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0页
第2页 / 共100页
第3页 / 共100页
第4页 / 共100页
第5页 / 共100页
第6页 / 共100页
第7页 / 共100页
第8页 / 共100页
第9页 / 共10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其 防 治 (二)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柿树主要病虫害及防 治1、日本龟蜡蚧2、柿圆斑病1、日本龟蜡蚧分布与危害 日本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 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危害多达 100多种植物,其中大部分属果 树。如:苹果、柿、枣、梨、桃 、杏、柑桔、芒果、枇杷等。日 本龟蜡蚧繁殖速率快,繁殖数量 多,3-4月就开始取食。以若虫 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危害, 同时它的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 的发生,使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植 株生长不良,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1、日本龟蜡蚧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背有较厚的白蜡 壳,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似半球 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 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 组成。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 乳白。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 卵:椭圆形,开始呈淡橙黄后变 为紫红色。1、日本龟蜡蚧若虫形态特征 若虫:椭圆形扁平,淡红褐 色,触角和足发达,灰白色 。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 10天形成蜡壳.后期蜡壳加厚 雌雄形态分化,雄与雌成虫 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 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梭形,棕色,性刺笔尖状。1、日本龟蜡蚧1年1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 第2年春寄主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 ,成熟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山东6月上 中旬。每雌产卵千余粒,多者3000粒。卵期10- 24天。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 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 为雄化蛹期,蛹期8-20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 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1-5天,交配后即死亡, 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为害,至秋后越冬 。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为雄性。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1、日本龟蜡蚧1. 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 2. 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 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 3. 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10%的柴油乳剂 ,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 4.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40%氧化乐果500- 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00倍液、20% 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等 。在选择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低毒 、高效、无残留(或残留期短)的化学杀虫剂 。防治技术防治技术2、柿圆斑病分布与危害 柿圆斑病在河北、 河南、山东、陕西 、浙江等省均有分 布,发病可造成早 期落叶,柿果提早 变红、变软、脱落 ,对树势和产量均 有较大影响。被害状2、柿圆斑病症症 状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 可危害柿蒂。叶片 发病,初期形成浅 褐色,边缘不太明 显的小斑点。后扩 展为边缘黑色,中 部褐色,外围有黄 色晕圈的圆形病斑 。正面病斑2、柿圆斑病症症 状状 落叶后在病斑背面出 现黑色小粒点(子囊 壳)。每片叶可产生 许多病斑,发病严重 时,病叶在几天内可 变红脱落。然后树上 的柿果也逐渐变红、 变软,相继大量脱落 。叶背病斑2、柿圆斑病症症 状状柿蒂上的病斑圆 形、褐色,比叶 片上的病斑发生 晚,病斑较小柿蒂病斑2、柿圆斑病病原病原为柿叶球 腔菌,属子囊菌 亚门。