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题引题 几个触点微软考题/1953年的诺贝尔奖 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是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历参照模 仿的过程评课漫谈评课漫谈 数学课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 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素 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如何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率所有的评价都不能脱离数学的本质一个好的数学课程一个好的数学课程=?+?+?=?+?+?(1)数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通过教育达到个人的、职业的,乃至人 类整体的目的. 自信心的树立、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健康完美的个性、 数学课堂:教师?学生?数学课堂:教师?学生?教师:。好听的课有价值的课学生:。辛苦求学学业成功数学学习评价关注点数学学习评价关注点 知识的层面丰富、系统的数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之间取得的平衡 技能的层面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重视策略技巧和形态规律 情感的层面 兴趣、现实意义、探索、合作空间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 整体结构结构合理性与完整性(逻辑关系,教学 重点的体现等) 设计策略设计风格、亮点。 教学特色 与教师风格的一致性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 订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三个要素: (1)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2)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3)教学过程操作的手段,教学情境, 教学流程,评价方案教学设计内容与形式教学设计内容与形式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目标描述 教学分析内容/方法(重点/难点 ) 教具准备教具/学具/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知识探究/知 识运用/小结作业/知识拓展/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设计思路/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过程起点,也是教学活 动的结果 教什么数学? 学什么数学? 学习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教学目标有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目标设计意图的形成设计意图的形成 从数学本质出发(知识内涵/思想方法/运用技巧) 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广度/深度) 教学特色体现 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溶入 整体设计和谐统一我们身边的创意我们身边的创意 数学美学的教学主线(徐渊楫) 关爱自然主题教学(胡赵云) 传统经典的演变(盛志军) 项目导向式(陈建忠) (曲柄连杆机构)教学余弦定理 “玩”中学数学(潘建德) 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数学(王静) 。 所有的创意都离不开数学本质几个思考几个思考 教学设计是责任教师的职责以“教学”为 中心 教学设计是学习学习是工作、学习是 生活、学习是发展 教学设计是预设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料、备战、备荒 教学设计是建构角色的变换:从教到 学。知识的重组:知识体系、教材处理。 教学设计是提升从教学设计走向研究 、走教研结合之路教育民主 国际理解 回归生活 关爱自然 个性发展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应当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平庸化的教育”与“精英主义教育” 我国教育民主化的艰难历程教育民主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教育民主 是衡量教育进步的基本尺度。以“全民教育”为标志 的教育民主新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所有公民平等地 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一)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 教育民主(二)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张力 国际理解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统一“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旨在寻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 一。美、日等国把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美国人” 、“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本公民”视为丰富人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典型的例证。(三)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 回归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旨在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 合。UNESCO的一系列研究报告集中体现了回归 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四)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 关爱自然人是怎样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关爱自然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爱自 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课程发展的 重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摆脱了人类主宰自然的思 维方式,基于“整体主义”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看护者。(五)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个性发展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根源 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实质 “个性发展”的内涵个性发展旨在寻求个性与社会的内在统一,“ 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埋头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扬长避短;平视重视资料积累,反思自己的课堂抬头不简单重复别人劳动超跃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奶奶和奶奶和19531953年的诺贝尔奖年的诺贝尔奖1930年,20出头的奶奶养育了3个孩子和一 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 却意外身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 。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 先出壳了。这4只第一眼认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 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而对“继 母”感情淡薄。后来,这4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 庇护先后夭折。 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 :小鸡小鸭总是把它生出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 晃动的物体当做妈妈,而且以后很难改变。 洛伦兹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洛伦兹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在同时,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一位名叫洛伦 兹(Lorenz.Konrad)的小伙子正在观察一群小动 物。1935年春天,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 小鹅总是追随自己,几经分析排除,他推测这是因 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 当做了它的母亲。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 。继而,洛伦兹总结出“铭记(impriting)现象”,又 称“认母现象”,并提出动物行为模式理论,认为大 多数动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都会无须强化而本 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 极难改变。洛伦兹藉此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 学生理学奖。 futurenet未来网 www.futurenetclub.cn zdrerkz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