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四大海域行政管理机构的构建浅谈袁凌东 法学 111 班中国国土辽阔,海辖面积广大,包括南中国海,渤海,黄海,东海。在带给我们丰富资源和民族自豪的同时,也在管理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海域管理的必要性源于它的重要性。海洋被称为地球的蓝色“血液” ,海洋资源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好像没有哪个国家敢忽视海里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是因为这样,国家之间开始了矛盾冲突。我国自古以来重陆轻海,整体上海洋意识的淡薄、理论基础的薄弱致使中国海洋管理体制甚至整个海洋法制的不健全。从 4 月 10日开始持续至今的黄岩岛中菲对峙,还有长时间以来的钓鱼岛事件,南海归属的争夺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把焦点集聚到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上去。但是我想执法也只是整个海洋管理机制的一个环节。且不说历史上我国对海洋的管理,我们现在可以了解了解近年来对四大海域的管理举措。1964 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我国有了专门的海洋工作部门,1998 年年在海洋局中设立了海域管理司,负责海域和海岛管理工作。国家海洋局现是国家海洋规划、立法、管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也是国土资源部管理的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组织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机构。如今在机构上的设置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国务院2国家海洋局国家 沿海 中国 国家 国家海洋 省市 海监 海洋 海洋局直 海洋 队伍 业务 研究所属分局 管理厅(局) 中心沿海地市海洋管理局沿海县海洋管理局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海洋局对四大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其它资源,土地的保护管理一样,在管理机构上采取分而治之以及层级设置。而且在更大的分工上来说我国海洋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个特别有趣的格局现状,那就是“五龙闹海” 。 中国有 5 家海上执法部门:海洋局、海事、渔政、海关、海警,它们都有自己的准单位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晰的责任或权力分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报告中就称,“五龙”共有约 4 万名工作人员,管理中国 1.8 万公里海岸线;日本海岸警卫队有 1.2 万人,管理 3 万公里的海岸线。中国海上执法部门的运转和组织太过庞杂,以致看似卷入乐一场地盘争夺战。但是拥有如此多的人员和资金投入,我国的海洋管理却仍多问题,这真的亟待改革和解决!3国民党以前提出过“攘外必先安内” ,我认为在我国的海域问题上,这句话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国外,美国,日本有海岸警备队,在韩国有海洋警察,在菲律宾有武装军舰和海警舰船而我国海域行政管理机构冗杂却难以解决很多国际海域问题。我们很多地方其实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虽然我国的海洋管理机构多,但都隶属于国务院这一行政机关,这也显示了我国的海洋管理是一项行政活动,而相较之国外的管理模式就欠缺强硬的力度。我们知道日本、韩国、菲律宾在海上侵权纠纷发生后,往往诉诸法律,然后执法、司法衔接得非常妥当,执法机关将违反者逮捕之后即进入司法程序。例如中国船员经常会在相关海域直接被外国海上管理机构扣押,而中国在西沙抓了违法作业的外国渔民,没有看到司法机关的介入,最后行政执法部门也就只有自己抓自己放。从上面的分析看来,我们能得出结论:我国四大海域行政管理机构冗杂加之行政力度的薄弱,造成四大海域管理效率、效果不佳,因此在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渔民权益的维护上受到很大挫折。经过对一些资料的查阅,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抽离出我国“五龙”当中关于我国四大海域管理的部门机构还有专门的海事法院进行整合,组成一个“中国海洋管理系统” ,主管海上事务。独立于国务院,直接由国家顶层领导,从而打破纯行政行为的“柔弱性” ,层级管理的冗杂性和各部门之间职责的模糊性。然后再介入立法,4司法力量,对抗混乱的现状。中国海洋管理起步晚,但亡羊补牢也能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行!在管理上,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加入十分必要!这样才能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地维护海洋权益!另外还要加强和各种国际海洋管理机构的联系,创造一种点线面结合方式!以上的方式,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削弱了地方的作用,毕竟山高皇帝远,中央也有对情况不了解的地方。还有也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因为这样的改革太过庞大不过我们要肯定的是一定要转变把我国这种纯行政的海上管理方式,加以司法,立法的融入!备注:老师,不知道这种想法有没有可行性,具体的步骤和举措我觉得还有很多补充的地方。感觉还有一些想法,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表达。比如说我觉得在航天方面就没有那么多纠结的地方,我们能不能把在天上的一些管理方式迁移到海上(其实我对天上也没有研究) ,而且我觉得海上的问题主要还是来源于领导层的决策和指导,有那么多权益的受损还是领导不愿意强硬地对抗和解决,也许这就是外交吧!望老师斧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