔原气 候北半球极地附近 临临海 极地气 团团控制 全年 严严寒 冰原气 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 近内陆陆 极地气 团团控制 全年 酷寒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 气 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 原地区 气温随 高度变变 化 气温 随高 度增 大而 降低 3.气候类型的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差异,一般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因此气候类型的判断也多从这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归类。第一步:定南北半球。气温曲线的最高点(最热月)出现在7月,该地在北半球;出现在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第二步:定温度带 热带热带 型 亚热带亚热带 型 温带带型 亚亚寒 带带型 寒带带 型 气 温 指 标标 最冷月气 温 15 最冷月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