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投稿请联系QQ:756655082或电话:51438366一、解读考纲 明确要求二、分析考题 体会特点三、研究指导 高效复习四、规范训练 提高成绩2010年地理高考大纲与09年相比, 没有任何变化。无论知识点、题型、文字要求均一字未 变;仍继续坚持原有的“以能力立意”的改革 方向,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包括考核目 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 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一、解读考纲 体会要求*宇宙中的地球 强调概念的理解和地球运动规律和意义的掌握和运用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 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 理意义。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1.从空间尺度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2.从时空尺度考查地理过程与变化、特点及其影响意义 :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降水的时间变化。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其人地关系出发,考查地理事物之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对资源的利用: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4.识记和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和地理理论及其运用: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 大气的组成。 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然地理部分考纲的解读*地理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各学科知识的整 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多 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1、地理事实的识记 2、地理概念的理解3、地理原理的应用 4、地理图象的判读5、区域特征的掌握 6、地理信息的提取7、地理规律的总结 8、地理事物的概括9、地理资料的分析 10、地理现象的描述 临场考试能力要求:1、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 能力;2、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3、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 能力。(一)考试范围覆盖全面,复习重在基础主干地理基础知识: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规律、基本的观念和结论。 地理原理:主要指解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和运 动变化规律的知识。(为什么) 地理规律:主要指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 变化规律。(有什么、怎么样)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 (是什么) 地理观念:主要指建立在三大效益基础上的指导人 类活动与行为的原则、方法与措施。(怎么办)“主干”:各类等值线图和经纬网地图的阅读分析与 应用;日照图及相关的无图题的分析判断与计算;天气 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海 水运动、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 通运输业、聚落等) 区位选择与区位条件分析;城市化 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全球性环境问 题与可持续发展。(一)考试范围覆盖全面,复习重在基础主干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二)四大能力三级要求,重在全面培养能力 间接信息直接信息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提取信息,进行信息转化陌生信息熟悉信息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动笔进行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文释图、以图示文第一次:第二次:结合选择题的题干、题支,综合题的设问再 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2005文综一36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 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第一次提取信息,初步 建立区域特征整体印象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限定条件作答 方式答题范畴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 ;防止水土流失36、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进一步提取分析试题信息的类 型、结构、数量等,正确理解 设问限定的条件,组织答案。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 、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 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 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 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教繁忙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2007文综一:2008全国一:36(36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 、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作答方式 答题范围 2008全国一:36(36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 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作答方式 答题范围 2008全国一:36(36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作答方式 答题范围 (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 大,流速快。 入海泥沙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经盆地,流速较小,易于 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 覆盖良好,水土流失轻。原因1分析原因22009全国一: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 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35题。 3. N地风向为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4.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5.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 现象是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图文信息的提取和转化脊槽亚洲高压1月2008文综全国卷一: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岁()35.2714.638.5 1564岁岁()58.3683.1590.39 65岁岁及以上()6.372.221.11数字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计算06全国卷一: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6-8题。国 家能源消费总费总 量 (亿亿吨标标准 煤)单单位GDP能耗 (吨标标准煤/万 美元)能源消费费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电和核电电13.214.2269.621.52.26.7 30.73.7324.939.725.79.7 7.11.8917.751.112.518.7 8.530.717.320.655.36.86表1数据表明 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7-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8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A B C D解析:根据表中相对数据可知,四个选项中前半句的叙述都是正确的,通过计 算可知,水电和核电、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均是国(30.79.7%), (30.739.7%), (30.725.7%)解析:四国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最大,是美国,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以煤 炭为主,应是国,日本能源缺乏,能源利用率高,应为国,俄罗斯是世 界上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又以重工业为主,石油天然气比重大,单位产值 能耗高。解析:四国都是人口大国但总人口相差悬殊,中国约13亿,美国近3亿,日本约1.2亿,俄罗斯约1.4亿。根据估算,较接近的是两国。 数字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计算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 力,地理高考的核心能力*四大能力三级要求,重在全面培养能力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 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 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 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 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 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 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 也发生变化。)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 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 大,不利于渡海作战。或: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 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夏季半年 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