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n内容摘要n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n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n第三节 人种n第四节 民族n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n思考题内容摘要本章首先总结了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及发展趋 势并介绍了人口转变的主要理论及不同国家的人口 转变模式,深入分析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人口 发展的影响,引用适度人口的概念探讨了人口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在归纳总结人口分布与迁 移规律基础上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影响机制;其 次在阐述人种划分的基础上诠释了人种与地理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系统分析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全面总结世界民族分布、迁移与集聚规律及民族 的变化与整合特征;最后对民俗与环境、流行音乐 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解释。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口规模 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图 二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二)人口转变模式 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4.印度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具有依赖性 。 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人口发展、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程度 ,对人口的增长、规模以及分布等都会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从作为生产者来看,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 基础和主体” (马克思语)。 从作为消费者来看,经过生产领域所生产的物质资 料最终要经过分配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从而使再生产流动过程的终点落在人口生活和生产的消费上。 (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 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 口数量。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探求适度人口数量和适度增长率对社会经济发展战 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二、人口迁移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测度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三)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 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常住的平均 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 布的空间关系,又有农业人口密度、营养密度、比较密度等指标。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世界人口的洲际分布(2001)人口数量 /104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比重(%)陆地面积 (104km2)人口密度 (人/km2)世界6134141001495241非洲8126013.25302027欧洲7263111.84101072北美洲492878.03242320南美洲350725.72179720亚洲37207160.66440084.6大洋洲30920.508973.4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趋向低平 地区、趋向岸边(海岸、河岸)。(三)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愈低,自然因素对 人口分布的影响就愈重要、愈明显,有时甚至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 的提高,这种影响才会变小。把自然环境分解为各种要素,分别探讨它 们对人口分布的不同影响和作用。 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较大,有时短 时间内便可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故土难离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生产方 式和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口分布具有明 显不同的特点。 二、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二)人口迁移的机制(一)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E.G.Ravenstein,1834-1913): (1)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 商业中心(2)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4)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5)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6)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7)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 济为主。拉氏的迁移法则 :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二)人口迁移的机制经济方面 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 第节 人 种一、人种的划分二、人种与地理环境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一、人种的划分(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二)世界种族的划分(三)地理人种人种的划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 为依据。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 、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 面的一些性状,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 一些生理特征。白色种族群黄色种族群 黑色种族群 棕色种族群 亚洲地理人种 欧洲地理人种 非洲地理人种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印度地理人种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一)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二)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最初人类形态差异很小,此后由于扩散迁徙,各自生 活在条件极不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在长期的对地 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在其体质形态等方面产生了 一些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类群体。 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种族,经过迁移,由于环境不同 ,在自然形态遗传基因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才形成了 不同的种族。 在种族分化的早期阶段,自然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一)种族的划分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相对的意义 。(二)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 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它种 族。第节 民 族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三、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一)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 联盟(部族)和民族等五个发展阶段。民族是个历 史范畴,民族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 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 (二)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 2.共同的地域 3.共同的经济生活4.共同心理素 质二、世界民族的分布n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占汉族的97.8%,其次分布于东南亚各国、美国等。n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9.7%,其次分布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n美利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占99.3%,其次在加拿大、墨西哥、英国等。n孟加拉人: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占58.7%)和印度(41.2%),其次在尼泊尔、英国 等。n俄罗斯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其余多分布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n巴西人:99.7%分布虞巴西,少数分布于巴拉圭和阿根廷。n日本人(大和民族):主要分布于日本,占98.7%,其次为美国、秘鲁、加拿大、巴西 。n德意志人:主要分布于德国,占90%,其次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巴西。n比哈尔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4.8%,其次在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瓦怒阿图 。n旁遮普人: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75.3%)和印度。n墨西哥人:主要分布于墨西哥(86.2%),其次在美国(占13.7%)。n爪哇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占99.3%,少数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等。n意大利族:意大利占82.5%,其次是美国7.8%,再是阿根廷、法国、加拿大等。n朝鲜族:主要分布于朝鲜和韩国,二国合占94.5%,其次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 三、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一)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二)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迁移(四)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五)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四)移民与民族整合第5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二、民俗与环境三、流行文化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一)民间文化又称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 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 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 的风尚、习俗。民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 的风尚、习俗。 (二)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 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 与之相对应的是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风行的、大众 的、时尚的文化。(三)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 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 根源和地理根源。 二、民俗与环境(一)民居(二)饮食民俗(三)服饰民俗.建筑材料2. 建筑布局3. 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三、流行文化(一)足球及其普及(二)服装与快餐的扩散(三)流行音乐的流行思考题1、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 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 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 影响。 3、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 分布的合理性。 4、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