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帝康熙帝【课程标准】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1661年,8岁的玄烨继顺治之位,由索尼、鳌拜 等辅政。鳌拜(满语:Oboi),中国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 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 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 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 ,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 私,结果被生擒之后,老死 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 的一个重要人物。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强皇权康熙四年( 公元1665年) 冬, 一伙俄军又重新占领 雅克萨城。俄军在尼布楚和雅克萨筑寨堡、修工事, 建立殖民据点, 并以此为根据地, 不断向黑龙江中 下游扩张、侵扰。尽管清政府不断交涉, 多次警告 、抗议, 但仍无济于事, 侵略者更加变本加厉, 到 处肆虐。东北边疆出现了更严重的危机。 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 维护国家主权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 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 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 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 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 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地方割据势 力。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 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 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 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 ,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康熙 三藩成为清初最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 ,威胁着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统一。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 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 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 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 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 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 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 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噶尔 丹中央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 人对中国的统治、强压汉族的民族反抗意识和民族自 尊,在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称“自 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 ,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 不贷。”满洲贵族狂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北方汉族人民被迫屈从。之后满人以武力迫使南 方汉人也剃发,上千万人因为拒绝剃发而被满清政府 残杀清朝入关后,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 易服令”,顺治二年(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 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这就是所谓的“剃发易服 ”。 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一、康熙继位后面临的问题1、鳌拜专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强皇权2、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 势力之间的矛盾维护国家主权3、三藩叛乱、郑氏占据台湾中央与地方割据 势力之间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4、葛尔丹叛乱中央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 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5、满族入关后的“剃发易服”等政策满汉之 间的民族矛盾缓和民族矛盾二、康熙加强皇权、巩固统一的举措1、铲除鳌拜,设南书房,解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 皇权的威胁,加强了君主专制。2、西南地区:历时八年,亲自指挥,平定三藩叛乱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 固了中央集权;也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 ,安定民生。3、东南地区:派施琅收复台湾。1884年,设置台湾 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 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4、西北地区: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深入 大漠,三次御驾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 的胜利。平定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打击了新 疆、蒙古分裂势力,巩固了统一。二、康熙加强皇权、巩固统一的举措5、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 (1)对汉族:尊崇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既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汉文化 的发展。二、康熙加强皇权、巩固统一的举措5、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2)对藏族: 尊重喇嘛教(藏传佛教),册封达赖、班禅活佛。 (3)对蒙古族: 多伦会盟,册封哲布尊丹 巴、章嘉为活佛;设立木 兰围场、避暑山庄。通过册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了佛教,又达到了 分而治之的目的,加强了对蒙古和西藏地区的 管理。二、康熙加强皇权、巩固统一的举措6、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1)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接受谈判的建议。二、康熙加强皇权、巩固统一的举措6、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签署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 中国领土。三、对康熙的评价1、通过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 ,抗击沙俄等措施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 固和发展。 2、发展农业,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拉开了 一百多年“康乾盛世”的序幕。但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加强君主专制,有利于政权稳定,但也阻碍了 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4、通过尊重民族文化、编撰康熙字典促进文 化的发展。同时,大兴文字狱也禁锢了思想。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 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 、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 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 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 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 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 、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 ,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 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 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 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 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 理措施及其作用。 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 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 会安定。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三位杰 出封建帝王。他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 面有何新的特点? 贡献: 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 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 熙时代:封建社会初期 贡献: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 局限:暴政时代:封建社会鼎盛期 贡献: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局限:晚年骄奢 时代:封建社会后期 贡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局限:文字狱、闭关锁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