2、柿圆斑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第2年6 月中旬至7月上旬子囊壳成熟,并喷发出子囊 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从气孔侵入,潜 育期60100天,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 出现症状,9月下旬病斑数量大增,10月上中 旬病叶大量脱落。由于本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产 生分生孢子,故没有再侵染,所以初侵染的多 少就决定了当年发病的轻重。而68月份的降 雨则决定越冬病菌子囊壳的成熟、孢子飞散传 播和萌发侵入。因此,当年68月雨早、雨多 ,该病将严重发生。2、柿圆斑病发病规律 另外,树势的强弱和病害发生也有密切 的关系。弱树和弱枝上的叶片易感病, 而且病叶变红快,脱落早;相反,壮树 和壮枝上的叶片比较抗病,病叶不易变 红,而且脱落也比较慢而少。凡地力差 或施肥不足,均可导致树势衰弱,发病 往往比较严重。2、柿圆斑病因柿圆斑病没有再侵染,所以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来 源为重点的综合防病措施。 1搞好田间卫生 秋后至开春前,彻底大面积清扫落叶 ,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初侵染来源,控制该 病发生。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 雨后及时排水,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喷药保护 柿落花后(6月上中旬),在子囊孢子大 量成熟飞散之前开始喷药,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1:5:6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 锌500600倍液及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800倍液等,隔半月再喷一次。 防治技术防治技术二、紫薇主要病虫害 及防治紫薇绒蚧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为害紫薇、 石榴等花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寄 生于植株枝、干和芽腋等处,吸 食汁液,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 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 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 、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危害状诱 发 的 煤 污 病 如虫口密度过大,枝叶会发 黑,叶片早落,开花不正常 ,甚至全株枯死。绒蚧在中 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尤其 在华北、华中地区,已成为 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分布与危害分布与危害雌成虫扁平,椭圆形,暗紫红 色,老熟时外包白色绒质蚧 壳。雄成虫紫红色。紫薇绒蚧成虫卵卵呈卵圆形,紫红色, 。若虫椭圆形,紫红色 ,虫体周缘有刺突。雄 蛹紫褐色,长卵圆形, 外包以袋状绒质白色茧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紫薇绒蚧发生规律1年2代,以第2 代的2龄若虫于10月中、下旬在 寄主枝干表面、皮缝和翘皮下越冬。第2年4月 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发育、雌雄分化,形成伪介 壳,5月份交配,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 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 盛期,10月下旬开始以2龄若虫越冬。紫薇绒蚧1.园艺防治 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 危害严重、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 2.药剂防治 对发生严重地的区,除加强冬 季修剪与养护外,可在早春萌芽前喷洒波 美3-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苗木生 长季节,要抓住若虫孵化期用药,可选用 喷洒40%速蚧克(即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 ,或48%毒死蜱乳油(乐斯本)1200倍液, 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 松乳油800倍液等。防治技术防治技术三、国槐主要病虫害及 防治1、国槐尺蠖发生及防治2、国槐小卷蛾发生及防治国槐尺蠖,又叫吊死鬼、 槐尺蛾,系鳞翅目尺蛾 科昆虫。在山东、北京、 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主 要寄主为国槐、龙爪槐 等,幼虫食量大,暴食 性强,大发生时,常将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也食 刺槐。特别是城镇行道树、绿化带的槐树叶子,严重 影响市容市貌。1、国槐尺蠖吐丝坠落的幼虫分布与危害1、国槐尺蛾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体长14 17mm,翅展3045mm。 雌略小。雌雄形状相 似。触角丝状,长度 约为前翅的2/3。成虫卵 钝椭圆形,初产时绿色,后渐变为暗红色 直至灰黑色。卵壳白色透明。1、国槐尺蛾形态特征 幼虫 初孵幼虫黄褐 色,后变为绿色。或 各体侧有黑褐色条状 或圆形斑块,老熟幼 虫体背紫红色。 蛹 初为粉绿色,渐 变为紫色至褐色。1、国槐尺蛾发生规律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在来年 4月中旬羽化。