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比较分析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刘明龙 2100202043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各国的改革而言都是要改革不适应甚至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就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言都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所以从改革的动因、方向及目标上看,两种改革方式并没有大的差别。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定义激进式改革理论,也称之为 大爆炸式改革或休克疗法 ,特指主要以 狭义新自由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 为其理论基础,主张在原计划经济国家实行的,以 迅速私有化、自由化、稳定化 为手段,以 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秩序 为归属的一整套体系。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快速进行新制度的构建工作,采取了彻底打破旧有的制度框架而一次性地建立新制度框架的方式。该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与拥护者包括萨克斯、里普顿、布兰查德、科尔内、克鲁格曼、叶利钦、盖达尔、丘拜斯、巴尔采罗维奇、克劳斯等人。激进理论曾被用于改革已经处于计划经济困境中的 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原社会主义国家 的经济秩序。渐进式改革理论,采 取先易后难 , 先表层后里层 的改革路径, 在旧有制度的框架内渐进、 逐步地对旧体制进行制度创新。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新制度的组成部分不断地把旧制度的组成部分给置换出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新旧两种制度处于一种并存及此消彼长的状态中, 直至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新制度框架。主张 分阶段进行 ,逐步到位 ,如价格改革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实行了双轨价格,在放松管制和经济控制上也是逐步进行,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推进,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进行,其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政治改革采用的就是渐进式改革。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1经济转轨的 速度不同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一个危险的雷区。从一种体制向另一体制转换时,存在某种程度的经济衰退和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在转换过程中,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状态是体制转换的最危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新 旧体制处于激烈冲突的胶着状态。这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体制,使新体制起主导地位,才能尽快摆脱新旧体制并存所造成的混乱和危机。零敲碎打的改革只会延续现存的结构危机。采用激进的改革策略,可以使改革迅速而全面进行,但是对社会 的冲击面比较大,在一定的时期 内会导致生产的急剧下降和居民生活状况的恶化,所 以有些经济学家称某些东欧国家执行的激进改革策略为“休克疗法”。采用渐进的改革策略,可以避免大的社会震动,减少改革的阻力,但是由于两种体制并存的时期比较长, 容易导致腐败和混乱 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成长。2.经济改革的 步骤不同激进式改革策略主张价格改革先行 ,迅速而全面地开放价格。而渐进改革策略主张分阶段地逐步调整和理顺价格 。赞成激进改革策略的人认为:市场关系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扭曲的价格体制不纠正,市场关系也建立不起来,而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价格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为了打破僵局,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先放开价格同时实行外贸 自由引进外国竞争,以加速市场经济的形成。赞成渐进改革策略的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 ,先要培育和发展市场 ,明确产权关系,对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造,然后才能全面放开价格;否则,在先行放开物价的情况下 ,由于缺乏竞争,国营大型企业可以制定垄断价格,减少生产,以获取超额利润,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经济秩序混乱。3.稳定经济的措施不同激进改革策略认为:经济稳定集中体现在 物价的稳定上,物价稳定是一切经济稳定的汇合点,稳定宏观经济的首要 目标是克服通货膨胀。为此,激进战略主张采取严厉的紧缩措施,取消补贴,减少预算赤字,控制货币的发行,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致平衡,为经济转轨创造前提。渐进策略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贸易自由化和价格自由化。而渐进战略的支持者认为,在过渡时期国家的作用不应当削弱,为了克服经济衰退, 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扩大对本国产品的保护,继续向国营企业提供信贷和补贴,以避免生产滑坡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三、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在各国的应用1. 激进式改革在匈牙利和俄罗斯的应用波兰则是实行“激进式”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波兰在经济转轨时期实行了严厉的紧缩货币和财政的政策。波兰于 1990 年 1 月 1 日全面放开了 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取消了对进口的数量很制和对出口的大部分限制,实行统一的 20%的关税 (个别商品除外),并降低了出口税率,波兰 1990 年一次性地将兹罗提大幅度贬值,使官方汇率接近于平行市场的汇率,从而实现了兹罗提在国内的可兑换性。波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以直接出售和无偿分配为主要方式。到 1994 年,已有约 1 /4 的原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私有化改造, 私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 值中所占的比重 已达到 60%。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1990 年到 1992 年分别下降了9%、 7.6%和 1.5%,而 1993 年上升了 4% ,经济开始转向复苏。波兰成功地控制了高达 2000%的恶性通货膨胀 ,到 1994 年已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 30%左右。波兰的失业率高于匈牙利孰 19901993 年分别为6.1%、11.8% 、14%和 16%。应该指出,尽管波兰等国实行“激进式”改革获得了相对的成功,但是,某些国家实行“激进式”改革却归于失败。俄罗斯的 “激进式”改革就是后者的典型例证。1992 1993 年 ,俄罗斯推行了两年的 “休克疗法 ”即 “激进式 ”改革。 1992 年 1 月 2 日 ,俄罗斯一次性地放开 90%的消费品和 80%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 ,商品价格上涨了几倍至几十倍 ,卢布大幅度贬值 .数百万人骤然陷于贫困的境地 ,从而造成社会的巨大震荡。俄政府实行财政和信贷的双紧政策 ,与价格狂涨相互交织 ,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俄政府为了加快私有化的步伐 ,对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甚至采取了无偿私有化的办法。 