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 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4、与范仲淹一样关心国家命运的历史人 物很多。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两位,并 写出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顾炎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 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或者 气蒸云 梦泽,波撼岳阳城5文章主旨句是什么?这句话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情怀?(2分)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 情怀。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 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 “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 6.用原文回答下列习题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 “前人之述备矣“呼应的句子是: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作者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在写春天景色是: 从听觉写夜景: 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表达范仲淹忧乐观、政治抱负的句子. 体现“古仁人之心”、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是 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是: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 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 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 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 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 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7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 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 下)27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 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 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 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 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 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 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壮阔、浩渺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 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范仲淹。 欧阳修。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与吏民 同醉同乐。 11、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这句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 湖浩大的气势。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 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 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 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 喻真相大白。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 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 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 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 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 ”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 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 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 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 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 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 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 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 ”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 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 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 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 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 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 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 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 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 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 天下。1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 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 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 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 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 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 你的认识。 2、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 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 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 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 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 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 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 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 ,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 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3、“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 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 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9、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 下为己任)。 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 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 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 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 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