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调节新陈代谢的药物 1第七章 调节新陈代谢的药物1、调节水盐代谢的药物 2、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3、维生素4、钙、磷与微量元素2第一节 调节水盐代谢的药物一、概述 1、体液的概念体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成年动物 体重6070%,分为细胞内液 (占2/3)和细胞外 液 (占1/3)。细胞外液又称 “内环境”,是维持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2、体液的组成、作用体液是由水及溶于水的电解质、葡萄糖和 蛋白质等成分构成,具有运输物质、调节酸碱 平衡、维持细胞结构与功能等多方面作用。 3一、概述3、体液调节虽然动物每天摄入水和电解质的量变动很 大,但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体液的 总量、组成成分、酸碱度和渗透压,总是在相 对平衡的范围内波动。 4、调节失常调节失常、或腹泻、高热、创伤、疼痛等 ,往往引起水盐代谢障碍和酸碱平衡紊乱。临床上就经常要应用水和电解质平衡药、 酸碱平衡药、能量药、血容量扩充剂等。在应 用中,这些药物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4一、概述5、水和电解质平衡水是机体极其重要的物质。水不仅是一种 营养物质,而且是物质运输的介质、各种代谢 反应的溶媒、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肾、肺、皮肤、胃肠等能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和 电解质,以维持体液 (或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水和电解质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体液中总 是以比较恒定的比例存在。水和电解质摄入过 多或过少,或排泄过多或过少,均对机体的正 常机能产生影响,使机体出现脱水或水肿。 5一、概述(一)补液的意义在各种情况下所造成的水和电解质的丢失, 或摄入减少,都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体液减少 或缺失。如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过度出汗 、失血,长时间缺乏饮水等。严重时会引起不同 程度的脱水。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无大变化的称为等渗性脱水。水丢失多,电解质 丢失少,渗透压升高的称为高渗性脱水。反之, 电解质丢失多,而水丢失少,称为低渗性脱水。补液是利用水和电解质平衡药,补充水和电 解质丧失,纠正其紊乱,调节其失衡。 6一、概述(二)补液的方法和用量兽医临床补液的方法有: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补液的量应依据不同的动物,不同 的个体大小、以及脱水的程度而有所不 同,一般应按缺失的量来确定。脱水的判定: 7二、常用药物1、氯化钠 食盐就是氯化钠。0.9%的水溶液为等渗溶液。 作用 Na占细胞外液阳离子92%,对保持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容量、调节酸碱度、维持生物膜电位、促进 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动、保障细胞正常功能等都 十分重要。 Cl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氯化钠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钠综 合征。 8二、常用药物应用: 无菌的等渗 (0.9%)氯化钠溶液,就是平时所说 的生理盐水。除防治低钠综合征外,还可防治 缺钠性脱水 (烧伤、腹泻、休克等引起)。也可 临时用作体液扩充剂而用于失水兼失盐的脱水 症。生理盐水也常作外用,如冲洗眼、鼻和伤 口等。 10%氯化钠溶液静注,能暂时性地提高血液渗 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新陈 代谢、调节器官功能。增强反刍机能已介绍 9二、常用药物小剂量氯化钠内服,健胃助消化功能已 介绍。 大剂量氯化钠内服,能促进肠管的蠕动 ,产生盐类泻药的作用,但效果不如硫 酸钠和硫酸镁。 注意:心力衰竭、肺气肿、肾功能不全患 畜慎用。 10二、常用药物2、氯化钾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咸涩,易溶于水。 作用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主要作用 对维持生物膜电位 (静息和动作电位)、保持 细胞内渗透压、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保障酶的 功能 (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氨基酸从 胃肠道吸收。 缺钾:可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心肌自律性增高。 11二、常用药物应用 氯化钾主要用于钾摄入不足或排钾过量 所致的钾缺乏症或低血钾症。 用于强心苷中毒的解救。注意肾功能障 碍、尿闭、脱水和循环衰竭等患畜,禁 用或慎用。静脉注射应缓慢,过快会引 起心脏骤停。 使用时可用5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 释,氯化钾浓度不应超过0.3%。 12二、常用药物3、葡萄糖 右旋糖、淀粉糖 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味甜,易溶于水。 5%的水溶液为等渗溶液。 药动学葡萄糖在小肠吸收,吸收由转运蛋白介导。小 肠的葡萄糖转运系统,是依赖Na的主动转运 (耗 能)系统,对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立体特异性。胰 岛素调节小肠对糖的吸收和转运。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可通过糖酵解或三羧酸 循环分解成CO2和H20,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和氧 化磷酸化作用转化成热能和ATP,供细胞做功。 13二、常用药物作用与应用(1)供给能量。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供给能量。增强肝脏 解毒能力。肝脏解毒能力与肝内糖元的含量密 切相关。肝内葡萄糖含量高,能量供应充足, 肝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 (包括解毒功能)就能得 到充分发挥。肝脏进行结合代谢解毒的一些原料,如葡 萄糖醛酸和乙酰基等,就是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 14二、常用药物(2)强心利尿。葡萄糖改善心肌营养、供给心肌能量,能 增强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脏活动增强,心输出 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也增加。 (3)扩充血容量。等渗葡萄糖 (5%)静输,有补充水分、扩 充血容量作用,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高渗葡萄糖(10%、25%、50%)还可提 高血液的晶体渗透压,使组织脱水,扩充血容 量,起到暂时利尿的作用。 15二、常用药物应用可用于重病、久病、体质虚弱的动 物以补充能量,也可用作脱水、大失血 、低血糖症、心力衰竭、酮血症、妊娠 中毒症、化学药品及农药中毒、细菌毒 素中毒等解救的辅助药物。 16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动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大 量的酸性物质,如碳酸、乳酸、酮体等。还常 由饲料摄入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机体的正常活动,要求保持相对稳定的体 液酸碱度 (pH)。正常动物血液pH保持在7.4左 右。体液pH的相对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血液缓冲体系、肺和肾,能维持和调节体 液的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保证体内酶的活性 、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7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酸碱平衡的维持依赖于血液内缓冲体系的调节,其中以 碳酸氢盐缓冲对HHCO3 / BHCO3最重要。