通过两年的 “激进式”改革,尽管俄罗斯的私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 50%,自由定价的比重已占到商品和劳务价格总额的 95%,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却严重恶化。1992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 18.5%和 12%1993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又比上年分别下 降了 18.8%和 16%。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年通货膨胀率高达 4 位数。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50%,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人均月收入达到 2.5 万美元的 超 级富豪约有 2.7 万人,占总人口 的 0.6%0.7 % ,而人均月收入难以达到官方确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约有 5200 万人, 占总人口的 33.5%34.5%) 俄罗斯经济处于既非计划经济又非市场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政治对抗加剧 ,社会治安恶化。面对这种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叶利钦总统被迫宣布“今后不再实行不受欢迎的休克疗法”,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也不得不宣称“改革的浪漫时代已经过去。2. 渐进式改革在越南和我国的应用我国十七年来的经济体制转轨走的是渐进式改革之路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中间环节,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从国有企业改革来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第二步利改税,从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步为营,层层推进 ,逐渐接近最终目标。我国经济体制的“渐进式”改革,主要具有五个特点:( 1 ) 先易后难 。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国民经济和传统经济体制的薄弱环节农业入手,逐步深入到传统经济体制盘根错节的国有企业。( 2 ) 突出重点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始终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二是微观经济主体的重塑。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则进一步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国则重点抓好一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例如,我国目前正集中力量 抓好 1000 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其中的 800 多家工业企业,占全国国有工业总资产的 63% ,销售收入的 70% ,利税的 74%。这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一般都是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搞好它们的改革也就搞好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头。( 3 )协调配套 。例如,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国配套进行了计划、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与包括劳动力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 4 )保持平衡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始终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努力实现三者的相对平衡 。例如,我国 1993 年下半年出台的加强和改善宏观凋控的重大措施,没有采取 “急刹车” 和全面紧缩的办法 ,而是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而避免了经济的 “大起大落”,既兼顾了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也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再如,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中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的原则是“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这是在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各方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的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与激励相结合原则的新型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5 ) 民间和政府 “两个积极性 ”相结合 。“渐进式”改革有 “民 间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之分。前者是广大微观经济主体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的白发性实践活动,后者则是政府勇于承担改革推动者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不失时机地将改革推向前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实际上正是这两种渐进改革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我国以外,越南实行的以社会主义为基本方向的“渐进式”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越南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厂准备阶段、实质性的改革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三个阶段 ,目前已经奠定了新经济体制的基础。尽管越南经济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相似,但在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工资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国家管理机构改革和管理职能转变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南的国民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19911993 年,除了农业连年丰收之外,工业总产值年约增长速度高达 12%。四、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优劣从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上讲,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任何改革都是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的辩证统一,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既有渐进式改革的阶段和方面, 又有激进式改革的阶段和方面, 没有只实行渐进式改革方式的改革, 也没有只实行激进式改革方式的改革。质言之, 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本质上是一种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前者有后者的成分, 是后者的必要准备, 后者有前者的特征, 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就是否认改革的发展。只承认渐进式改革, 否认激进式改革, 就是改革上的/ 庸俗进化 87 论 0; 只承认激进式改革, 否认渐进式改革, 则是改革上的/ 激变论 00。而且, 正如量变和质变没有优劣之分一样,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作为改革的基本方法, 本身也无好坏之别, 只在于质变与量变的区别, 但就动因、方向及目标而言, 两者并无本质上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