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制作:滨海中学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2、反动政府已被推翻3、政治方面七届二中5、全国人民热烈拥护1、解放战争基本胜利4、组织方面政协会议政治方面:七届二中全会时间: 地点:内容工作中心转移 基本政策 总任务组织方面:召开: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北北 京京19281928年年 6 6月月2121日改日改 北京北京为为北平北平 新政协新政协 会议上才改会议上才改 北平北平为为北京北京组织方面:召开: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时间:19491949、9 9、21 21 地点:地点:北平北平 中心议题: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讨论成立新中国内容:内容:A A、讨论、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B B、通过通过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临时宪法)C C、选举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 征光明,四枚小星均有一个 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 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 人民大团结。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和农民 阶级;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天安门象 征民族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时间:19491949、1010、1 1下午下午2 2时时内容内容A A、任命、任命周恩来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政务院总理+ +外交部长外交部长B B、施政方针、施政方针共同纲领共同纲领(1 1)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1)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2 2)标志)标志开开 国 国大大 典 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1)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2 2)开开国国大大典典(3 3)伟大伟大 的的 历历 史史 意意 义义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性质 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特点 宪法性质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国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 国家的性质? 二 根本政治制度 ? 三 宪法特点? 四 宪法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宪法代行代行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民族分布特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意义这幅民族分布图体现我了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基本内容省级自治区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 为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三级,各 级自治机关依照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 限行使自治权。时间地区1945195619581958196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图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是在:( ) A、 1949年3月 B、1949年4月C、 1949年6月 D 、 1949年9月2、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 A、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D、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 、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4、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C、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质的重大文献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谢谢 谢谢以下为附加内容w以 下 为 附 加 内 容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20130507 陕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四川抽样调查:26% 举家外出农户20% 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高的70-8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 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 72%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63% 妇女 8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 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党的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 、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 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 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 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 、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 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 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 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 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 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 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 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 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 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 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 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 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 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 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 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 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 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 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 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 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 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 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 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 、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 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