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组员:颜飞 赖添俊 陆璋 王宗辉 朱逸文 徐敏杰鱼类行为 鱼类行为是指鱼类进行的各项运动,是鱼类 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包括 游泳、摄食、生殖、洄游、集群等行为。 鱼类行为除了与自身生理状态及生活习性有 关外,也受到环境因子(如潮汐、温度、饵料 等)的影响。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鱼类的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它 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某种鱼类繁衍至今,说明它已经适应于所生 存的环境。生存环境条件一些规律性的以及在 种的形成历史范围内的变动,对该种鱼类虽然 会产生影响,但仍处于该种鱼可能生存的范围 之中。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当环境条件的变动超出种形成和繁衍 历史的范围,必将引起这种鱼类的灭亡。 另一方面,鱼类本身也对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 ,在它的生命活动中也改变着自身所生活的环 境。例如生活在湖泊中的草鱼,由于它的食草特性 ,对湖泊的水生高等植物有直接的影响,它的排 泄物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与此同时,还导致 湖泊其它环境条件的变化。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动 ,反过来又会影响草鱼的生活。 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非生物因子都和鱼类生活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 类处于不同生理状况下的个体,对于各种非生 物因子变动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一)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 集群是大多数鱼类, 尤其洄游性鱼类生活周期 中的重要行为之一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1、密集的鱼群给捕食者以“大生物体”的印象, 密集的鱼群不仅迷惑捕食者, 而且还会给捕食者 造成物理性困难, 这一点可从“排鱼球”的观察 中得到证实。当鲜鱼遭受像大马哈鱼之类的捕食 者进攻时, 它们便挤成一团形成“鲜鱼球” , 捕食 者只好逃离或推迟进攻的时间, 最后的进攻只是 选择了鱼团中分散的单个个体。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2、集群游动的鱼类, 容易发现食物源的位置 3、给鱼类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4、在流体动力学上的好处。定向的鱼群比单个个 体更有效地游过水域, 在游动时, 领头的鱼形成的 旋涡, 使得后面的鱼更容易前进。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鱼类能够形成群体, 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繁 衍, 是因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 发展和具备 了各种完善的通讯系统及其信号。 1 . 化学信号 鱼类群体内各成员间经常进行协调和传递信息, 化学 通讯是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实验表明, 在水体中当有狗鱼气味存在时, 鲤科鱼类 及胎鳍科鱼类都表现出典型的恐怖活动反应, 包括剧烈 的游动, 窜出水面及“ 战傈”等。在大马哈鱼活动范围 内, 当有熊、海豹的气味存在时, 它们表现出强烈的逃避 反应。当把哺乳动物皮肤的提取物或有活性成分的胺溶 液, 放人大马哈鱼徊游的鱼道或天然河流时, 很多鱼将离 弃它们的所在区域而顺流隐退, 待以后气味冲淡时, 再行 返回。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2、发声我国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总结记录了许多鱼 类的发声特点, 如大、小黄鱼集群时发出咕咕声; 河 钝的叫声像一声声犬吠; 绘鲸的声音象老人在咳嗽; 比目鱼类的声音变化无常, 有时象轻按大风琴的低 键, 有时象洪亮的钟声, 有时象铜铃叮叮等等。鱼类的发声, 一些是无意产生的, 如游泳, 摄食活动 的声音; 而有些是故意发声, 如前面所说的大、小黄 鱼的咕咕声,是它们生殖徊游而发出的同类识别的声 音。鱼类就是通过各种奇妙的声音信号, 使它们在摄 食、逃避敌害、生殖等活动中进行微妙的联系。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3、发光各种鱼类发光的色泽互不相同, 被用来识别同种的信号, 帮助种群维持在一起, 这对于聚群生活的鱼类, 尤其在生 殖时更显得重要。 4、发电实际上鱼类所放出的电流, 不仅是为了防御和摄食, 对他 们的生存竞争和生殖等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 讯信号指挥鱼类的行动。