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考研重点集合考研重点集合-精准预测再现)精准预测再现)封封面面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心理的发展 什么是发展 1.发展过程包括变化与稳定两个方面 2. 发展性变化包括量的变化与质的变化 量的变化:数量或程度的变化,如身高、体重或词汇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在性质、结构或组织上的变化,如从非言语性的交流到言语性的交流 一、心理的种系发展 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与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一)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动物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的心理是怎样发生的, 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 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受刺激性)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 (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随 着历史进步而发生的发展 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学相交叉。它主 要研究原始人类,即从类人猿到文明人类的心理,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种系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达尔文的人类和 动物的表情一书是这方面的先驱性著作。而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则是原始人类研究的较 早著作之一。 (一)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 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意识性 社会性 语言二、心理的个体发展 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的毕生发展) 实质:社会化过程 内容: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三、发展的性质 .发展是终生性的; .发展同时具有得与失(多维性) .生物学因素与文化因素的作用是相对变化的 .资源(时间、精力、才能、金钱、社会支持等)的分配不断改变(儿童和成年初期侧重 于成长,中年同时侧重成长、维持或康复,老年侧重康复或复原) .发展是可以改变的 .发展受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一、心理学 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 动物(比较)心理学、人类心理学人类心理学的特殊性 二、发展心理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动物(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 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目的 (一)任务 揭示毕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和稳定性(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描述、解释、预测、修正 行为 (二)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先天与后天(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的作用) 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主动与被动)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的内容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领域和生命分期 (一)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认知发展: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推理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的变化或稳定性。 社会性发展:情绪、人格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 三者相互影响。 (二)生命分期 产前期(怀孕到出生) 婴儿期(和学步儿期) (03 岁) 儿童早期(幼儿期) (36 岁) 儿童中期(611 岁) 青少年期(11约 20 岁) 成年初期(2040 岁) 成年中期(4065 岁) 成年晚期(65) 年龄阶段划分的相对性与生理、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见下表)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过去:历史 诞生前: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时期 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 ,1882 年出版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930 年,H.Z.Hollingwerth 的发展心理学概论 40 年代出现“生命全程”概念。 70 年代前后,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兴起 二、现在:现状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成人心理) 1. 成人记忆 2.成人思维 3.成人智力发展趋势 4.成人道德发展 5.成人自我概念 本土化研究 我国的发展心理学 补充材料:与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关的职业 与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关的职业 1.学前、幼儿园教师(preschool/kindergarten teacher) 2.中小学教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3.特教教师(exceptional children teacher/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他们以教育残障儿童即心 智迟滞者、身体残障者、学习失能者、行为异常者,以及天才儿童为工作对象。 4.日托(托儿)所督导(daycare supervisor)对日托所的学前教育计划进行指导,并对计划在 日托所内的运行负责。 5.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 childhood educator)他们通常在社区学院从事教学。对早期教育工作 者一般要求有硕士学位,或至少有 2 年的研究生学习经历,主修早期教育领域的课程,并在 日托所或早期教育中心接受过有督导的实习训练。 6.儿童福利工作者(child welfare worker)他们受各州省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所聘用,主要是为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有关的服务工作,尤为关注那些被处置不当的和受虐待的儿童个 案。 7.辅导咨询师(guidance counselor)他们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中学生,对中学生在教育和生活方 面的计划给予帮助。 对辅导咨询师要求至少经过四年本科教育, 许多州省还要求有 2 年的 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经历或硕士学位。 9.儿科护士(pediatric nurse)他们在各种医疗单位中工作,工作目的是促进婴幼儿和儿童的健 康。 10.精神科护士(psychiatric nurse) 11.儿童生活专家。他们受医院的聘请,工作对象是那些被允许住院之前的和被允许离院之 后的儿童及其家长。 12.儿科医生(pediatrician) 13.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child clinical psychologist or counseling psychologist)。他 们的工作是对儿童的各种问题和异常作出判断和心理治疗。要求在大学学习 5年,或获博 士学位,并在精神病医院或心理卫生机构有过一年的实习医生职务的经历。 14.儿童精神科医生(child psychiatrist)其作用与儿童临床心理学家相似。但是,精神科医生能 从事生物医学方面的治疗。 15.儿童发展、教育、家庭发展、护理、社会工作方面的高校教授(college/university professor in child development, education, family development, nursing, social work)要求他们有博士或硕 士学位,有 56 年的研究生学历,主修相关领域的研究生课程。三、未来:趋势 心理发展的系统观 研究的生态化:现场研究(观察、实验等) 研究手段现代化:计算机、观察实验设备的运用 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作业与讨论 思考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讨论学习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发表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上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比较与已有理论的异同 基本问题: 心理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心理的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决定的? 2. 对于同一个婴儿,你认为各派心理学家会如何看待和教育他(她) ? 第一节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 理论 一套用来组织、解释和预测数据或事实的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 发展心理学理论 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体系,用来描述和解释发展,预测特定情境下会发生哪些行为 假设 对现象的可能的解释,用来预测研究的结果,可以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检验 三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一、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Nature or nurture遗传:从生物学父母得到的生理特征或天赋 环境:出生前和出生后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同伴、学校、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 一般观点:同时影响,更关心二者如何相互作用 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 洛克的“白板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 主动行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三、连续性和间断性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 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 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的理论。 (三)平衡论 儿童与环境影响的双向性或相互影响 (四)当前的争论 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些种类的 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学说 (一)基本观点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 理需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无意识的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意识结构;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伦理原则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三)人格发展阶段论 根据里比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 岁)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 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2.肛门期(13 岁) 排便习惯的培养 3. 前生殖器期(36 岁) 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4. 潜伏期(611 岁) 相对平静的时期,此前的各种感受相对遗忘5.青春期(11 或 13 岁开始) 产生性冲动,要从父母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四)评价 1.阶段思想,教育原则 2.泛性论倾向,将儿童的个别倾向普遍化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 (一)人生八阶段 1.婴儿期(02 岁) :信任对不信任2.儿童早期(24 岁) :自主对羞怯、疑虑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 岁) :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712 岁) :勤奋对自卑 5.青年期(1218 岁) :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6.成年早期(1825 岁) :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约 50 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50 岁) :完善感对悲观失望 (二)评价 1.同时注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将个体的内心生活 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2.强调发展的多向性(对立性品质的发展) ;更容易接受和运用 3.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 第三节 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1.研究对象:客观的行为或反应 2.研究方法: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SR 公式 (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外部刺激决定学习 3.教育观 (1)反对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