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不能有害人之心,人不能有偏邪的心、不能有作恶的念头,为什么?那是伤害自己。因果是天理,所谓是自然的法则,他逃不过,他要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这个人了不起,他能欺负人,他能够夺取别人的权位、财富、利益,这人能干!不顾后果,他只看到眼前,他不知道有后果。读圣贤书的人、明了事实真相的人,敢不敢欺负人?敢不敢夺取别人的财富、别人的权位?不敢。为什么?起心动念、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有报应在里头。这个事情绝对不是有什么神明在做主宰,不是的,业力,业报。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世间有业报,业报通三世,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侥幸逃避业报的,没有。可以说此界他方,过去、现在、未来一个例子都找不到,没有一个人能逃出业报的范围,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造作恶业的,有意无意欺负人,夺取、霸占,实在说这也不是偶然的,与前世的业习有密切的关联,这一世、来世、后世必受恶报。这些恶报或者是你疾病,你受病苦的折磨,或者是精神上的打击,或者是事业上的挫折。总而言之,你的生活不如意,你的苦难重重,你没有法子避免。有人为的,别人加害于你,那冤冤相报;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是自然灾害,业报!你要是真的看清楚了,这个世间是什么?就是业报在循环,业报在相续。把戏拆穿了,你就不想再玩这个游戏了,这个游戏不好玩,出离的心就有了。念念都有出离的心,念念有帮助自己家亲眷属,对自己亲爱的人,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总是念念不忘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出离。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远离恶友,远离恶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与恶友交往共处,贪心、嗔恨心、愚痴三毒会逐渐增长,会失坏闻思修行,变得没有慈悲心。对于修行人来说,这非常可怕。所以,要尽量远离那些不信佛的人,甚至对佛法有邪见的人。尽量不要与他们接触,交往。那么这算不算舍弃众生呢?这也不算舍弃众生。若是自己有度化他们的能力,你就可以接触,交往;若是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和机缘,还是要尽量远离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凡夫,心态、相续都容易变。经常和这样的人交往共处,自己也许会慢慢被他们转变了,闻思等功德也许会慢慢失坏了。如果明明知道他是个恶友,但是实在没有条件离开他,那么一定要把握好心态。随时祈祷上师三宝,随时观察自己的相续,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知正念来约束、保护自己的相续,不要为外境所转,不要为他人所转。如果能把握自己的心态,能把握自己的相续,对方有再大的魔力也不会染污你的相续。拿佛法来衡量自己,纠正自己,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才能慢慢转变别人。这是最最殊胜的一个方法。善恶的标准分两种: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世间的善恶标准是断十恶,行十善。出世间的善恶标准大致可分四种: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小乘认为,因贪恋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而不贪恋世间,为解脱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其主要是以出离心为界限,没有生起出离心之前,所作所为都是恶;生起出离心以后,所作所为都是善。大乘认为,因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无有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其主要是以菩提心为界限。显宗认为,在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下,所作所为都是善,否则都是恶。密宗认为,能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在这样的状态下,所作所为都是善,否则都是恶。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善恶标准各不相同,因为众生的根基和意乐不同。每个人的修行层次、境界不一样,层次、境界越高,善恶标准越高,要求越严。我们要观察自己在哪种层次与境界上,然后再以相应的标准来衡量或要求自己。还有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各宗各派共同承认的善恶标准。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因贪嗔痴而产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而产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善。善恶在心里,不在表面上,一定要调伏心,心清净了就是佛法,就是成就。若是没有调伏心,心不清净,表面上做得再好、再清净,也不是佛法,不能成就。真正学佛的人知道,利益别人的事都是善,利益自己的事都是恶。为什么说利益自己的事都是恶?