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牧航 Huangmuhang126.com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三大理论基础历史课程论历史教学论史学理论教什么?怎样教?持什么观念去教?历史课程论一、什么是历史课程?1 关于历史课程的四种片面认识历史课程历史课程表历史课程历史学历史课程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2 历史课程的定义我认为,在很大意义和程度上, 历史课程就是历史教师本身!3 我国历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科中心主义和课程权力的高度集中4 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打破学科中心论和课程权力下移二、什么是历史课程意识?1 历史教师的主体意识2 历史课程的生成意识3 历史课程的资源意识三、什么是历史课程目标?历史教育的本质:人文教育历史教育的功能:公民教育四、什么是历史课程内容?1 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主要缺陷过分强调学科中心 2 影响历史课程内容的因素 历史学科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社会的发展 教育观念的发展五、什么是历史课程逻辑? 1 历史课程逻辑就是组织历史课程内容的线索体系2 一定要构建起属于中学自己的历史课程体系 大学的历史学科体系已趋向多元化 大学的历史学科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学历史课程的特有矛盾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心理的矛盾 掌握完备的学科体系并不是学好历史的必要条件六、什么是历史课程标准? 1 历史教学大纲的弊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很难有自身的特色教学大纲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的创造力2 近二十年来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规律1980年的教学大纲:第一章 鸦片战争(3课时)白银不断外流造成中国财政困难和对人民生活的 影响。3 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的战斗战争的继续扩大。浙江战场的溃败。陈化成坚守 吴淞口。镇江守军的抵抗。1986年的教学大纲:第一章 鸦片战争(3课时)白银的不断外流。3 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的战斗1996年的教学大纲:一、中国后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鸦片战争2 第二次鸦片战争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4 太平天国运动5 新思想的萌发3 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4 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基本内容, 5 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评价则不做 6 具体要求。六、什么是新的教材观?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 学生学习的工具。1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绝不是惟一的资源。 2 教材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历史教学论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80年代中期 以前) 原理:刺激反应 优点:目标明确操作方便反馈及时检测容易缺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知识性、技能性和经验性的教学较有效,而对一些思维程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就显得无能为力。课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和罗斯福新政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请问这次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爆发的?又是从哪一个国家开始的? 2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3 为了克服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2.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80年代中期 到90年代) 原理:学习的本质不是学生在行为上产生变化,而是心理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皮亚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结构是不一样的。 维果茨基学习的本质是创造最新发展区(“先行组织者”理论)。 课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设计一:回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经济建设的成就(最近发展区)引入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最新发展区)设计二:回顾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最近发展区)引入美国1929年经济大危机(最新发展区)3.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90年代后) 原理:*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解得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的;*在学习中应该正确发挥学生的非理性的因素,注重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l *每个学生都有其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这种最适合他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把某种思维方法硬塞给他。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抨击 唯心主义倾向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重新建构 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情景学习课例: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师把美国大萧条时银行提款人潮的幻灯片 投射到大屏幕上,几个学生站在大屏幕旁,指 着屏幕来解释他们所看到一切:人们站立的姿 势,穿着打扮,街道和标语牌上写着什么,建 筑物看上去有什么特征。当学生对图片的内容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难度不断地增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他们已经 获得的信息:“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建筑?”“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大萧条期间银行倒闭可能对整个国家有什么 影响?” 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历史信息,并在 透明胶片上列出纲要,用投影仪投到另一个屏 幕上。学生们了解到银行如何给投机者大数额 贷款,而后当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时这些人倾 家荡产,而一般的储蓄户更是身无分文、无家 可归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银行 的提款人,几个学生站在大屏幕前,把身体置站在银行外面等候的人的位置上,教师则站在 投影中进行现场采访的记者的位置上向学生提 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你认为你能够从银行里提出存款吗?”“如果不能从银行里提出存款你将怎么办?”“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随着课的进展,学生们观看到了更多的反映 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的农舍;一个 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 棚群;一列买面包的长长的队伍。结论:任何理论都有其合理的地方! 二、新的教学理论1 范例教学理论2 问题教学理论史学理论一、中学历史课程淡化体系的原因1 历史学科体系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矛盾 2 史学界在理论认知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二、进步史观的辉煌及困境1 进步史观的起源 2 “五段论”史观的政治化 3 “五段论”史观的困境三、文明形态史观的兴起及困惑1 汤恩比文明形态史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2 汤恩比文明形态史观的根本特征悲观哲学四、全球史观的流行及问题 1 全球史观兴盛的表现 2 全球史观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史观?历史学永恒的魅力在于探究!五、结论谢谢大家!请提意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