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三年4考 高考指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冷暖和干湿 变暖 二氧化碳 【点睛】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 体 表 现现引起海平 面上升 改变变_,_的沿海地区面临临被 淹没的危险险 影响农业农业 生产产 (1)有利方面:气候变变暖预预示着_增加, _延长长,利于提高作物产产量 (2)不利方面: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供水不 足,使作物减产产影响水 循环环 可能使蒸发发加大,改变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发生,加剧剧水资资源的 _海岸线海拔较低积温生长期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_、防止森林火灾。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具体对策【问题导引】1你知道人类哪些不合理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吗?2.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师生互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而带来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哪些影响?【拓展延伸】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2)对工业的影响。(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误区点拨台】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对点演练】读近45年来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地壳运动C.大气运动D.洋流(2)近45年来图中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 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趋势为主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第(2)题,从图中显示的降水距平曲线的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的降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以暖湿化趋势为主。【变式备选】全球气候的变化给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它要求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图甲)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乙),回答(1)(3)题。(1)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升高,降水变少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C气温升高,降水变多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2)对照图乙,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增强B减弱C减弱D增强(3)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ABCD【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随着全球变暖,近百年来丹麦的气温在升高,同时,中纬西风的势力也在增强,西风给丹麦带来更多的降水。第(2)题,丹麦气温的升高,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有关,该作用对应于图中大气指向地面的箭头。第(3)题,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还可通过植树造林,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来应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典例】(2010广东文综)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提取信息,准确定位结合材料信息“我国”、“29N附近”,联系我国地图明确区域位置,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对比差异,判断类型观察图例,对比气温曲线,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高,降水较乙地多。甲地冬季气温不低于0,降水较多,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夏季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结合位置,可判断为高原山地气候。【答案】C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是大气部分的重要考点,既可单独命题,又可结合区域进行考查,形式变化多样。在进行解读分析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1.确定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内容以及二者的对应关系一般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大小,并能描述出不同季节的雨热状况。一般柱状图表示降水量,曲线表示气温。但也会有特例,如下面2009年浙江文综4、5题图,要引起我们重视,细心审题。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1)读数值:气温变化曲线图中主要看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值大小及其所在的月份;降水柱状图中主要看降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值大小及其所在的月份。(2)析变化:根据曲线的斜率大小判读出季节变化幅度大小,常用气温的年较差来表示,如北京年较差较大;结合柱状图的高低特点分析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如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3)找原因: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气温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结合影响因素分析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主要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3.确定雨热的搭配情况,并能分析区域差异(1)可根据气温和降水高低值出现月份的特点,分析出雨热的配置情况,如雨热同期(如北京)、雨热不同期(如罗马),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等。(2)一般从数值大小、变化趋势两方面分析区域差异,并从各自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改编题)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下图为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读图并回答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逐年下降 D.波动上升2.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推测正确的是( )A.两极冰川加快消融导致全球气温升高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气温升高C.森林植被大量被砍伐导致气温降低D.大气混浊度增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的冷暖呈现出动态变化,且总体处于上升的状况。第2题,全球气温总体上升,主要因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致。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3、4题。3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4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D生产工艺水平低【解析】3选B,4选C。第3题,全球气温升高后,中纬地区变得更加干旱,而高纬地区降水增加。第4题,A、B、D都是人类自身问题而导致的,所以容易改变。【知识拓展】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地区条件而异,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例如,中国温度带北移后,热带北缘的橡胶、咖啡等作物再也不会遭受现在偶尔出现的冷害。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如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全球变暖对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热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同时气候变暖,有助于植物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病虫害的范围扩大。一般来说,全球变暖将会使低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低纬度地区的粮食减少量,因而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会下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1年12月,正在南非德班出席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代表还在为碳排放机制争论不休之际,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却显示,全球总体碳排放量在2010年已达到破记录的100亿吨,再次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材料三 人口超过1亿的部分国家某年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国家美国巴西俄罗罗 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 尼西 亚亚巴基 斯坦孟加 拉国人口 2.831.691.451.2713.010.02.031.31.24(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d_。(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3)图中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什么?据此说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解析】第(1)题,联系教材知识及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即可完成。第(2)题,由图中曲线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二者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题,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数据对应材料二图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可知,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结合中国能源利用状况回答措施。第(4)题,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际增加较少,可知植物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答案:(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地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3)中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