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5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第6页 / 共105页
第7页 / 共105页
第8页 / 共105页
第9页 / 共105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攻略云南师大附中 李 月l云南省2013年高考语文具体情况 l语文平均分:104.93分。作文平均分:47.11分 ,满分3人,55分以上180人。 l全省考试人数225171人,评卷教师188人。 l人工阅卷依然为132分,多项选择及13、14、 15题均为人工阅卷。 l语文单科状元146分(师大附中孟鑫禹),主观 卷最高分127分。 l选做11题的42359人,平均分12.5分;选做12 题的182462人,平均分18.7分。两题分差5.2分 l注:选做11题的考生往往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 考生。l当前最应该做的事:l研究全国各地的高考18套试题。l1、分专题研究。l2、去异求同。l3、语文教师必须完整做一遍。写出心得。l4、精选、组合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l5、开教研会研究、探讨18套试题,总结出总 体命题规律,探索设题方式,研究答题技巧。l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l1、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l2、教学有目的,杜绝随意性。l3、摆脱对教案、课件的依赖。l4、提高自身指导备考的能力。l5、科学使用教辅,不让手里的答案成为阻碍 自身发展的罪魁。l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 解 析l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 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 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 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 美丽的神鸟。 l【意图】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l【思路】A项从原文第一句“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 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 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可以看出是正 确的。C项从最后一句“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 的短尾水鸟。”可看出。D项从第二段第一句可看出。B项说的“ 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原文是“似凫而大 ”,意为:像凫, 但比凫大。l【答案】【B】l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l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 凤纹还没有出现。 l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 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l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 先祖“鸟师而鸟名”。 l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 超过了商人。 l【意图】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l【思路】A项从“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 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可看出商代晚期 已经出现凤形。B项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与原文一 致。C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D项从最后一段第一句“对凤鸟的崇 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 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可看出。 l【答案】Al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l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 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 完成于周代。 l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 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 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l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 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 周改殷命,”。 l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 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 “上天之命”。l【意图】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 l【思路】A项从原文中凤的“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和“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 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可 看出是正确的。B项“周文王、周武王为了表明自己 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参拜了商人的神庙”是错误的。 原文“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 原合法的统治者 。”可看出是为接正统而拜庙。C项由 原文最后一段中“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 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和“归根结底 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可得出。 D项依据最后一段可看出是正确的。l【答案】(B)l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lA. 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lB.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lC. 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lD. 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l【意图】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 l【思路】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将A、B、C 、D四项中的原词的解释,分别带入左边原句, 能很快得出答案。 l【答案】【C】(违背)l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 组是(3分) l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 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l A. B. C. D. l【意图】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l【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 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 案。 主体是皇帝。 说被贬后多年才有机会任刺史 ,恰好说明没有受重用。 是说他被降职,不给待遇 。排除后选 的项,故选A。 l【答案】【A】l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l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 ,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 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l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 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 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l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 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 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l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 ,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 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l【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 力。l【思路】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 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 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 是否搞混做事情况。看是否“改换人物”、“无中 生有”、“张冠李戴”、“时空错乱”。C项中“他嫉 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惧 其重入 ”,此时吕諲已经被贬官,地位并没有 超过他。l【答案】【C】 l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l(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 焉。 l【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l【思路】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 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 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l【答案】(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 ,却停留在闲散 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时名”、“滞”、“引 进”) l(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 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薄”、“迁徙”、“盖”) l(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l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l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l朱熹l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 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 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l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l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 要分析。(6分)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意图】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l【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 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l【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是几乎 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 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 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l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 简要分析。(6分)l答:l【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l【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 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l【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 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 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致在在梅树下沉吟许 久,知道日暮才独自离开。 l(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l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l(1)蚓无爪之利,_,上食埃土,_,用心 一也(荀子劝学) l(2)每至晴初霜旦,_,_,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l(3)春江花朝秋月夜,_,岂无山歌与村笛, _。 (白居易琵琶行)l【意图】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l【思路】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 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l【答案】(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髙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 听 (每空1分) l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l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两 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 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 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 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 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 、“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 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 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 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 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 的艺术风格。 l【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 学作品艺术技巧和品味语言的能力。l【思路】A项的分析说,着力突出“险、奇、静” 的特点,不够准确,主要突出的是“静”。B项的 分析中肥汉的“呆”并不是被骑手的喝酒吃肉的动 作所震撼,而是体现其性格,映衬骑手。D项分 析错误,“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 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不对,选文侧重环境的描写 ,侧重人物动作的描写。l【答案】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 BD不给分。l(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意图 ?请简要分析。(6分)l【意图】考查考生对细节和某一物象在文章中的 作用的分析的能力。l【思路】小说中三次写到鹰,目的是为了写人, 为了突出环境,为了和人物比照,这样就能分析 出它的作用。l【答案】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 谷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那鹰 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 手互相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l(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