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容性增长”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路径去年 9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在国内首次提出“ 包容性增长” 概念。本文 试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演进过程以及提出的现实背景、实践路径进行阐述。一、 “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20 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增长理论总体上经历了极化涓滴增长(赫希曼,1991)、基础广泛的增长(世界银行,2001)、益贫式增长或有利于穷人的增长(ADB,1999;世界银行,2001)等几个阶段的 逻辑演进过程,同时伴随着减贫战略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入 21 世纪,鉴于亚洲地区各国普遍出现在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和非收入不平等状况也在快速扩大的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在“ 对穷人友善的增 长” 基础上,提出了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理念。实现“包容性增 长” ,根本目的是 让经济全球化和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胡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也将对现实工作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二、 “包容性增长”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明显改善,但贫富差距也呈扩大之势,贫富差距过分拉大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国家建设。共同富裕是我们党2的原则和目标,让每个公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方面,从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长久和平两个主题来讲, 实现“ 包容性增长” 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与国需要互惠互利、携手共进、包容发展。以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为例,如若各国不坚持深化合作、而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就不可能较为迅速有效地解决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现阶段,不扩大“包容性增长” 的实践,世界经济两极分化将愈发严 重,国际关系格局也无法均衡稳定。三、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实践途径践行“ 包容性增长” 关键在于政府积极、全面履行 责任,将改革向“ 深水区 ”推动, 实现制度和体制的相互包容: 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提高劳动者的能力水平,提高更多群众的收入。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建议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与健全保障等方面入手,实现“ 包容性增 长” 。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开发的资源,其优势也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要重视“两个优先”:优先调整人力 资源结构,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不断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充分就3业是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相应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面向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给劳动者创造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三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成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导向,对劳动者素质也必将提出更高要求。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帮助劳动者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网 ”。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作者:张伟;工作单位: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