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锋精神知多少】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于湖南 省一个贫苦家庭,7岁成为孤儿。解放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读书工作。1960 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他乐以助人,大公无私,对工作精 益求精。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 职。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社 会主义时期一代新人的光辉典范。雷锋 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刻苦钻研科学理论的钉子精神,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忘我 工作的优良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 精神财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雷锋同志生平简介雷锋精神永存雷锋的一生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 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 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 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 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他题词“向 雷锋同志学习” ;一部可歌可泣 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 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 代人学习。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人题词、 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伟大号召后,每年的 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 念日”。从此,人们高 声唱着“学习雷锋好榜 样”的歌曲做着好人好 事,影响了几代人。学雷锋纪念日 【学习雷锋之我见】误区举手之劳, 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多!【学习雷锋之我见】l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 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 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 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 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 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 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 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 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诠释下不断升华,它代表着 先进的人生观:“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高尚 的道德观:“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 ;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干出不 平凡的业绩”。它是一股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早 已跨越了时代的界限,超越了自身所原有的历史 局限,成为了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 的名字就像高高悬挂在天空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尽管有时也会有薄雾笼罩,但决不会陨落 l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身边雷锋我介绍】【接过雷锋的枪】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 何学习雷锋精神?雷锋在学习上很勤奋、扎实。他曾说过: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 ,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 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 力被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是 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这一“挤”一“钻 ”正是对雷锋“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当我 们真正理解了雷锋这种“钉子”精神内涵的时 候,我们还会不会为学习成绩下降去找更多的 借口?做好分内的事,做身边的小事,怀着一 颗感恩的心去学习、生活,共创和谐 校园,王者四班!雷锋同志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我们也 应该在生活中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今的社会, 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实现,如果我们 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只看 到自己的利益,是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真正的成功。 一个班级,如果所有的同学都只管自己的事,不团结 互助,这样的班集体是没有凝聚力的,是缺乏生气的。 只有当每个同学都以主人翁的精神来为班集体、为其 他同学、为老师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班集体才能成 为朝气蓬勃的和谐集体。我们从“雷锋精神”中所学到的。l 1、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 l 2、人是群体生物,任何人都无法离开集体单独生存。 l 3、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三月份的“学雷锋”,是在提醒我们对待同志要像春天 般温暖。我们是一个 整体,是唯一的四班。我们在一起的 每一天都是无可比拟的唯一!抓紧战友的手,未来的路, 我们一起风雨兼程、并肩作战!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 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 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 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 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 位?从雷锋的话中体会在集体中奋斗的美好雷锋(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