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7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5页 / 共87页
第6页 / 共87页
第7页 / 共87页
第8页 / 共87页
第9页 / 共87页
第1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温热类温病发展过程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了温 热性病邪(风热、温热、暑热、燥热病邪等)卫、 气、营、血的功能活动和营养物质的病理损害。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判断温热病的浅深轻重(卫轻,气营血逐渐重)分析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一、卫分证治温热类温病卫分证发热,微恶寒,口微 渴为主 伴见证头痛,少汗,咳嗽,舌苔薄白, 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疗大法解表透邪 忌用辛温发散之剂1.风热犯卫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 少汗,口微渴,微咳,咽喉红痛,舌边 尖红,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分析】 病机:邪袭肺卫,卫阳被遏,肺气失宣。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 喉红痛、苔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 银翘散,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法: (1)胸膈闷加藿香、郁金 (2)口渴甚加花粉 (3)项肿咽痛加马勃、元参 (4)衄血去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 、栀子炭 (5)咳嗽甚加杏仁 (6)热渐入里加生地、麦冬 (7)热伤津液,小便短少加知母、黄芩 、栀子、麦冬、生地桑菊饮加减法:(1)气粗如喘加石膏、知母 (2)肺热甚加黄芩 (3)渴甚加花粉 (4)入营加元参、犀角 (5)入血去薄荷、芦根加麦冬、生地、 玉竹、丹皮注意点: (1)银翘散与桑菊饮比较:银翘散辛凉平剂,辛散透表力较强,偏治卫表症 状明显者(表热较重)发热恶寒,咽痛为主症者桑菊饮辛凉轻剂,解表之力较逊,偏重于宣肺止 咳以咳嗽为主症者吴鞠通:“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2)掌握用药方法 吴鞠通说:“上忤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 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 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 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3)临床应用临床报道银翘散对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传染病如麻疹、流感、登革热、乙脑等取得可喜疗 效。 有人报道,以银翘散粗末治疗风热感冒1150例,每次服 1820g,以清水煎,每日3次。服药1天后热度普遍降 低,轻者可愈,重症退热时间稍长,平均退热时间为 2.7天,其他症状也迅速缓解。 银翘散适用麻疹初期(即疹前期),有报道,55例麻疹 患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平均退热时间为7.00.24天,而 一般药物治疗101例,平均退热时间为8.40.22天。银 翘散不单退热快,而且使透疹过程顺利,其他症状缓 解消失也较快。2.燥热犯卫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无痰或 少而粘,咳甚则声音嘶哑,咽干鼻燥,口微渴,舌 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 【分析】病机:燥热侵犯肺卫,肺卫失宣,津液受伤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干咳,咽干鼻燥,苔 薄而燥。 【治法】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方药】桑杏汤辛凉宣散在表燥热; 甘润生津润燥;(温者宜凉) (燥者宜润)透邪不伤津,润燥不碍表附:凉燥证候: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 干唇燥,咳嗽,吐稀痰,苔薄白欠润。 病机:凉燥之邪侵袭肺卫 治疗:辛开温润杏苏散注意点: (1)秋燥与风温初起的鉴别秋燥 风温 相同点 病变均在上焦肺卫,均可见肺卫表热证 发病季节 秋季 冬春 病邪 燥热病邪 风热病邪 证候特点 肺卫表热证 肺卫表热证津伤失润(咽干 津伤不明显(口微鼻燥,咳嗽少痰) 渴) 病情 较轻,传变较少 病情较重,传变较多 治法 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代表方桑杏汤 银翘散,桑菊饮燥干清窍证症见:发热,清窍干燥(口渴,耳鸣,目 赤,龈肿,咽痛),舌红苔薄黄而燥 病机:燥热病邪上干,扰及清窍,(病在 上焦肺,属气分最轻浅者) 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方药:翘荷汤(2)与桑杏汤的比较桑杏汤 肺卫 肺卫失宣,肺津受伤辛凉甘润上焦翘荷汤 气分 化火上扰清窍清透燥热二、气分证治 风温、秋燥表邪不解 气分证(里热实证) 春温、暑温初起即见基本特征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病位肺,胸膈,胃,肠,肝,胆,三焦等 治疗清泄里热(或用苦寒攻下)叶天士“到气才可清气”(一)邪热在肺 1.肺热壅盛【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咳喘,咳痰不爽, 甚则气急鼻煽,胸痛, 舌红苔黄,脉数。 【分析】 病机:邪热壅盛,痰热阻肺,肺失宣降。 辨证要点:身热、咳喘、口渴、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点击观看视频注意点: (1)麻黄、石膏治汗出机理 麻黄桂枝发汗力猛 麻黄石膏转为辛凉,作用主要在宣透肺热 ,而不在解表。