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藏象的概念及内涵藏 象藏于体内的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解剖形态、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应的事物与现象。(还 蕴含着社会历史之象和文化哲学之象)。 藏:藏器: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质性器官。属“形藏”。 :藏气:不指实质性的藏器,而是人体一身之气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抽象,不同藏的名称只不过是机体气运动的不同 状态的代名词而已。藏无形之气,又可称为“神藏”,并与天地之气相应,且生喜怒忧思悲惊恐等情志活动。象:脏器外在形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和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心气通于夏”、“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应冬藏之气以养肾”等等。藏象的概念及内涵中医脏器的名称虽与西医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 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和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 、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 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脏腑的概念及功能特点脏 腑内脏的总称。脏腑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精室脏腑的概念及功能特点五 脏: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 腑: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 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宜补,补其精气;六腑宜泻,泻其留滞。六腑以通 为用,六腑以通为补。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1.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形态学基础“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二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脾 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反复的医疗实践,从治疗效应反推脏腑的生理功能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脏腑分阴阳,气血分阴阳,精气分阴阳,建立“五脏 精气阴阳”理论体系;五行学说,构建“五脏一体观” 和“形神一体观”,“天人相应”思想等等。藏 象 学 说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五脏与六腑脏腑与形 体官窍脏腑与精神 情志以五脏为中 心的整体观五脏与自然社会 环境密切相关五脏外应五季、五 方、五色、五味等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五脏脏六腑形窍窍志液心小肠肠脉、面、舌、汗肺大肠肠皮、毛、鼻、涕脾胃肌肉四肢、口、唇、涎肝胆筋、爪、目、泪肾肾膀胱骨、耳及前后二阴、发发、唾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