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耕地质量监测 技术培训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总站 二一五年三月一、耕地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农 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并对耕地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2.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 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3.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并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对基本农田的环境质 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 报告。 4.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的保护建设与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四)对耕地质量实施动态监测 法律法规一、耕地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 职能确定:耕地质量监测是耕地质量管理的一 项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也是农业部 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 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能够掌握 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存在的 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进而提高我国 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二、修订原因 2006年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土壤监测规程 (NY/T 1119-2006),对指导各地规范开 展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关农业部门职能重新定位,农业生产的需 求不断提高,原有标准的名称、术语、监测 点布局、监测内容、监测样品的分析化验和 监测报告编写要求等内容已不适宜,需要重 新修订。三、修订情况 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1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 修订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1153号)的要 求,农业行业标准土壤监测规程由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修订。 全国农技中心,在广泛调研、充分征询各方面意见 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将土壤监测规程 修订为 耕地质量监测规程。四、修订主要内容标准名称标准名称由土壤监测改为耕地质量监测,文中凡涉及 土壤质量的概念均改为耕地质量。原标准中土壤的概念较宽泛,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明 ,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包含了耕地土壤、林地土壤、牧草地土壤等,而 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2008年国务院对 农业部的三定方案中规定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进行监 测与管理,因此对标准做相应修订。四、修订主要内容术语取消了土壤地力、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监测等概念, 增加了耕地、耕地质量、耕地地力、耕地环境质量等 定义,这些定义参照农业行业标准耕地质量验收技 术规范(NY/T 1120-2006)、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 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提出。四、修订主要内容监测点设置由于原标准中关于监测点设置的要求未提到监测点应 设置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要求,导致非农建设占用 国家级监测点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标准中增加了监 测点设置要求,要求监测点布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四、修订主要内容检测要求 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增加了“样品送 有土壤肥料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的要求。四、修订主要内容监测内容近年来,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壤酸化趋势,华北地区 出现耕层厚度变浅情况。为便于及时监测土壤酸化及 耕层厚度变化情况,将土壤pH由五年监测内容调整为 年度监测内容,并增加了对耕层厚度的监测。此外, 为全面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在五年监测内容中增 加了土壤全磷、全钾、交换性钙和镁、有效硫、有效 硅等内容。为统一五年监测的监测年度,规定五年监 测时间为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度。四、修订主要内容监测报告原标准只规定了监测结果的填报格式,未对监测报告编写做具体要求。因此,在标准中增加了监测报告的编写要求,报告应涵盖监测点基本情况,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农田肥料投入与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作物产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耕地质量变化原因分析,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和建议等内容。五、标准具体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及监测 点设置、监测内容、样品采集、处理和贮存、样品测 定、监测报告编写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耕地质量监测,也适用于园地、牧草地 的质量监测。五、标准具体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5 土壤检测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8 土壤检测 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 1121.9 土壤检测 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 1121.10 土壤检测 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 NY/T 1121.11 土壤检测 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 NY/T 1121.12 土壤检测 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五、标准具体内容3、术语和定义耕地 cultivated Land能够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种的土地。 