一般情况下,当HHCO3增高或BHCO3降低时称为 酸中毒;反之称为碱中毒。由呼吸障碍引起的 HHCO3增高或降低,分别称为呼 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而由呼吸系统以外原因引起的 则分别称为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常见的是代谢性酸中毒,如:急性感染、疝痛 、高热、休克、缺氧等都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导致 酸中毒。肺、肾功能障碍,机体代谢失常,高热、缺氧、剧烈 腹泻或某些其他重症疾病,都会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给予酸 碱平衡调节药,可改善病情。 18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1、碳酸氢钠 重碳酸钠、小苏打、酸式碳酸钠、重曹 作用与应用内服,可中和胃酸,此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 内服或静注,可直接增加机体的碱储,迅速纠正 酸中毒,是治疗酸中毒的首选药物。 尿排泄时,可碱化尿液,能增加弱酸性药物如磺 胺类等在泌尿道的溶解度而随尿排出,防止结晶 析出或沉淀;还能提高某些弱碱性药物如庆大霉 素对泌尿道感染的疗效。 19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主要用于严重酸中毒,碱化尿液 等情况。 注意: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不全 、水肿、缺钾等患畜慎用。20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2、乳酸钠 羟基丙酸钠无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粘稠液,易吸湿,易溶于 水、乙醇、甘油。乳酸钠进入体内,经乳酸脱氢酶转化为丙酮酸 ,再经三羧酸循环氧化脱羧生成CO2,继而转化为 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易与钠离子结合成碳酸氢 钠,具有碱性,起纠正酸中毒的作用。与碳酸氢钠比,此作用慢而不稳定。主要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症。肝功能障碍和乳酸血症患者忌用。水肿者慎用 。 21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缓血酸胺、氨基丁三醇CHNH2CH2OHCH2OHOH2C为一种不含钠的有机 胺类缓冲碱。对纠正酸中 毒有双重作用,既能中和 非挥发性酸,又能清除碳 酸。既适用于治疗代谢性 酸中毒,也适用于治疗急 性呼吸性酸中毒,还适于 治疗二者兼有的酸中毒。 22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或粉末,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碱性。由于其不含钠,且有利尿作用,所以对 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水肿或心衰的酸中毒 病畜也适用。 注意:静注时勿漏于血管外。应用过量或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碱血 症,忌用于慢性肾性酸血症。 23第三节 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结构各异、正常生命活动所 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与三大营养物质不同, 维生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微小,也不是 机体组织结构的组成成分,而主要是构成酶的 辅酶或辅基,参与调节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每一种维生素对动物机体都有其特殊的功 能,动物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引起特定的 营养代谢障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轻者可致 生长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重者引起死亡 。 24第三节 维生素维生素缺乏症在畜禽普遍发生,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1、维生素供应不足;2、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3、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或利用发 生障碍。 25第三节 维生素维生素制剂是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缺乏症 的药物。除应用维生素制剂外,对维生素缺乏症 还应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维生素过量和长期使用,又会使动物出现 维生素中毒症或产生与治疗目的相反的作用。多次大剂量使用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 生素A和维生素D,很易使动物发生蓄积性中毒 。现已发现具有维生素样功能的物质,有50 多种。公认为维生素的,有近20种。根据溶解性 ,通常把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 素两大类。 26第三节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都能溶于脂或油类溶剂,不溶于水。包括维 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脂溶性 维生素在肠道的吸收与脂肪的吸收密切相关。腹泻、胆汁缺乏或其他能够影响脂肪吸收的 因素,同样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吸收后 主要贮存于肝脏和脂肪组织,以缓释方式供机体 利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多,在体内贮存也多, 如果机体摄取的脂溶性维生素过多,超过体内贮 存的限量,会引起动物发生脂溶性维生素中毒。 27第三节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都能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 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核黄素、泛酸、 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H(生物素)、叶酸和维生 素B12、胆碱。水溶性维生素一般不在体内贮存,超过生理 需要的部分会较快地随尿排到体外,因此长期应 用造成蓄积中毒的可能性小于脂溶性维生素。一次大剂量使用,通常不会引起毒性反应。 28第三节 维生素1、维生素 A 维生素甲、维生素醋酸酯维生素A属脂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动物组织、蛋、全 奶中,以肝脏含量最高。植物组织中只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 物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 1分子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2分子的维生素ACH3CH3CH3CH3CH3CH2OHCH3CH3CH3CH3CH3CH2OH维生素A1维生素A2维生素A1C20H30/28O29第三节 维生素1、维生素 A 维生素甲、维生素醋酸酯 药动学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易从胃肠道吸收。胆汁 和一些脂溶性物质,促进吸收。血中的维生素A与球蛋白结合成脂蛋白。体内 的维生素A通常以原形从尿中排泄。CH3CH3CH3CH3CH3CH3CH3CH3CH3类胡萝卜素30第三节 维生素作用与应用参与合成视紫红质,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组织的完整性。维生素 A能促进黏多糖的合成,其缺乏时,引起皮肤 、黏膜、腺体、气管和支气管的上皮组织干燥 和过度角化,抗病能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加。 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