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欣赏专题讲座诗歌的思想内容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是抒情 为主(即抒发某种情感,表达 某种思想),因此要了解一首 诗,就是要了解诗歌的思想感 情。我们将诗歌的思想感情做 了一些分类:(一)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 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 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 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 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 祝福与感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例 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 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远离家 乡后独身一人的孤寂与失落之情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子: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在人在旅 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雨霖铃 (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上 下两阙的 思想一样 吗?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离别后寂寞孤苦之情。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问题: 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 手在即,相看无言的的场景 。2、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 无尽的洛阳古道徐徐而去,不由兴起 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 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 人之间的隐隐哀愁。本题两个问题的答 案的突破口其实都隐藏 在题目中,标题往往简 述了作诗的源起,事由 等,因此标题不可小觑 。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并非所有的离别都 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 有激昂奋进的。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 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 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 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 ,多么有力,于慰藉中 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 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 、去拼搏。 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别”字就 武断的认为是表达“依依惜别 之情。要认真品读全诗。月夜忆舍弟 (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 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 ,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戍鼓”、“未休兵”、“有弟 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 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怀念家 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 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 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一首诗歌的感情有时不是 单一的,往往是复杂的,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的、片面地断定 ,而是要通观全诗,综合分析 再做出回答。(二)咏史怀古 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 ,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 沧桑、物是人非。 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 ,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 情。借评论古代的人和 事来讽刺现实。泊秦淮 (晚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陈叔 宝所作。因陈后主是荒淫误国,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 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作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仍旧唱着靡靡之音,其 实是抨击谁呢?我们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过的阿房宫 赋,就可以知道答案。晚唐时,军阀割据、饥荒连连,民不聊生 ,但是统治者却昏庸荒淫,杜牧借陈后主 的荒淫亡国之故事讽喻晚唐统治者,也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 族聚居之处,煊赫一时。 想想当年乌衣巷和朱雀桥边是怎样 的景象?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对如此 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世事沧桑深长感 叹。 现在乌衣巷、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夕阳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夕阳斜矣,暮气逼人,野草撒野地开花,渲染一种冷情衰败的气氛 。 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 没径了。 昔日出没于王公贵族府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飞入了寻常的人家,最 后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 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宋是一个特殊的 历史时期,因为黄河 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 异族金人占领,因此 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 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 义情怀。但由于南宋 统治者懦弱,不想抗 战收复失地,所以很 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 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 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 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 唯能的讽刺和谴责。 ,辛弃疾的许多词都 有这方面的思想与情 怀。很多诗人在诗词中喜好用典故(即 引用古人事迹或者古人的诗句),其目 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讽今,而辛 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 潼关边,想到了什么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 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省事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 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三)山水田园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 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 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喜欢向往的生活方式?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呢?作者向往寄情山水的乡居田园生活。尘网和樊笼指束缚人 身心的世俗喧嚣烦恼和官场的虚伪阴暗山居秋暝(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 些景物?2、营造了怎样的 一种意境?3、这种意境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1、空山、新雨、明月 、松树、清泉、石、 竹、浣女、莲、渔舟2、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3、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拜访陆鸿渐家,陆 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 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呢?友人隐居种桑养花的活友人隐居种桑养花的活 动,表现了隐士清幽闲动,表现了隐士清幽闲 适的生活情趣。适的生活情趣。兰溪棹歌曲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第二句从什 么角度来观察?这两句诗勾勒了怎样的境界?第一句是仰视,第二句是俯视,表现了月色清朗、溪 水清澈、山色朦胧的纯美意境。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 坐,不思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价诗的时候,常用 ”诗眼“这种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颈 联中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 歌来简要分析。“咽”这个字衬托出 山林的幽静,”冷“ 这个字写出善的幽 暗和诗人内心的孤 寂。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 主要运用了( )手法。(2)尾联表面上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抒 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幽静 以动衬静 实际上以声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远离尘 嚣、抛弃尘世杂念的出世情感。人心:俗念 万籁:所有声响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 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 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 淡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 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 ,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 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 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 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 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 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 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 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 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 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 人的牵挂之情。 四、边塞战争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 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 、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 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 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 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 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 、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不平:难以平静。 牙璋:调兵的符牒。这里指代奉命出征 的将帅。凤阙: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 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 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这里泛 指敌方要塞。 “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 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 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 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塞下曲 (唐)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 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 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 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 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 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 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 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 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 无定河:北方一条界河。1、借代的手法,用貂锦借代精锐 部队。 2、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 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妻 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丈夫,虚实 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对比 的艺术效果。 3、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 含着多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