第1代幼虫始见于5月中 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 、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代 化蛹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7月中 、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 仍有少量幼虫入土化蛹越冬。1、国槐尺蛾1.成虫期防治 在每年4月以后,国槐尺蠖成虫羽化盛期,根据成虫 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2.低龄幼虫期防治 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期,可以喷施1000倍的20 的灭幼脲三号溶液、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的菊杀乳油 40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油3000倍液,进行喷雾毒杀幼虫。 幼虫受惊吓有吐丝下垂的习性,也可采取突然振动树体或喷水等方 式,使害虫受惊吓,吐丝坠落地面。然后,清扫集中收集处理。 3.高龄幼虫期防治 进入六七月后,害虫逐渐进入高龄期,体大皮厚 ,可选用以胃毒为主的高效生物制剂,如每毫升含孢子100亿的苏云 金杆菌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4.蛹期防治 老龄幼虫成熟后,就沿树干下行,在树冠投影内,寻找 适宜的地方,入土化蛹越冬。这个时期是防治国槐尺蠖的最有利时 机。可在老熟幼虫入土前清扫集中杀死。或者结合秋季松土,在2厘 米厚的土层里找蛹,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降低来年的危害。也 可在树下土表撒施5的辛硫磷颗粒剂,每平方米用药3至5克,并浅 锄一遍,使药剂颗粒进入土层,可杀死虫蛹。防治技术防治技术2、国槐小卷蛾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 、山西、山东、河北、 江苏、河南、陕西、宁 夏、甘肃和安徽等地区 。为害国槐、龙爪槐和 红花被害状槐等。幼虫蛀食复叶基部、花穗及果荚(槐豆) ,叶片受害后萎蔫下垂,遇风脱落,树冠枝梢 出现光秃枝,严重影响正常生长。 2、国槐小卷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为5毫米左 右,黑褐色,胸部 有蓝紫色闪光鳞片 。前翅灰褐至灰黑 色,翅面上有不明 显的云状花纹,后 翅黑褐色。成虫2、国槐小卷蛾形态特征 卵 扁椭圆形,乳白渐 变黑褐色。 幼虫 老熟为9毫米左 右,圆筒形,黄色, 有透明感,头部深褐 色。 蛹 黄褐色。幼虫2、国槐小卷蛾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果荚、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成虫 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 成虫羽化时间以上午最多。雌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背面, 其次产在小枝或嫩梢伤疤处,每处产卵1粒。初孵幼虫寻 找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以后进入基部为害,为害 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为害习性,一头幼 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老熟幼虫在孔内吐丝作薄茧化 蛹。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 中旬至9月。6月世代重叠严重,可见到各种虫态。7月两 代幼虫重叠,其中以第二代幼虫孵化极不整齐且为害严 重,8月树冠上明显出现光秃枝。8月中、下旬槐树果荚 逐渐形成后,大部分幼虫转移到果荚内为害,9月可见到 槐豆变黑,10月大多数幼虫进入越冬。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2、国槐小卷蛾幼虫危害状2、国槐小卷蛾防治技术 1.消灭虫源 结合秋冬季园田管理,剪、打 槐豆荚,以减少虫源。7月中旬修剪被害小 枝,对第二代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2.消灭成虫 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 将槐小卷蛾性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向阳面外 围,诱杀成虫。两种诱杀方法均有利于保 护天敌。 3.药剂防治 幼虫为害期喷施20%菊杀乳油 2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6000 倍液防治,并兼治蚜和螨类。 4.保护利用天敌肿腿蜂四、雪松主要病虫害 及防治雪松枯梢病发生及防治雪松枯梢病分布与危害 该病发生在浙江、江苏 、上海、江西、山东等 地,危害各龄针叶,以1 年生针叶发病较多,造 成雪松枝条枯萎,甚至 引起半截枯死,严重影 响树木生长及观赏价值 。雪松枯梢病最早发生于3月中旬的早一年针叶束上。45月份萌发 的春梢上针叶发病更多。先在针叶近基部产生淡黄色 小圆点,后扩大成段斑,迅速向针叶束座处蔓延,并 传至同束其它针叶。致使整束基部变黄褐色萎缩,而 针叶端尚呈淡绿色。病、健叶交界处不明显,最后针 叶变黄褐色,全部枯死,且容易脱落。在连续阴雨天 气,病叶束基部呈现灰白色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病害由针叶束蔓延到嫩梢后,导致嫩梢枯死。病菌也 可直接危害嫩梢,产生淡褐色小斑。以后扩大成凹陷 ,水渍状,略隘束的段斑,引起梢头变褐,弯曲死亡 。雨天可见病斑上灰色霉状物。如病害停止发展,则 病斑周围隆起愈伤组织,在小枝上留下溃疡斑。症症 状状雪松枯梢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小枝溃疡斑和病落叶痕上越 冬,第2年3月气温达10度以上时,则 开始活动。45月雪松新梢和针叶萌 发起,也是发病高峰期。此时若低温 多雨,阴雨期长,就加速病害发生与 发展。6月上旬以后,随气温升高, 病害就停止发展。雪松枯梢病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