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复习课)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关于记:满井游记一、翻译1、闻水声,如鸣珮环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7、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二、填空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 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 潭 的特点。 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特点,写出了自 己_的感受。 3、“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 又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 4、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 句是“_ _”。 5、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 ,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 印证。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 经过, 第二段描写 潭中景物 ,第三 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 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幽静 的特点 。 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幽静特点,写出 了自己幽深冷寂,孤凄悲凉的感受。3、“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 为下文的“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 笔 4、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 句是“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 。 5、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 ,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和“潭 西南而望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三、理解性默写(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 句:_ 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_。 (5)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 子是:_ _,_,_。 (6)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 子是: 四、问答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分角度具体说)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幽深冷寂,孤凄 悲凉(意思对即可)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 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6、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 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7、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 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 介。 9、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1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11、文中第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 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 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 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 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6、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 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 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7、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 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 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 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 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 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 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 此闻名遐迩。9、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孤独忧伤(凄凉) 1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 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11、文中第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 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9、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孤独忧伤(凄凉) 1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 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11、文中第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 么特点? 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12、发现小石潭后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 化?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 何理解?)这种情感的变化又说明了什 么?o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o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o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 伤的心情) 这种变化说明: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 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 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 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 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 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 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 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 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 反映)寓情于景。五、选择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 B文章的败笔是写“鱼”部分,没有紧 扣石潭来写,有点离题了。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 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 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小石潭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 头围着的石潭。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幽深冷寂, 孤凄悲凉。 B文章的败笔是写“鱼”部分,没有紧 扣石潭来写,有点离题了。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 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 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小石潭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 头围着的石潭。3、下列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 斗折蛇行 /打草惊蛇 C 不可久居 /居高临下 D 下见小潭/不耻下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下列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3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 斗折蛇行 /打草惊蛇 C 不可久居 /居高临下 D 影布石上 /形影不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 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 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 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 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 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 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 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 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 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 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 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 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5.下列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凄神寒骨/不寒而栗 B明灭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 C伐竹取道/ 口诛笔伐 D.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5.下列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凄神寒骨/不寒而栗 B明灭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 C伐竹取道/ 口诛笔伐 D.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 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 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 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 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 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 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 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 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 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 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 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 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7、下列问题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 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 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 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 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 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 ,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C、本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 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 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 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 的情感。 D、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 ”、“翠”写形貌,“蒙络摇缀”写颜色,“参差 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7、下列问题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 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 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中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 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 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 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 ,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C、本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 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 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 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 的情感。 D、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