因为利益自己的事,会增长贪嗔痴,所以它是恶。利益别人的事,增长自己的三学六度,所以它是善。学佛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处处舍己为人。这个道理,说实在的,不学佛的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如果我们要真正讲断恶修善,那就一定要断绝“一切为自己”的这种念头、思想、行为,要把这个断掉!念念为度众生,念念希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真正修善。能这样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为什么?你有福报。纵然自己在命里有许许多多的障碍,福报一现前,那些障碍自然就化解!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利益别人,决定不为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利益别人就是真正利益自己!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自己迷决定破,悟一定开。我们知道多少,完全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明天?明天悟入得更深、悟入得更广。如果想保留一点,教别人自己要留一手,你就永远到这里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这是真理。财富也是如此,你财富不肯再布施,你财富就到此为止,就这么多了!所以愈施愈多,财布施如是,法布施亦如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对自己这一生决定没有忧虑,不会为自己将来担心、操心。不为自己,不为将来,学佛的人,确实跟世俗人想法、看法、做法完全不相同!身处一半一半的世间,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替发生着。顺境固然是助人成功的跳板,逆境同样可以激发心志,而成为逆增上缘。如果没有专制的厉声,哪来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出世呢?因此,我们遇挫折要能不折心志,要能勇往直前,奋起飞扬。这世间有哪些逆增上缘?提供四点与大众共勉:第一、世风日下皆是向上之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是身处世间的我们常哀叹万分的憾事。然而世风虽日渐浇薄,却正是我们磨练心志的炼金石,也是我们成熟人格的阶梯。佛陀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即是开示凡事不经山穷水尽之际的振作奋发,就无法领略柳暗花明的幽趣。因此,愈是世道衰微愈应发愤有所作为,发愿向上有成。第二、世路风霜皆是练心之境:世间路时而平坦无折,时而崎岖艰辛,要如何面对人生的顺逆境?先贤告诫我们对境练心,对人练性 ,意即藉八苦等种种境遇,以启未来的大机大用。当然,先决条件是坦然而甘愿接受每次因缘;唯有逆风扬帆,藉此磨练心性,才能开发智慧,进而丰富我们的生命。第三、世情冷暖皆是忍性之德:清朝巡抚张伯行一世清明,但也因此一生孤立。他饱尝官场冷暖,屡遭同僚排挤,虽知清官难为,也宁愿孤立而不随波逐流,终为自身留下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诚然,时序尚有春夏秋冬,世情又岂无冷暖炎凉。一个有智慧的人,面对世情寒冽,他不但无所畏惧,反而会藉此考验,培养忍性之德,训练自我坚强之志。第四、世事颠倒皆是修行之资:世事不免倒果为因,颠倒黑白,倘若抱持愤世嫉俗的观念,只会让人堕落,丧失上进的意志。反之,以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的积极心态,面对颠倒的世事,就能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梅花因耐得住霜雪才显露芬芳,雄鹰因禁得起暴风才能搏击长空,皮球不用力拍击如何跳得高,石灰不经烈火焚烧如何清白留世?禅门祖师不也道出:热往热处走,冷往冷处去。 足见身心必经一番淬炼,方能成就珍贵的法身慧命。聪明女人有“三气” ,即骨气、灵气和大气。“骨气”就是不因压力而弯腰,不因诱惑而迷茫,不因清贫而颓废,不因困难而消极,不因挫折而回头,不因打击而萎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自己的意愿,精神充沛地生活着,并尽力让自己快乐。“ 灵气”就是遇事不钻牛角尖,不死心眼儿,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跤、反复碰壁。不小题大做,能够积极化解矛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所有与己相关的事情办到最好。“大气”就是大方之气。不琐碎,不唠叨,不斤斤计较;不抱怨,不牢骚,不怨天尤人;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剪不断,理还乱;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得意之时不忘形,失意之际不气馁。无论生命长短,都让生命如一首歌,婉转成独特的曲调,或气势磅礴,引人注目;或小桥流水,清幽雅致。聪明女人,不会让家庭生活乌烟瘴气,不会让职场形象一塌糊涂。有了骨气就有了锐气,在不断进取中,在奋斗拼搏中,一路前进,永不停歇。有了灵气如同鸟儿有了翅膀,在蓝天白云上留下飞翔的轨迹。有了大气就不会受世俗的困扰,就不会有琐碎的烦恼,就不会在长吁短叹中,虚度时光。生命是一支歌,聪明女人知道怎样让生命之歌悠扬、悦耳、动听。生命是一条长长的河,聪明女人懂得如何让河水在狂风来临时保持心底平静,在无风无浪时荡起小小涟漪。具有骨气、灵气和大气的女人,生活再单调也不会觉得无聊,职场再平淡也会受人敬重,生命再卑微也有人仰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