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目标二、分目标 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 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件制作: 回小 黄永信第一部分 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 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 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 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 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 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 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 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 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 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 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 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 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 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 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 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 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 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 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 ,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 和探究性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 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耐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 学习的持久兴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进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惜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 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分为三个层次:(1)、融合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又或重叠。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二、课程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 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 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 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 型活动的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 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 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 己的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 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 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 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 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 的乐趣。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 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 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 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1目标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 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 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 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 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 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2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或速写)、记忆、 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 现活动。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 基本知识,并用于描绘事物,表 达情感。选择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 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 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 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 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 ,进行简易版画创作。3评价要点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 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 力。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 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 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 色。1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 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 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 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 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表达思想与情感。2学习活动建议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 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 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 ,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 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 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 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 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 物等立钵谴型作品。学习漫画、动 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 现活动。3评价要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 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 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 知识,合理地安拌画面。在绘画作 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 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 合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 学的方差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 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二、课程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 形状与用选的关系。尝试不同工 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 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2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 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 材料与用途。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 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 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 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3评价要点观察身边的用品,了解形状 与用途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加 以描述。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 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 完成设计和制作活动。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 料。1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 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 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 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 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 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 的区别。2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 、媒材与用选的关系,表达自己 的感受。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 衡等形式原理。根据物品的用途,提出设计 构想,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的 方法加以呈现。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 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 叠、绾、卷曲、插接、描绘等) 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3评价要点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选的关系 ,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 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选,大胆进行想 象,表达自己的创意。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 ,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1目标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 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 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 ,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