人们习以为常地见到一个游得悠然自得的鱼群, 瞬时改变了方向。研究者发现, 方 向的改变, 往往由一些个体开始, 围绕着发端者的整个鱼 群在一瞬间即发出反应。这种现象曾使人百思不解。十 九世纪以后, 科学家研究证明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有一种 特异的电源, 动物周围都有围绕的电场, 但人和其它动物 大多对这种电场不具有探测的本领。鱼类则与众不同, 对周围电场反应本领, 远远超过它的听觉和视觉。(二)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鱼类洄游(fish migration) 鱼类因生理要 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 的定向往返移动。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 ,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 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鱼类洄游的起始,既取决于鱼自身的状态,也取决于周 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鱼性腺成熟所分泌的性激素刺 激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生殖要求。环境条件的变化则是 开始生殖洄游的天然刺激信号。 温带地区达到一定丰满度的鱼,温度下降的天然刺 激就成为开始越冬洄游的信号。多数鱼类如果性腺发育 不良,即使已经达到生殖年龄,外界环境刺激强烈,仍 不会产生生殖洄游的要求。没有达到一定丰满度或含脂 量的鱼,尽管外界水温下降剧烈,仍继续索饵或边洄游 边索饵。 如欧洲鳀鱼,当含脂量为14以下时,即使水温剧 降,越冬季节已经到来也不开始洄游,而是继续摄食。 当含脂量为1417时,才开始洄游,但行动缓慢。含 脂量达到22时,到了越冬季节,则不论水温下降幅度 的大小,就立即开始越冬洄游。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环境条件中以水温、水流、水化学等的 影响最为显著。 水温回升快,开始生殖洄游就早。水温的变化 会影响饵料生物的发生和分布,从而影响鱼类的索 饵洄游。秋末水温下降的迟早与快慢直接影响越冬 洄游的开始时间和洄游速度。水流是造成被动洄游 和主动洄游的主导因素。水流把鱼卵和仔、稚鱼携 带远离出生地,形成成鱼回归性洄游。水的化学成 分,特别是盐度的变化,引起鱼体内渗透压的改变 ,导致血液成分与性质的变化,进而诱发鱼的生理 变化,促使降海或溯河洄游的发生。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水温下降对于越冬洄游有重要影响,而水 温上升对于索饵洄游具有重要作用。长江 中上游的水流对于四大家鱼的生殖洄游和 产卵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引导鳗鲡 游向产卵场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盐度和适宜 的温度。(三)鱼类繁殖行为与环境产卵条件主要指水温、水流、水质( PH 、溶 O 2 、盐度等),底质、附着物等,不同鱼类产卵条件 不同,如鲤产粘性卵,要求水温 14c 0 以上,有沉水 植物或其它附着物,微流水;草鱼产漂浮性卵,要求 水温 18c 0 以上,水流湍急,形成泡漩水生殖季节多数在春夏季,春夏季产卵型 4 6 月 ,高峰 5 月,夏季产卵型 5 7 月,盛期 6 7 月, 如长江青鱼 5 7 月,长吻 鮠 4 月下旬 6 月,广东 鲤鱼春节前后至 9 10 月。冷水性鱼类在秋冬季,如 秋大麻哈鱼 9 10 月,卵径 4 6mm ,孵化期 3.5 4 个月,卵黄襄吸收 2 3 个月。南方种类秋季产 卵,真鲷 1 12 月,鲻 1 月,北方狗鱼,三棘刺鱼 春季产卵。鱼类繁殖行为与环境一、水温对繁殖行为的影响对大多数鱼类,水温的高低直接决定鱼的 体温。因此在适宜温度区范围内,当水温上升 时,鱼的体温随之而升高,体内的生理过程就 加快。水温对鱼类产卵期的到来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草、青、鲢、鳙在春季水温18以上才 开始产卵,大麻哈鱼的产卵水温则在12以 下。这表明一定的水温对于鱼类产卵是一种刺 激,春季产卵的鱼类要求升温,而秋冬产卵的 鱼类则要求降温。 鱼类繁殖行为与环境二、盐度 对繁殖行为的影响草、青、鲢、鳙等在盐度为3。6。以上 的水中不能正常繁殖。而鲪在盐度3。6 。以上的水中,性腺才能正常发育和有较高 的成熟率。盐度1o12e与鲤鱼胚胎孵化率呈负相关 关系,鲤鱼胚胎和前期仔鱼发育的最佳孵化盐 度为1o左右 。锦鲤在盐度40 60受精 率较高,精子活力最强;当盐度为9o时,精 子活力受到抑制,盐度达到10o后对精子有 杀灭作用 。鱼类繁殖行为与环境光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按照鱼类产卵的季 节,可将鱼类分为长日照与短日照发育两 大类型,光周期能够促进或延迟性腺的成 熟。例如美洲红点鲑属短日照类型,如果 在10-11月产卵后,翌年1月中旬至4月底 用比自然光线长的人工光照射后,再遮断 自然光,缩短光照时间,结果在7月份提前 产卵。这种结果在鲑、大麻哈鱼和香鱼也 都得到证实。射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