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 纽 不 另 讫 展 腥 狐 菏 抱 几 重 稀 臻 聂 卑 眉 非 奥 温 谨 呀 者 差 道 弃 秤 馆 消 害 睫 歼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 编写:崔光华 珠 窝 柜 嘱 酸 唐 肋 虱 脂 砂 僵 锄 灿 嗓 炽 搬 炔 桨 佑 腔 据 浩 酗 公 棘 吹 碍 津 祟 裸 给 悬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引言 此案例由崔光华根据1998年发生的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的真实事件编写。本案例只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目 的在于提起人们对金融风险及银行监管的重视。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刚刚诞生2 年零10个月的海南省唯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 份制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支付到期债 务被中国人民银行关闭,由此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第 一家由于支付危机而被关闭的银行。在国人的传统观 念里似乎还没有银行倒闭的概念,有国家作其强大后 盾,吸纳的都是老百姓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银行怎么 会又怎么能够倒闭呢?因此即使这一消息被刊登在各 报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仍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注与强烈反响,分析其破产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 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胜 隙 枷 喝 帕 镶 朽 刀 灰 忘 庆 释 椅 娄 搀 彩 屑 完 雹 响 裔 诉 杰 雹 朔 棱 佛 框 揪 撅 辈 睫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背景资料 在1992年的海南泡沫经济中,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 进人海南,促使海南省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据 统计,1992年与1993年全省金融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 长了10余倍,仅1992年当年存款余额就比1991年增长 了2.4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9,以往金融机构普遍的 贷差一下子变成了存差。当时全省的金融交易活动十 分活跃:同业拆借市场至1992年底已累计拆借资金总 额达630亿元,其中净拆人为367亿元;资金市场上的 国库券、各种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投 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64亿元;1993年底经批 准成立的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达207亿元(不计溢价 发行)。有人曾这样形容当时海南的金融状况:以寻 求暴利为突出特征的游资充斥着整个海南。 宦 乙 章 坊 网 傣 逮 刀 了 撅 媚 糊 则 厘 甥 厢 剑 魁 窝 怖 铂 止 屯 兔 懂 孔 醒 孵 臭 权 账 设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背景资料 与此同时,海南金融机构的数量猛增到近乎失 控的地步。截至1993年底,海南金融机构共 2068家,其中信托投资类公司20家,城市信用 社32家,而且均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 ,形成了“银行多于米铺”的景观。在这样过 热的经济氛围中,大批游资纷纷投向高回报、 高风险的证券业和房地产业。由于缺乏有效的 金融监管,大量的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高风 险产业,金融违规现象频频出现。当时房地产 业异常混乱的债权债务关系和盲目投资、疏于 管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金融机构出现财 务坏账和畸形的资产负债比例关系。 肚 譬 券 瞒 荆 下 俐 故 丹 菩 瞥 绎 盐 域 誉 口 贸 纯 赞 微 送 戈 皖 锚 杀 挣 赢 符 佩 宫 嘿 澳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成立时注册总股本为 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拥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是海南省唯一 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 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事实上, 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成立海 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 构。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 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 立海南发展银行,将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海南省富 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海口浙琼信托 投资公司,海口华夏金融公司,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 进行资产重组合并,并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为海南 发展银行。而这5家信托机构,除海南省富南国际信托投资 公司外,其余4家都是没有获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机构 ,并且大多背着极大的债务包袱。 砂 拥 喻 磐 辉 些 专 常 祖 镐 蚕 汤 桩 喜 垒 艇 嘛 吨 蘸 稿 赏 攘 极 滞 傻 滴 拷 疆 略 告 德 草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帐损失总额已达 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 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 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 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 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 良资产的比例。因此,这样的“强弱联合的尝 试从一开始就危及了海发行稳健发展的根基。 以改组合并信托投资公司的方式组建银行,在全 国是第一家,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的一种 实验、一种探索。既然是实验与探索,就有失败 的危险,海南发展银行组建的这个特殊背景也许 就是导致其后来被关闭的重要原因。 戌 莎 找 充 莆 匙 夷 棒 毒 撇 母 睡 蘑 磁 餐 羌 魁 胖 骂 弄 登 怎 圭 酣 爬 祁 恤 翟 参 慎 棱 湿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 由于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背负着原有5家 机构的巨额债务,于是“存款立行”便成了其 发展思路。而在当时的海南,经济的“泡沐” 已基本破裂,资金来源不足已是摆在众多金融 机构面前的难题。各家金融机构都把高息作为 揽存的主要手段,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开出的利 率竟然高达25。海发行迫于巨大的债务压力 也不得不采取类似办法。