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6页
第2页 / 共186页
第3页 / 共186页
第4页 / 共186页
第5页 / 共186页
第6页 / 共186页
第7页 / 共186页
第8页 / 共186页
第9页 / 共186页
第10页 / 共186页
亲,该文档总共1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必修2 2经济史专题复习经济史专题复习 本本清本本清 整体课件整体课件(20092009年年4 4月)月) 制作整理制作整理 清风玉树清风玉树【必修二经济史主要线索】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标题主干:经济的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精耕细作领先世界繁荣发展1.原始社会明清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3.小农经济(概念 、特点、影响)1.三种经营形态2.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1.商业、商品、货币、城市2.徽商、晋商 粤商与潮汕商人资本主义萌 芽:缓慢发展原因:1.重农抑商2.禁海与闭关锁国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标题主干: 1.结构变动; 2.资本主义发展变动:自然经济瓦解原因: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1.自然经济的瓦解 2.外商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产生:19C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主要企业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民资登上舞台;“实业救国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轻工业发展快;涌现实业家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较快发展抗战时期 (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打 击萎缩:解放战争(19451949),民族工业陷 入绝境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070年代:起步:4956探索与 失误5666劫难6676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周邓恢复调整国民经济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点、线、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行政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1)根据材料一分析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州骑楼特点,骑楼兴起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开平碉楼有何特色,形成的原因。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岭南建筑有何特点。(2分) (5)在广州城市发展中,部分骑楼正面临拆迁的危机; 而最近,开平碉楼却申遗成功,你认为如何对待传统建筑 。(3分)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专题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 发展新航路的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工业革命:第一次:形成(19C中后期)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最终建立(19C末20C初)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 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美国)(1929193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破坏严重反危机:后果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看不见的手)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看得见的手)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经 济 危 机 严 重政 府 一 筹 莫 展金融农业工业经济恢复 缓和矛盾 改变生活 开创模式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新在哪里?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黄金时期)完善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第三产业美国的“新经济”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 力;提高国民素质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体 系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布雷顿 森林体系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共用一个规则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v 发达的古代农业v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v古代商业的发展v 古代的经济政策1.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l原始社会:简单播种和收获“石器锄耕” (耜耕)时代l商周时期: 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和 灭虫等技术;l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刀耕火种一、发达的古代农业二、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刀耕火种“耜耕”或“石 器锄耕”出现青铜农具, 但少量使用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夏朝商周时期:奴隶社会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反映: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和 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问题探究: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 了什么?2.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 l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封建土地所有制 l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 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特点:l封建社会: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 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特点:l封建社会:形成: 战国时各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或没 有土地;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演变曹魏:北魏至唐中期:屯田制均田制唐后期至明清: 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国有制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根本原因:封建土地 私有制3.主要经济形态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形成时间:春秋战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男耕女织) ;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作用和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 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 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 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 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地位:小农经济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阶段特点耕作技术耕作工 具耕作制度其 它农书春秋战 国和秦 汉出现精以连年种 植制为主氾胜 之书魏晋南 北朝北方精 日臻成熟江南开发齐民 要术隋唐时 期精继续 发展宋元时 期精全面 成熟南方稻麦 复种制出 现农作物品种交流 广泛(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 足”(南宋)农桑 辑要明清时 期精 继续 发展多熟制引进玉米、甘薯 等,经济作物种 植面积扩大农政 全书4.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垄作法(代田 法区田法)轮作和绿 肥种植 南方育秧 移栽施肥、耕作 技术都有更 大提高犁壁 耧车 耦犁曲辕 犁耧锄问题一:问题一: 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 的特点有 哪些? v(1)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 细作;v(2)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主;v(3)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是基本生产模式;v(4)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产生发展概况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v原始社会晚期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v夏商周时期 :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v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三种经营形态 2.突出成就 冶铜新时器时代:开始出现 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 西周:已能制造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春秋晚期:有钢剑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冶铁炼钢l高超的 冶金技术l享誉世 界的制瓷 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彩瓷、珐琅彩 l异彩纷 呈的丝 织业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民营丝织业兴盛 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丝绸之路明清:鼎盛时期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问题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 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 手工 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技术不断进步 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三、古代商业的发展1.先秦时期商业的兴起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商人” 出现 货币为贝类 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特点: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2.秦汉时期商业的初步发展 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秦:两汉商业中心:长安、洛阳等,官府对商业活 动严格 限制,“市”与住宅区分开 对外贸易逐渐发展(丝绸之路 )4.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柜坊和飞钱出现广州成为南方最大港口商业城市:长安、洛阳等,市、坊分开,白天定时开 市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对外贸易发展市舶使的设立5.两宋商业的繁荣 城市商业繁荣,市坊分开、日中为市被打破商品种类增多,各种集市出现 边境贸易繁荣(榷场) 海外贸易发达 纸币(交子)出现三、古代商业的发展6.元代商业的继续繁荣 城市繁荣:大都、杭州对外贸易发达:泉州 7.明清的徽商与晋商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 、粮食晋 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 、茶叶、棉花、 木材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典当、走 出国门票号、走 出国门1、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3、类似银行的柜坊和类似汇票的飞钱以 及纸币很早就出现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问题三问题三: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2.目的:3.评价:重视农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 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3 、评价:性质:积极:消极: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 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 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基础; 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 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个有利于个不利于(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 含义: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 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下西洋)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 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 施. 3.无论是海禁还是闭关锁国都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隔断了中外的交往,也扼杀了 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三)土地政策的演变v1、井田制v2、初税亩v3、均田制v4、一条鞭法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诱导封建自然经济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经济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原因、影响) 外国资本洋务运动 (时间、目的、代表人物 、旗号、实践、失败原因 、影响) 官僚资本民族资本重农抑商(条件时间、地区、 不利因素)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一战期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战 胜利后前十年抗日战争趋 势知 识 点初步发展原因 影响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 实业救国” )短暂春天原因 (辛亥革命 、反帝爱国 运动、第一 次世界大战 ) 表现 特点发展 较快原因沉重 打击原因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