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包括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质量两方面。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 耕地生产能力。 耕地环境质量 cultivated land environment quality耕地土壤中有害物质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程度。本标准所指耕地 环境质量,界定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与灌溉水质量等方面。 耕地质量监测cultivated Land monitoring通过定点调查、观测记载和采样测试等方式,对耕地的理化性状、生产能力和环境 质量进行动态评估的一系列工作。 监测点cultivated Land monitoring site为进行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而设置的观测、试验、取样的地块。五、标准具体内容4、监测点设置4.1 设置原则监测点设立时,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时,应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有代表性的地块上,以保持监测点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五、标准具体内容4、监测点设置4.2 监测小区设置: 4.2.1 不施肥处理 旱地小区面积66.7m2以上,水田小区面积33.3 m2-66.7 m2;旱地用设置保护行、垒区间小埂等方法隔离,水 田用水泥板或其它材料作隔板,防止肥、水横向渗透 ,隔板高0.6m-0.8m,厚0.15m,埋深0.3m-0.5m,露出 地面0.3m。菜地、果园、茶园等,可不设置不施肥处 理。 4.2.2 常规施肥处理 面积不小于333.3 m2或直接采用相邻大田的定点观测 。以当地主要种植制度、种植方式为主,耕作、栽培 等管理方式、施肥水平、作物产量能代表当地一般水 平。耕地质量监测站景观、剖面及取土调查照片田间试验建立的永久性标志牌五、标准具体内容5、监测内容5.1 建点时的监测内容建立监测点时,应调查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 况,建立监测点档案信息。同时需按NY/T 1121.1土壤检 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规定的方法 挖取土壤剖面,监测各发生层次理化性状。 5.1.1 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 5.1.2 监测点土壤剖面的理化性状注:新建点时,或采用其他点替换被占监测点时,应 在报送建点以来的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报送上述两张 表。五、标准具体内容5、监测内容5.2 年度监测内容监测田间作业情况、作物产量、施肥量,并在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下一季施肥前采集各处理区耕层土壤样品,送有土壤肥料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监测具体 项目按附录C、附录D和附录E的规定执行。5.2.1 田间作业情况记载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注明是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播期、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情况、灌排、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出现的时间、强度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他对监测地块有影响的自然、人为 因素。具体项目见附录 C。五、标准具体内容5、监测内容5.2.2 作物产量对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区的每季作物分别进行果实产量(风干基)与茎叶产量(风干基)的测定。果实产量测定可以去边行后实打实收,也可以随机抽样 测产。随机抽样测产时,全田块取五个以上面积1 m2-2 m2(细秆作物)或5 m2-10 m2(粗秆作物)的样方实脱测产。蔬菜不测产,棉花分籽棉和秸秆测产,并把籽棉折成皮棉。茎叶产量根据小样本测产数据的果实茎叶重量比换算得出。五、标准具体内容5、监测内容5.2 .3施肥情况监测有机肥和化肥的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次数和施用实物量,并记载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具体项 目见附录D.1。同时,要统计每一季作物施肥折纯量,填入产量与施肥量汇总表,见附录D.2。5.2.4 土壤理化性状监测耕层厚度、耕层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五、标准具体内容5、监测内容5.2 .3施肥情况监测有机肥和化肥的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次数和施用实物量,并记载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具体项 目见附录D.1。同时,要统计每一季作物施肥折纯量,填入产量与施肥量汇总表,见附录D.2。5.2.4 土壤理化性状监测耕层厚度、耕层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田间调查五、标准具体内容6、样品采集按NY/T1121.1 规定的方法进行。注:一定要把好样品采集关,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下季作物施肥前 采样。以各季作物收获后10d内为采集时间“S”性布点,15个混合样,土钻取样 (测微量元素或重金属时用木质材料 采样)五、标准具体内容7、样品测定按现行有效标准测定土壤pH的测定: 按NY/T 1121.2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按NY/T 1121.3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按NY/T 1121.4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水分的测定:按NY/T 52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碳酸钙的测定:按NY/T 86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中性土壤和微酸性土壤按NY/T 295规定的方法测定;石灰性土壤按NY/T 1121.5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NY/T 1121.6规定的方法测定。五、标准具体内容8、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点基本情况,耕地质量主要性状 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农田肥料投入、结构现状及变化 趋势,作物产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耕地质量变化原因 分析,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和建议等内容。 注:应形成年度报告制度。2013年耕层土壤有机质 含量平均为14.49g/kg ,较1997年起始年增加 了3.18 g/kg,增加 28.13%,年均增加 1.65% ;1997年-2013 年17年间,监测点耕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 趋势。我省土壤有机质 含量较全国平均含量低 10.61g/kg(与全国365 个监测点结果相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