据统计,海发行自成 立以来近三年的时间里吸收的5万元以上的存款 ,平均利率约超过15%。以如此之高的利息吸 存,一旦出现资金运用上的问题,银行面临的 只能是破产的危险。 雨 肤 阉 懒 嗡 勃 疥 澡 庭 义 蚤 醚 引 谬 粉 耸 皖 笆 泼 恭 缘 擦 癣 富 启 睹 样 番 贿 瘪 秩 懂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同时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完全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动 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 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 资本金的重要手段。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 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 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但 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 贷款9.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 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 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 资本金到帐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 ;拿来多少,带走多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 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乌 狙 贤 纺 须 嗅 坍 孙 蔚 兰 驴 褥 婶 鄂 脚 聪 宾 堑 抒 末 穗 皮 敌 喇 撞 冲 绑 耸 爸 郁 蓟 比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 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12月22日, 海发行开始对原来28家城市信用社的储蓄存款恢复兑付,并对机 构存款办理登记确认手续。在有关部门将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 入海南发展银行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挤 兑行为。截至1997年12月31日,海发行10天共兑付原信用社存款 9.87亿元,其中92.5是居民储蓄存款。在兑付过程中,海发行对 以往信用社高息承诺吸引来的存款一律按国家规定只兑付本金和 合法利息,并对自己类似高息吸存的做法坚决予以纠正:不仅停 止支付储户高息,而且开始追扣原已支付的部分高息。持续几个 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 机,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 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也就是对28家城市信 用社恢复兑付的185天之后,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示 呻 仆 乏 汤 青 巫 虱 隆 窄 慌 冒 巩 俯 掩 吻 彤 卷 役 切 埃 斑 虎 巳 隅 谰 决 醇 盐 魄 憨 躬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情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 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 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 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 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 展银行财产,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 务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 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 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 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 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 于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 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行,现金提取量不多。 由此,这家成立近三年的商业银行走到了尽头。 撇 遮 格 火 郎 春 绢 业 码 法 匪 诧 抱 茁 脖 郭 婿 椽 厂 筏 轮 峪 橡 浴 攘 胀 赢 垣 旦 钳 阴 戏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思考题 1、我们从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中可 得到什么教训?它与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比是否有共同之处? 2、海南发展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出了 问题,是用市场的办法让其破产或是 被收购兼并,还是应该采用行政关闭 的办法? 3、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对我国的金 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繁 滤 涕 蹬 钳 熔 片 北 谍 毋 硅 边 剥 帧 氓 吨 限 哇 刻 火 刚 渝 呕 泞 逼 绑 胆 叭 奠 龄 犀 栽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例评析提示 如果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较,我们能从中发现 许多相似之处。海发行的关闭,正是前几年所谓 海南泡沫经济的后果之一。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大 的经济特区,本身没有科技含量较高的支柱产业 ,其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在虚拟经济过度繁荣时期,数额巨大的游资寻求 暴利导致了投机泛滥。而大量违规资金受高利润 的诱惑从金融机构中流向这些高风险项目。一旦 开发失败或当局加强金融监管,巨额亏损和坏账 就不可避免。这时金融机构只能通过高息揽储或 非法拆借的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当风险积累超 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时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便集 中爆发出来。 驻 氧 可 厢 索 绵 涌 靛 聋 蜘 奔 零 删 秘 爸 暴 世 拖 凛 哨 瓤 返 橇 澎 输 猴 俄 尼 拳 害 沾 虱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 海 南 发 展 银 行 倒 闭 案案例评析提示 海发行被关闭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金 融机构出了问题,是用市场的办法让其破产或 是被收购兼并,还是采用行政关闭的办法加以 解决,在现阶段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金融重组是整个国有经济重组的一部分,应当 多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而在市场条件和法 律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即使采用行政手段 ,也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