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马立宪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细球菌科,葡萄球菌属。繁殖 时常呈葡萄串状。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 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链球菌:成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可 分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两大类。链球菌感染 根据溶血能力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草绿色溶血 环-溶血或称“甲型溶血”。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完全透明无 色溶血环-溶血或称“乙型溶血”。 丙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型链 球菌” 。病原学按溶血能力分类,猪链球菌属于a溶血性链球菌;按抗原结构(C抗原)分类(兰氏分类法),属于链球菌D群。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乳类、人和动物肠道以及皮肤病灶中均存在。能使多种动物发病,排在首位的是猪。链球菌可以分为很多个群,猪链球菌属于其中的化脓性链球菌群。病原学 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猪链球菌包括可以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2型,其次为1型。猪链球菌2型又分为致病力不同的株,各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 1956年-1963年间de moor,首次通过生化和血清学方法,对猪败血性感染的新的a溶血性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属于猪链球菌荚膜2型猪链球菌与猪 猪链球菌2型可以存在于50%正常猪中及100%屠宰场的猪中。 但发病率通常不超过5%。是否发病与感染的细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有关。 猪链球菌荚膜2型菌株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但多在312周龄的仔猪中流行。 口腔和鼻腔是细菌感染猪的主要通道。从外地引入带菌的猪常 会引起本地感染的流行。拥挤、通风不良、气候骤变、混群、 运输常是本病在猪中流行的因素。 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常引起猪的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脑膜脑炎、肺炎、猝死等。 狗、猫、牛、马、羊及兔、鼠等动物均可感染猪链球菌2型。 链球菌病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一种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链球菌的血清群 繁多,其感染宿主和致病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所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疾病也多种 多样,一般只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猩 红热、风湿病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但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人畜疾病最为 严重。猪链球菌病流行概况 猪链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并不是新的 疾病,早在20世纪中期以前,已有报道化 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病死率高 达60%。国外发病概况 在加拿大安大略湖西南部,347头 猪中,有8.1%的猪感染猪链2型,在62 份可疑动物标本中,其携带率为9 .7% ,说明动物间这种感染广泛存在。 人体因接触感染的猪及其猪肉制品 等而感染。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猪链感染 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动物源性职业病(屠 夫病),有的又称为“食肉病”。 荷兰,在19681984年间,从30例脑膜 炎病人中,分离到30株猪链,其中28株为 猪链2型,1株为猪链4型,另1株不能确定 。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2070岁) ,男性多于女性(7:1)。 在新西兰、德国、泰国、香港、台湾等 国家和地区,也有猪链感染的报道。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死 猪肉的人员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 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猪链球菌感染。人类感染猪链球菌案例 1960年,丹麦,3例 19681982年,荷兰,26例 1987年,英国,9例。 我国1998年7月20日至8月8日,25例患病,其 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 ,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 美国、法国、爱尔兰、加拿大、安哥拉等国家 也有病例报告临床表现 潜伏期:2小时到7天,典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例基 本是数小时发病 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 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出现 腹痛、腹泻 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 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重者可出现 昏迷 听力下降,视力下降 关节炎、化脓性咽炎、化脓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重要脏器损害 间质性肺水肿 肝脏损害:ALT升高,AST升高,部分患者 TBil升高。 肾脏损害:肾功能一般轻度异常,个别休克病 人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 早期可以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严重患者血小板下降,继发DIC的患者血小板 可以严重降低。 尿常规:蛋白(+),部分患者酮体阳性。 肝功能:ALT升高,AST升高,白蛋白降低, 部分患者TBil升高。 肾功能:部分患者Cr、BUN升高诊断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有与病死猪密切接触史,如宰杀 、加工、销售等。 2临床表现2.1 畏寒、发热,可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 痛、腹泻等。2.2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 且伴有下列两项以上的多脏器功能不全:(1)肾脏功能不全; (2)凝血功能障碍;(3)肝功能不全;(4)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5)全身瘀点瘀斑;(6)软组织坏死,筋膜炎、肌 炎、坏疽。2.3 化脓性脑膜炎表现2.4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 可以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 实验室检测: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 养后,经形态学、生化反应和PCR法检测猪链球菌特有的毒力 基因(cps2A、mrp、gapdh、sly、ef)鉴定,为猪链球菌。诊断 1疑似病例1+2.1+2.4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可诊断(1)1+2.2+2.4(2)1+2.3+2.4 3 确定诊断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3临床分型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 头昏、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 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 适、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皮肤出现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 ,末梢循环障碍。 脑膜炎型: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 昏、呕吐。重者可以出现昏迷。皮肤没有出血点及瘀 点瘀斑,无休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 脓性改变。 混合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 膜炎表现。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护理、吸氧、退热、支持 病原治疗:青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抗休克治疗 抗DIC治疗临床救治病原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建议经验使用三代头孢 菌素治疗 头孢曲松钠,2.0g,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ml中 ,静脉滴入,每12小时一次。或头孢噻肟,2.0g ,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ml中,静脉滴入,每8 小时一次。 对有病原培养报告的患者,根据药敏报告结果调整治疗。治疗2天效果不佳者,考虑调整抗生素 ,治疗三天效果不佳者,必须调整治疗。 建议加用大剂量青霉素 400万单位 q8h1扩容治疗 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存在严重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问题 ,积极扩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最重要的手段。即使没有 休克的患者,也应注意其血容量问题。 (1)晶体液:林格氏液1000ml,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1000ml,静脉滴入。其中可以加入50%葡萄糖液40 80ml,VitC 12g。根据血清钾及尿量情况,适当加入 KCl 抢救休克,以先快后慢为原则。第1小时可以输入1000 2000ml,随血容量补充,速度减为500ml以至更低。 (2)胶体液:白蛋白30g,血浆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脉点滴,与晶体液配合使用。每10g白蛋白可 与500ml晶体液联合使用,每100ml血浆可与200ml胶体 液联合使用。抗休克治疗容量复苏是关键 早期抗休克治疗, 保证肾脏灌注2. 利尿剂的使用3. 肾脏替代 患者血肌酐442umol/L或少尿,而且循 环稳定,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若循环不稳定,或存在严重炎症反应和多 器官功能衰竭,有条件的应实施连续性 肾脏替代治疗(CRRT)临床救治急性肾衰的防治1颅内高压的处理: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注 射,每48小时一次,病情好转改为12小时一次。严重患 者在注射甘露醇的间歇可以使用速尿20100mg,或50% 葡萄糖注射液4060ml, 静脉注射。 脱水治疗应注意患者容量状态,避免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 降和肾脏功能损害。2抽搐惊厥的处理:对抽搐惊厥患者,可以使用苯巴比妥 钠100mg,肌肉注射,812小时一次。也可使用安定 10mg,缓慢静脉注射,注意患者呼吸。必要时10%水合氯 醛2040ml,口服或灌肠。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避免休克和肾脏功能损害临床救治脑膜炎的处理 保肝利胆 保证肝脏血流灌注 维持肠道屏障临床救治急性肝损害的防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