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离别诗送 别 诗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v学习目标:v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 别诗的相关知识。v2.分析诗的技巧,体会诗的感情,答题 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并规范思路,提高 古诗鉴赏能力。 重点: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v难点:提高准确地运用术语解答诗歌鉴 赏题的能力。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v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 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 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题 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 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 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 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v例:柳梢青 送卢梅坡谢亭送别江 亭夜月送别送友人春夜别友人v2、送别习俗:折柳送别、唱歌送别、喝酒送 别。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 以语相送,以酒相送,还是以别的相 送,其实都是以情相送。唯有真情相 送,才能打动人心,才会流传千古。 v【情感小结】v(一)依依不舍的留恋、友人之间的真挚情 感v(二)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v(三)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鼓励v(四)坦陈心志的告白v(五)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关切、担忧、祝福、嘱托v【送别诗常用意象】v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 、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 意象。 v植物类:柳、浮萍、孤蓬动物:杜鹃、鸿雁 v送别场所类:南浦、长亭、灞陵 v送别环境:饮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v小结意象与送别诗情感关系v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意象是 有目的的,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拟人、直抒胸臆情感:1、对好友的思念之情2、表现对朋友的赤诚之心 送别 词:李叔同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根据刚才所讲述的,回答以 下的问题:1、根据我们以前学过 的知识,简单地分析一 下这首词里出现了哪些 送别的意象?2、简析一下这首词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v【明确考纲考点】v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 的要求是:v(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v(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v【特别注意】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v(1)审清题目,找准切入点。答题时准确判断诗歌 所用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v(2)采点得分:v 总说观点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 是这样)效果(感情)v(3)表述准确、简练,用术语。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怎么看? 送别歌的 代称友人乘舟离去江景色彩绚丽, 反衬别离之悲。 水流急急,船行飞快, 离别匆匆,令人无奈别后酒醒,友人远去。 徒留怅惘,倍感空寂天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 景物黯淡迷茫 情怀萧瑟凄清答题步骤:选词语概括情感 + 逐句分析诗句 景物色调是“哀”是“乐”?情感基调是“哀”是“乐”?碧云天,碧云天, 黄花地,黄花地, 西风紧,西风紧, 北雁南飞。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总是离人泪。答案: “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 明丽,洒脱飞动。这一句看似与离别不协调 ,实际上是反衬。(步骤一:判断手法)时 值深秋,两岸青山,秋水碧绿,景色越美, 越显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这是典型的“ 乐景写哀”的手法,(步骤二:具体分析)美 景反衬别离的孤寂之情,进一步增强别离之 苦痛,更好的抒发了不忍别离之情。(步骤 三:点明感情及效果/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6湖北卷)v【注】凤城:京城。v问: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 作简要说明。v(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 赏析。(4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v解析v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或用以激励劝勉, 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诗常与登山临水 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自然也具有送别 诗的基本特点。送别诗里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必要的节令、时间、地 点等之外,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渲染气氛,创造特定的意境;二是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通过景物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送别诗的 抒情方式也有两种,上文已述,不再重复。v 细读两诗,可以发现严维诗里的意象,主要是“行舟”、“寒鸦”和流“ 水”,表达的是较为单纯的离别忧愁之情;而韩琮诗里的意象主要是“凤 城(京城)”“楼阁”、“ 宫前水”“ 声”,所以表达的不仅仅是离别之情。 那么其中还有什么其他的深意呢?联系“古今情”,审读“流尽年光是此声 ”一句,可知是“宫前水”使人“流尽年光”,也使人感叹时世的变迁,其中 感慨极深。由此看来,抒发对人生、历史的感慨,倒成了这首诗的重点 ,写得很有新意。这样一读,第(1)题就解决了,即“上一首用“水悠 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 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意思对即可)。v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 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