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1.地形影响农业。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 不同,如下表所示: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地形类类型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农业类农业类 型 林业业 林业业 牧业业 种植业业 种植业业 2.地形影响聚落影响 表现现 原因 典例 聚落的区位 平原是城市 等聚落发发育 的理想环环境 地势势平坦,节节 省建设设投资资; 土壤肥沃、便 于农农耕;交通 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 布在地势较势较 低的 第三级阶级阶 梯上, 如北京、上海山区和高原 ,气候一般 寒冷,城市 多分布在山 间间谷地中地势势相对较对较 低,温度条件 相对优对优 越;地 形、水源等条 件好 拉萨萨位于雅鲁鲁藏 布江谷地、西宁 位于湟水谷地热带热带 地区的 城市多分布 于高原上 热带热带 气候炎热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对较为 凉爽巴西利亚亚、墨西哥城聚落的 形态态 广阔阔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圆圆形或多边边形 自然条件对对聚落形态态的制约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为中心向四周发发展 成都、北方的村落 河网密度较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带状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这样这样 一方面可获获得较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南方的村落 3.地形影响交通影响 原则则 原因运输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优先发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线的成本高、难难度大,公路对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优先发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线线 路 走 向 山区的线线路一般选择选择 在地势势相 对对和缓缓的山间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带 ,且线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间盆地和河谷地 带带自然条件相对优对优 越,呈“之”字形弯 曲可以减小单单位距 离内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线路受限较较小,但一 般避开沼泽泽、少占耕地、少过过 河、尽量经过经过 村镇镇、小城市且 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节约 建设设成本、保 证证运输输安全、节约节约 用地 避开断层层、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质灾害多发发的地区 保证证运输输安全,减 小灾害的影响 线线 网 密 度 山地、丘陵地区密 度较较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较小、 经济经济 相对对落后,对对运输输的需求量不 大;修建线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较大自然条件优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经济 发发达,需运输输的客货货量较较大;发发展 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点 的 区 位飞飞机场应场应 建在地 势势平坦开阔阔、稍 有坡度的地方,地 质质条件要好 利于飞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基 较稳较稳 定 港口宜建在地势势平 坦且近岸海水较较深 的地区 便于筑港、建仓库仓库 、连连接交通线线, 便于船舶的进进出 【练一练】1.读下图,回答(1)(2)题(1)影响图示区域铁路线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平原地区不利于修建铁路B.中部是山地丘陵对交通建设不利C.中部高原地貌使铁路分布在高原边缘D.中部是山地丘陵,周围多绿洲(2)甲和乙城市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虚线处是鞍部,地质坚实B.虚线处是河谷,地形较为平坦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地形相对陡峻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图示地区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日本沿海地区是平原,也是人口密集区,而不是绿洲,绿洲分布在干旱地区。第(2)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较近,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较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作为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处地势较低,可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答案 (1)B(2)D二、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的影响 具体表现现 对对 农农 业业 耕作制度 热带热带 、亚热带亚热带 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暖温带带两年三熟;中温带带、寒温带带一 年一熟作物品种热带热带 :天然橡胶、芒果等热带经济热带经济 作 物和水稻。亚热带亚热带 :水稻、小麦、油 菜、柑橘。暖温带带:冬小麦、花生、棉 花、苹果。中温带带:春小麦、甜菜、大 豆等 耕地类类型 南方降水多的地区为为水田,北方降水少 的地区为为旱地农业类农业类 型降水较较多的地区可发发展种植业业,降水 较较少的地区应发应发 展牧业业对对 工 业业工业业区的 布局有大气污污染的企业业布局在最大风频风频 的下风风 向、最小风频风频 的上风风向,或者与季风风风风 向 垂直的郊外影响工业业 的原料气候影响农业农业 生产产,因此影响农农作物的分 布,进进而影响以农产农产 品为为加工对对象的工业业 部门门的原料供应应。如我国南方多甘蔗制糖厂 ,而北方多甜菜制糖厂 对对 交 通 飞飞机场场的 选选址 飞飞机场场宜建在少云、雾雾、雨、大风风的地方 ,减少气象因素对飞对飞 机起降的影响 交通线线的 设计设计 注意沿线线的暴雨、冻冻土、积积雪深度,桥桥 涵孔径的大小、路基的高低要考虑虑当地 的暴雨强度 对对 聚 落城市的分 布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为 该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比较较适合人 类类生存 2.