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所见 【清】 袁 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 :想要。 捕:捉。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 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 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 ,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 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 蒸发的雾气。 4.纸鸢:风筝。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 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 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 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 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 字,一个“醉”字,把静止 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 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 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游 园 不 值 (南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解读】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 ,但是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 概不在家。也许是担心游人踏坏了地面的青 苔,故意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 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只红色的杏 花,早已探出墙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 时没有遇到主人 2.应:应该。 3 值:遇。 3.怜:怜惜,爱惜。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 ,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 以防滑。)本文指木底鞋踩在地上 ,留下的印子。 5.苍苔:生 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苔藓植物 6.小扣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柴门。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 :只。爱:喜欢。 鲈鱼:一 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 味美。 君:你。 出没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 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 水面的小船。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泼洒的墨 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跳上船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 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 。 别董大 盛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 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 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 谁会不认识你? 本诗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幽怨的 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 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 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 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 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 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 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 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 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 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 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 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 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 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 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 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 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 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 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 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 ,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 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 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 (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 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 ,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 (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 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 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 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次句“钟山只隔 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 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 ,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 动了十多次,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 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 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 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 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解:知道。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 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 过的痕迹。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 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 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 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 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 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 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 、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 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 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 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 修辞上叫 “互文”,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 ,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 却突出了空间的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 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 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 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 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 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胡马” ,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 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 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 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 十三年时光。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 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回到故乡,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 的陌生人一样。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 树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 美酒振奋精神吧。 中心思想文章表达了诗人长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 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 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 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 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 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无题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 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 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 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 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 递消息。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 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 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 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 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 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 :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有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 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 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 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 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 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 之苦,委婉地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表达了诗人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论 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 ,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 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 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此诗目的是在 说明文学创作的时 代性,而非贬低李 杜诗篇的杰出成就 ,惟有创新,才能 领时代之风骚。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