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最新版)(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考研重点集合考研重点集合-精准预测再现)精准预测再现)封封面面期末题 1一、单选题1.“社会”一词源于()A. 中国B. 美国C. 英国D. 德国2.()是指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也是社会化最主要的内容。A. 继续社会化B. 基本社会化C. 再社会化D. 被动再社会化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朋友谈心B. 观众看电影C. 顾客的摩肩擦背D. 乘客之间前拥后挤4.文化人类学者 () 是结构功能论中角色概念的创始人, 他也是角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A. 库利B. 威廉.詹姆斯C. 米德D. 林顿5.()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 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A. 社会交流B. 社会整合C. 社会导向D. 社会继承和发展6.体育场的骚动;抢购风;集会、罢工、种族冲突以及自然灾害过后的骚乱等是什么()A. 集体行动B. 集体暴动C. 集体骚动D. 集合行为7.()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A. 邻居B. 儿童游玩群体C. 家庭D. 朋友圈子8.()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动A. 竞争B. 协作C. 合作D. 配合9.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是()A. 高级社会关系B. 结合社会关系C. 生产关系D. 初级社会关系10.()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A. 社会定位B. 社会地位C. 社会人物D. 社会角色11.()进一步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实行族外通婚,一个血缘中的众兄弟和另一个血缘中的众姐妹结成夫妻集团。A. 血婚家庭B. “普路那亚”家庭C. 偶婚家庭D. 一夫一妻制家庭1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 帕森斯B. 斯宾塞C. 库利D. 丁伯根13.社会化的主体()A. 施教者和受教者B. 成年人C. 青年人D. 中年人14.()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A. 群体生活B. 自然生活C. 社会生活D. 个人生活15.经济行为的定义是什么()A. 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或利润为目标的行为B. 是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或利润为目标的行为C. 是以不追求经济利益或利润为目标的行为D. 是以追求社会利益或利润为目标的行为16.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A. 复式角色B. 角色丛C. 实际角色D. 自致角色17.()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它的崛起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兴起紧密相连。A. 家长制B. 终身制C. 寡头制D. 科层制18.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A. 亲子关系B. 亲戚关系C. 亲人关系D. 长辈关系19.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是()A. 米德#马克思B. 林顿C. 库利20.在汉语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的古籍中A. 宋代B. 元代C. 唐代 D. 隋代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3、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分析。4、简述文化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1、正向社会化与负向社会化简论。2、试论社会现代化与“全盘西化”。答案1-5 ABACB6-10 DCCDD11-15 BACCB16-20 BDAAD二简答题1、生产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状 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关系是最基 本的社会关系:(1)生产关系作为特定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形式,只能建立在特定 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因而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物质资料 的生产关系不仅制约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决定它们的性质, 乃至决定整个 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生产关系影响和决定个人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状态。2、 社会舆论控制是众多社会成员对某一特殊事件所抱的态度和所持意见的一致性反映, 亦即是一种公意。它在非正式控制中表现最为突出:(1)社会舆论流行迅速,范围广,对当 事人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借助于大众传媒,其控制作用更强。(2)事实上,任何习俗控 制、道德控制等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舆论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社会控 制中的作用。3、非正式结构的意义:它是指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共同的观点、爱好、僧感为基础, 自 发形成的一种群体结构。 非正式结构存在的基本原因: 为了满足个人从组织中得不到的需要, 具有相似的 社会背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形成非正式群体。非正式 结构有正、负功能,其功能为:(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2)能提供正式结构 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3)能及时解决正式结构的失调现象。(4)能成为组 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三论述题1、答案要点: (1)定义: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负向社会化是年轻 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2)传统社会的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正向社会化;而在 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向社会化。这种变化的原因:社会的变迁。传统社会生产力 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知识更新慢;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信息传递快,青年人反应敏锐, 接受及时。 (3)这种变化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 青年文化将对成人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4) 当前我国双向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青少年不容易接受老一代人的教化; 另一方面, 老一代人也不容易受青年一代的影响。表现为代沟问题。2、答案要点: (1)现代化首先在西方国家启动,“现代化”与“西化”出现巧合。社会趋同论的观点 认为现代化即“全盘西化”。(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应该而且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 习,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3)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 文化传统不同 (展 开);现实条件不同 (展开)。(4)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给本国的现代 化带来极大的损害。我们要吸取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