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试题结构分析 二、说明文阅读分析 三、记叙文阅读分析 四、作文分析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2分】 (一)汉字书写【本题满分4分】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在括号里 给相应的汉字注音。(4分)hung ( ) 然 大 悟 颔 首 低 眉 审题要点:1、 正 确2、 规 范 3、 美 观应对策略:1升学指导的生字与拼音必会。2 字要写得规范、工整。3 尽量不在卷面涂画。(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8分】3.必做题:请默写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一诗。(4分), 。, 。4.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 ,阅卷时只阅前4道小题。(4分) 杨炯在从军行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 志豪情的诗是 , 。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 感情的诗句是 ,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 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 自清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各领风骚数百年 野芳发而幽香 日高人渴漫思茶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应对策略:1、必做题要筛选: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2、复习要全面:(1)从体裁的角度看:现代文 2篇、文言文1篇、诗词3篇(2)从课本分布的角度看:六册书均要兼顾3、书写要规范、美观(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4分】为提升青岛市的城市品位,繁荣地方经济 ,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近年来, 青岛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 活动。诸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市北萝 卜会、四方糖球会、胶州大秧歌节、城阳蛤蜊 节、崂山樱桃节、即墨祭海节、平度葡萄节、 胶南茶叶节请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个节庆活动(不限 于上述节庆活动),作简要介绍(要求:写出 节庆活动的地点,主要内容和特色,语言要流 畅,80字以内)。青岛国际啤酒节每年八月在啤酒城举办。国内 外各个啤酒品牌汇聚一堂,人们畅饮啤酒,尽情参 与到嘉年华、歌舞晚会等活动中。丰富了人们的生 活,提升了青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海云庵举办的四方糖球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那里,各种糖球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都是小 吃,到处都是孩子。糖球会使正月变得更丰富多彩 了,也繁荣了青岛市的经济。答案示例:应对策略:1、要学会审题2、锤炼文字:简明、连贯、得体3、有文采实 战 演 练l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被某化妆品公司以 谐音“馨吻脸脖”抢注成商标。某校围绕化妆品公司的这一行 为展开了场辩论会。l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加以修改 。l l 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 驳。(要求:有理有据,有感染力,80字以内)l 正方:化妆品公司的做法应当受到褒奖。它巧妙地运用了 谐音、双关的修辞,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创意新颖,语言幽 默、风趣;同时借用“新闻联播”的广泛影响,利用人们的好 奇心理,能提高化妆品的品牌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名著阅读【本题满分5分】1、 考查的要点:中外名著2、 关注的篇目:中国:水浒、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国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名人传鲁滨孙飘流记爱的教育伊索寓言3、关注的知识点:(1)看导言,了解作品的大体内容(2)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及其性格(3)了解精彩片断二、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4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考 查 要 点l1、相关的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重点词语解释l3、重点句子翻译实战演练l1下列句子中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中的“ 于”的含义相同的一项lA、告之于帝lB、皆朝于齐 l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lD、子墨子闻之,起于鲁l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l甚矣,汝之不惠l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l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l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 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注释:楚指楚国王室。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 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志同“记”。造为宪令 制定国家的法令。伐自我夸耀。离同“罹”,遭遇,遭受(灾 难或疾病)。考 查 要 点l1、重点词语解释l2、重点句子翻译l3、文章内容理解实战演练l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l因谗之曰 l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l争宠而心害其能l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l l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l l3、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 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 l 应对策略:1、积累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正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题。3、读清题目具体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客观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 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 ,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 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理顺l1、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l 实体事物、抽象事理l2、说明文的分类l()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l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l()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l 平实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 ) 3、辨识方法,领悟作用列数字:准确地说明 举例子:具体翔实地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作比较:突出说明 画图表:更直接具体地说明 作诠释:更通俗地说明 下定义:更科学准确地说明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 引资料:增强说服力和文学性说明顺序及其作用l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介绍 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2、空间顺序:事物的内部结构;建筑的方位、布 局。l3、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由 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具 体到抽象l作用:更加准确具体而有条理(清晰、清楚 )地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读 者容易理解。说明中的描写与记叙l(1)明确描写、记叙的内容l(2)体会描写、记叙与说明内容的关系l(3)作用l 行文生动形象、引出下文、吸引读者说明的语言l(1)准确(前题)l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l 说明词语:表示限制的词语l(2)生动形象l 说明方法:打比方l 修 辞:拟人l 表达方式:记叙与描写说明文阅读应对策略一、把握内容,抓住特征二、理清顺序,剖析结构三、辨识方法,领悟作用四、分析语言,揣摩技巧记叙文知识点梳理l1、记叙类文本的范围:小说、叙事性散文l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 l 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l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l 小说的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l3、记叙类文本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 写,兼有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线索l 1、 线索的种类:时间、人物、情感、事物、地点、核心事件l 2、线索的作用:l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有机地连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 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情感突出。记叙文中的修辞l 比喻:形象生动l 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l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l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l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l 反复:强调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l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l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l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l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l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