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 文 题 目 : 大学校园与课堂中英汉语码转换生成原因对比探究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答辩2013 年 12月 内 容选题经过国内外动态初步设想突破点可行性论述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计划进度及内容写作提纲选题经过语言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两个或多个语言有接触的情况下,会 有语码转换的现象产生。自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语 码转换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语码转换的成因,功 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而,在具体人群和环境中 的语码转换生成机制的研究还是较少的。语码转换在校园日常交 流中及其普遍的存在,这种语言现象就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题 。大学校园是研究语码转换的天然场所,尤其是在课堂语言环境 里,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来自不同地区,各自掌握着不同的语码, 不论是课堂上的交流抑或生活中的接触时时刻刻都产生着语码转 换并且有其独特的形式。这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背景与环境。本文通过实际校园语料收集和资料调查,运用西方 研究语码转换动机的代表理论,对大学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生成机 制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语码转换生成机制提供更加实际客观 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动态u国外:美国社会语言学家Gumperz(1982)把对话中的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 句话语中,用另一个属于不同语法系统或者子系统中的词汇或者句子来 替换原来语言中对应的部分”通常在对话中当一方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来 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回答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就产生了语码转换。 甘伯茨和布鲁姆(Blom)最早区别了语码转换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情境 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 switching)另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 metaphorical code switching)。20世纪70年代Poplack根据语码转换发生的位置为划分依据,将语码转换 划分为三种类型: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 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是目前被广为接受的一种分类。国内外动态u国内:社会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到2003年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立之前,按照郭熙(2002) 的说法,中国社会语言学已经历经了“初创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 ,进入到“稳定深入发展阶段”。除了郭熙(2002)对中国社会语言学 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文章,还有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何 自然与于国栋的语码转换研究评述(2001)、高一虹(1996)比较 详细地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高速发展。陈立平在语码转换 的社会心理动机考察(2008)中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及社会语言学 方面的动机。杜辉在语码转换与社会规则(2004)中分析社会规则 对于语码转换的影响。张利平在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2004 )中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大学校园中语码转换的语言学、心理学上的具体 原因。初步设想本文拟就东北林业大学工科理科文科三大学科学生的英语课内外录音及 调查问卷等为分析语料,以语码转换基本生成机制为指导,结合自己对 语码转换的认识,对语料中体现附加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句间语 码转换的字词做全面的定量分析(包括横向的学科之间课堂中产生的语 码转换与纵向不同年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产生的语码转换及其原因)。 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大学校园和课堂中汉语码转换的生成原因,从而为 语码转换在实际特定情境中的研究提供客观性理论依据。突破点本文的突破点在于纵向横向相结合,以学生所在年级的时间纵向和学生 所在学科横向的语料为基点,并结合先前已有的语码转换生成理论,对 比分析不同学科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课堂中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旨在从 实际生活和课堂交流情况的角度考虑问题,拓展语码转换对了解大学生 的语言心理,预测社会语言变化及应用范围研究的思路。可行性论述语言离不开社会实际,研究生活中语言现象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更有 实际意义。基于笔者对语码转换的了解,就大学校园中尤其是课堂里的 语码转换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有助于探究语码转换在生活中的运用与 研究。笔者已阅读研究多本相关著作及50余篇资料,具备一定的理论知 识,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因此,本文具有可行性。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u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1、定量统计 2、图表分析 3、举例分析 4、推理归纳 5、对比研究 6、主要通过查询图书、中国期刊网,浏览国内外语言学网站等手段来收 集资料。 计划进度及其内容 u时间安排如下:2013年11月10日前 收集资料,草拟写作提纲 2013年12月11日 递交开题报告 2014年4月9日 递交初稿 2014年5月7日 递交修改稿 2014年5月21日 递交最后修改稿 2014年5月28日 打印论文 2014年6月11日 毕业论文答辩 2014年6月18日 修改、装订并递交正式论文写作提纲 1 引言1.1 背景综述1.1.1 语码转换理论的发展1.1.2 语码转换理论的研究动态 1.1.3 语码转换研究的国外动态1.1.4 语码转换研究的国内动态 2语码转换的生成理论框架2.1 语码转换生成的类型一2.1.1 情境语码转换 2.1.2 喻意型语码转换2.2语码转换生成的类型二2.2.1句间语码转换2.2.2句内语码转换2.2.3附加语码转换3 研究设计3.1研究问题3.1.1 数据采集3.1.2 研究方法3.1.3 研究步骤3.2 小结写作提纲 4 大学校园与课堂中英汉语码转换生成原因的对比研究4.1大学校园中英汉语码转换生成原因系统分析4.1.1 从众心理4.1.2 面子心理4.1.3 交际需要4.1.4 小结4.2大学课堂中英汉语码转换生成原因系统分析4.2.1 解释说明4.2.2 强调对比4.2.3 制造幽默4.2.4 小结4.3大学校园与课堂中英汉语码转换生成原因对比分析4.3.1 不同的语言习惯 4.3.2 不同的思维方式4.3.3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5. 结论 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