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1)原因: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出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同时人类过度地砍伐森林,致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危害:对自然环境:冰川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变化,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水循环的蒸发环节,从而影响区域降水量,增加降水异常事件的发生,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及水资源的供应量;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对一些地区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对社会经济: 导致积温增加,从而使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导致蒸发量变化,中低纬度地区可能会变干,影响农作物生长,产量降低;对林业、牧业、渔业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和海岛上居民的生存;出现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3)对策:可通过技术措施,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量;全球共同合作;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保护现有的植被;可建设海岸防护堤坝,以防止海水入侵;有计划地改变农作物的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练一练】2.新华社2009年7月10日电:八国集团领导人在意大利拉奎举行会晤后发表声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全球性努力,八国集团成员愿同所有国家一道,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读“欧盟成员国CO2排放量图”,回答(1)(3)题。(1)关于欧盟成员国二氧化碳排放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B.工业排放比重有所增加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D.其他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2)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A.控制工业发展B.工业水平落后C.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3)下列途径中,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 放量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轻交通拥挤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 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解析 第(1)题,上图是欧盟成员国不同年份、不 同产业的CO2排放量比重分布图,反映的不是排放总 量。读图可知,工业排放比重略有减少,交通运输业 的排放比重逐年增加,而随着经济发展,实际排放总 量应该是增加的。第(2)题,欧盟成员国多为发达 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明显控制主要是因为将污 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第(3)题, 植树造林,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不能减少 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 (1)A(2)C(3)B三、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合理利用自然 资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水资资 源夏秋多、 冬春少, 东东多西少 、南多北 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 最丰富,其次是俄 罗罗斯;就大洲而言 ,亚亚洲最丰富,大 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库,改变变水 资资源的时间时间 分配; 跨流域调调水,改变变 水资资源的空间间分布 ;节约节约 用水;防治 水污污染土地 资资源东东部季风风 区多耕地 ,西北内 陆陆多草地 ,东东北、 西南多林 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亚洲 东东部、南部的季风风 气候区和美洲的温 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热热 带带草原气候区和温 带带大陆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 一寸土地;因地制 宜,宜农则农农则农 、宜 林则则林、宜牧则则牧 ;防止土地资资源被 污污染或破坏 森林 资资源 东东北、西南、东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热 带带雨林气候区和亚亚 欧大陆陆北部、北美 北部的亚亚寒带针带针 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视其经济经济 效益, 也要重视视其环环境效益; 利用时时要做到采育结结合 ;同时时要延长产业链长产业链 , 提高经济经济 效益矿产矿产 资资源煤炭主要分 布在华华北、 东东北,石油 主要分布于 东东北、西北 、华华北,铁铁 矿矿分布于辽辽 宁、河北、 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 亚亚欧大陆陆、北美 大陆陆,石油主要 分布在波斯湾沿 岸、墨哥湾沿岸 和北海等地区, 铁矿铁矿 主要分布在 巴西、印度、澳 大利亚亚等国 开采时时要注意不对对周围围 生态环态环 境产产生破坏;利 用时时要充分合理,提高 利用率,不浪费费;针对针对 地区分布不均,可合理地 进进行资资源调调配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要尽量节约使用,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以延缓其衰竭的速度;而对于可再生资源,则要促进其更新,以保证能永续利用。【练一练】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材料三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地区 土壤 水分 土壤 空气 土壤 有机质质 大气 悬悬浮质质 大气 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 ;N 。这两个地区被誉为“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和,使大气中减少,增加。(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可判断该河是黄河,M是 河套平原,N是宁夏平原。这两个平原分布在干旱半干 旱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成为所在省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也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易发 生土地荒漠化和引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由材料二 可看出“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和 免耕、秸秆还田,这样可以保护土壤的水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