发汗上行向外 麻黄二向性 (升降沉浮) 平喘利水下行向内不在发汗解表麻黄石膏主要宣肺定喘麻黄、石膏 不在清阳明之热石膏麻黄 主要泄肺中邪热(2)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桑菊饮作用的区别:银、桑 平、轻祛邪解表,肺经卫分辛凉剂,手太阴肺麻杏石甘汤 宣透宣透肺热,肺经气分附:(并发症) (1)肺热成痈症见:身热,汗出,咳吐腥臭黄痰,甚则 痰中带血,胸背疼痛,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病机:肺热雍盛,痰热内结,阻滞气血, 痰热瘀血蕴蓄成痈 治法:清热化痰(痰热),逐痰排脓(瘀 血) 方药:苇茎汤合桔梗汤(2)暑热犯肺 症见:身热,头晕,心烦,咳痰(舌红苔黄,脉 数) 病机:暑热伤肺,肺失清肃,蒸迫清窍 治法:清暑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雷氏清宣金脏法 (3)临床应用:善治肺系病,如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百日咳、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同时还有用本方治疗热淋、夏季热、痔疮、 急性荨麻疹等报道。2.燥热伤肺【证候】发热,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痰中带血 ,气逆而喘,胸满胁痛,鼻咽干燥,心烦口渴 ,少气乏力,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黄燥 ,脉数。 【分析】病机:燥热壅肺,损伤津气辨证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 ,鼻咽干燥,脉数苔燥 【治法】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法: 卫表尚有郁热加连翘、牛蒡子痰多者加瓜蒌、贝母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白茅根、仙鹤草胸满胁痛甚者加丝瓜络、郁金、橘络注意点与桑杏汤比较: 清燥救肺汤 气分(无表证)燥热化火,津气受伤 病位肺 清肺润燥养阴津伤失润 桑杏汤 (咽干鼻燥, 肺卫(有表证)津伤较轻辛凉甘润咳嗽少痰)3.肺热腑实(多见于风温)【证候】身热(多为潮热),痰涎壅盛,喘促不 宁,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 【分析】 病机:痰热阻肺,肺失肃降,热结肠腑; 辨证要点:痰喘,潮热,便秘。 【治法】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 宣白承气汤吴氏:“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胃肠之结,此脏 腑合治法也”。因有宣肺通腑之效,故名宣白承气汤。肺热炽盛加黄芩、桑白皮、鱼腥草 加减法 痰涎壅盛加浙贝、葶苈子 胸闷甚者加郁金、枳壳注意点肺热腑实与肺燥肠闭相比较:肺热腑实 风温风热病邪:痰热阻肺,肺失 肃降,热结肠腑肺与大肠 肺燥肠闭 秋燥燥热病邪:燥热伤肺,肺不 布津,大肠乏液肺热腑实 肺燥肠闭 共同点 病位肺与大肠 病种 风温 秋燥 病邪 风热病邪 燥热病邪 病机 痰热阻肺,肺失肃降 燥热伤肺,肺不布津热结肠腑 大肠乏液辨证要点 痰喘,潮热,便秘 腹胀,便秘 治法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方药 宣白承气汤 五仁橘皮汤4.肺热发疹【证候】身热,咳嗽,胸闷,肌肤红疹, 舌红(或绛),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分析】病机:风热郁肺,波及营络。辨证要点:肌肤红疹,发热,咳嗽。【治法】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 银翘散去淡豆豉,加细生地、丹 皮、大青叶,倍玄参方。注意点与麻疹鉴别麻疹以儿童多见,初起亦见肺卫见证,多 发于冬春季节。 但两眼发红、鼻塞流涕、眼泪汪汪较为明 显,发病后23日,口腔颊膜接近臼牙 处,可见麻疹粘膜斑,这是其特点。科氏斑麻疹病例麻疹病例(二)热在胸膈(可见于春温、风温) 【证候】身热不甚,心烦懊恼,坐卧不安;甚则身 热不已,面红目赤,胸膈灼热如焚,烦躁不安, 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 热郁胸膈:病机邪热入里,热扰胸膈辨证要点身热不甚,心烦懊恼热灼胸膈:病机邪热燔灼胸膈,肠腑失于通降 辨证要点热甚,烦躁,胸膈灼热如焚【治法】 清宣郁热或清泄膈热 【方药】 热郁胸膈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口渴加花粉加减法 呕逆加生姜、竹茹咳嗽加杏仁、枇杷叶、牛蒡子热灼胸膈凉膈散(清泄膈热)上中焦火毒炽盛加生石膏、知母、 加减法 黄连口渴、咽燥甚者加花粉、芦根附:痰热结胸 症见:身热面赤,心下痞,胸脘痞满,按之疼痛,或 便秘等 病机:痰热互结胸膈胃脘,气机失畅 治法:清热化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加枳实汤 注意点 (1)凉膈散证与热结腑实证辨证病位气分 相同点证候身热、烦渴、便秘凉上焦气分膈间病位 腑中焦气分胃肠凉膈热微兼腑实不同点 病机腑热结肠腑凉热甚、烦躁、胸膈 证候 灼热如焚腑腹满硬痛,脉沉实(2)热灼胸膈与热郁胸膈辨证相同点病位同在上焦、气分、胸膈栀热郁胸膈(无形邪热)病机凉热邪燔灼胸膈,微兼腑实不同点 栀身热不甚,心烦懊憹证候凉热甚、烦躁、胸膈灼热如焚(三)邪热犯胃(见于风温、春温、暑温) 【证候】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面赤,多汗, 心烦,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而燥,脉洪大有 力。 【分析】病机:邪入气分,病变以胃为主;邪正剧争 ,热炽伤津。辨证要点:壮热、多汗、渴引、脉洪大。【治法】 清热保津 【方药】 白虎汤(辛凉重剂)石膏 辛寒清泄里热 白虎汤知母清热养阴 甘草,粳米养胃生津(粳米可用花粉代 )兼肺热痰咳加杏仁、瓜蒌皮、银花、鱼 腥草(清肺化痰) 加减法 斑疹出血加生地(凉血养阴) 热盛动风加羚羊角、钩藤、菊花(凉肝 息风) 谵语加水牛角、连翘、竹叶卷心、莲子 心(泄热清心)附:(并发症) (1)热炽阴伤 症见:高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