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n 体育教学过程指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成 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体育教学的 程序。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体育教学过 程中各种现象内在的、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它决定着体育教学过程的存在, 推动着体育 教学过程的发展。对于这一问题, 体育教学 理论界长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归 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n ( 1) 认识发展说。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种观点源于格依 库库什金体育教育理论, 认为: 体育教育中的 教学目的, 在于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能, 用一定 的知识、技巧与技能武装他们。教学是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身体能力的统一过程。科里亚科索 夫斯基在其主编的体育理论中指出: 教学过 程的目的在于以系统的科学知识、运动技能和技 巧武装学生, 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并 培养符合于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行为。在运动技 能和技巧的教学过程中, 各种身体素质以及意志 和性格都可有计划地得到发展。由此可见, 教学 不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而且也是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过程。1963 年我国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又作了进一 步的概括: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 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的认识过程; 也是发展身体、 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过程; 也是发展身体、掌 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过程。n ( 2) 认识多质说。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认 识过程, 又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多 序列的过程。我国学者刘清黎在其体育教育学 中指出: 从认识论角度看, 体育教学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从结构论角度看, 体育教 学过程是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 发展体力的基础 上最大限度地培养能力, 发展学生智能和体能的 多层次的动态变化过程; 从控制论和信息论角度 看, 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 馈的控制过程; 从教育心理学看, 体育教学过程是 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全面心理活动过程和以能力 为核心的个性心理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过程; 从运动生理和生物化学角度看, 体育教学过程又 是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体运动适应 规律, 发展学生的体能过程; 从社会学角度看, 体 育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完善学生 个性的社会性教育过程。n ( 3) 双边活动说。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王伯英、曲宗湖在体育教学论中指出: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 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有组织、有计划地 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 技术和锻炼身体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吴锦 毅、李祥在学校体育学中认为: 体育 教学过程是指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 连续过程。它是由教师的知内化为学生的 知 , 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 德的过程。n 从上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可以看出, 研究 者认识这一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有的是从教师 的角度, 有的是从学生的角度, 有的是从教学的角 度; 有的是从一个侧面去概括, 有的从整体去概括 ; 有的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归属的分析, 有的着力于 教学过程的功能的分析等等。n 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固有 的, 由其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所规定的, 使体育教学 过程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区别开来的根本属性。 所以对于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应从多方面把握, 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体现体育教学的身 体实践的特点, 这样体育教学过程理论才能真正 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 所 谓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 础上, 学生积极主动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 掌 握体育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好基 础, 全面发展能力、个性的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 程。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征n ( 1) 运动实践性。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实践活动的过程, 运动实 践性就成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具体表现在: 实践的目的具有特殊性, 即为 了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运 动能力; 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 即在富有开 放性的特定环境中,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有计划、有步 骤进行的; 实践方式具有特殊性, 即体育教 学过程总是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相伴随, 通过 感知、模仿、练习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n ( 2) 社会交往性。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学生要从事各种身体 练习和活动, 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 又需要学 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 客观 上要求进行多方面的交往。如果说, 在其它学科 的教学中主要是师生交往, 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交往则占有相当的地位。因此, 曾把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称之为“课堂小社会 ”, 即社会的浓缩体。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 关系、交往是社会性和生活性的体现, 交往可以 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等方 面的交往, 在这个交往的基础上, 体育教学才得以 展开。n ( 3) 过程动态性。体育教学过程在其动力机制 的作用下维持着自身的发展, 它是一个从教学目 标为起点到教学评价为终点的过程。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其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组成体育 教学过程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并不 是由一系列有时间顺序的、相互区别的、固定不 变的教学阶段组成的, 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却 有规律可循的运动过程;其二,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 是以经过选择的身体练习为主的, 教学过程是以 运动实践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所以在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 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n ( 4) 组织复杂性。体育教学是与学生的 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直接联系的, 而学生的 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又客观地存在着个别 差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男女学 生性别上的差异, 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 体差异, 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区别对 待, 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过 程中, 学生多处在不断变化、多种形式的运 动中, 加之教学易受气候和周围环境的干扰 , 因而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当复杂, 要 精心设计、认真组织, 组织形式、教学步骤 、教学手段具有较多的应变性。从某种意 义上说, 良好的教学组织工作与措施是达到 体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n ( 5) 运动负荷适宜性。体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身体各器官系 统( 尤其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 统、呼吸系统等) 积极参与活动, 提高有机 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所以, 学生身体要承受 适宜的生理负荷, 并因此而产生身体的疲劳 , 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这一点也正是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促进身体发展, 增进健 康的生物学依据, 即只有使机体适应一定生 理心理负荷的刺激过程, 不断地经过适度的 超量负荷锻炼, 才能有效地发展身体, 由此 带来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的理论与实 践问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