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 叶 冲 泡 技 艺2010.07.31冲泡基本要求 要泡好一壶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 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 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 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 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序与方法等。(一)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 得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 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 容。 1、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 好,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雨水和雪水属软 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 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2、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变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 于自动氧化而消失。 3、泡茶用水类型:一般都用天然水,可分为泉水(山水)、 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将水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 (二)、泡茶器皿。 乌龙茶可用紫砂、瓷茶具 、名优绿茶用无花玻璃杯、或白瓷、青瓷口杯 、普通绿茶和花茶用盖碗、瓷杯 、红茶用瓷杯或壶、宜兴紫砂或涂白釉的紫砂杯 、红碎茶用各种咖啡茶具 、白茶、黄茶用玻璃相杯或瓷杯(三)泡茶四要素 1、茶水的比例 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 乌龙茶1:18-22, 边 茶1:3040 花茶1:75(花茶老嫩适中) 2、泡茶水温: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 出量的4565。 高挡绿茶85 一般红绿茶95 花茶95 乌龙茶100 黄茶、白茶703、冲泡时间 红、绿、花茶 3 黄白茶 10 乌龙茶 第一泡1以后逐次增加;第二泡115; 第三泡140;第四泡215;第五泡240。 4、冲泡次数 绿茶冲泡23次 红茶 工夫红茶23次、红碎茶1次黄、白茶冲泡12次 乌龙茶46次 花茶34次(四)正确的冲泡程序 对于冲泡艺术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理趣并存 的程序,讲究形神兼备。茶的冲泡程序可分为:备茶、赏茶、置茶、冲泡、奉茶、品茶、续水、收具。 客来敬茶应注意如下几点: v1、饮茶场所要清洁卫生,最好有幽雅的氛围;v2、茶具要与茶类适应,清洁卫生;v3、要向客人介绍茶类茶名,必要时让客人观赏一下茶的外 形;v4、撮茶切忌用手抓,茶水比例要适宜;v5、品饮时宜缓不宜急,并注意适时添水续泡;v6、能借题发挥,介绍一些有关这种茶叶的产地、风貌、品 质特点,更能增添不少情趣。茶艺师在冲泡茶叶前要向客人介绍些什么? v茶叶名称。v该茶的文化背景和产地。v品质特征。v冲泡要点及如何品尝。v通过茶艺师的艺术讲解,以便客人更好的赏茶、品 茶,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的熏陶。主要茶类的冲泡技巧 v一、绿茶高级绿茶用玻璃杯冲泡为好。以显出茶叶 的品质特色,又便于观赏。普通眉茶、珠茶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 温性能强于玻璃,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 ,可以得到较厚的茶汤。低级绿茶多用壶泡法,便于将茶汤与茶渣 分离,饮用方便。茶、水比例为1:50。一般 以“二交”(头杯水饮后,再续水冲泡为“二 交茶”)茶味最好,浓香且色佳。特别是好茶 ,条索紧结,茶叶中的有效物质不易一时泡出 ,冲泡第二杯时,汤色和滋味才达上乘。用玻璃杯沏泡绿茶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上 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上投法是先将杯冲 水至七分满,然后投入适量的茶叶,待茶叶泡 好后便可饮用;中投法 是先冲水至杯的三分 满,然后投入适量的茶叶,再冲水至杯的七分 满,茶叶泡好后便可饮用;下投法是先将适量 茶叶放入杯中,然后冲水至杯的七分满,待茶 叶泡好后便可饮用。 (二)红茶 红茶茶量投放与绿茶相同。茶具用玻璃杯、瓷杯 、或宜兴紫砂茶具均可。中、低档工夫红茶、红 碎茶、片末红茶等,一般用壶冲。冲泡中不加调 料的,叫“清饮”;添加调料的,叫“调饮”。中国绝 大多数地方饮红茶是“清饮”,在广东一些地方也采 用“调饮”,有特殊风味,营养价值也更高。1冲泡红茶的要素(1)茶器选择。尽量使用材质为瓷质、紫砂、 玻璃制品的茶具。(2)冲泡之前先要烫杯。用沸水烫温茶杯、茶 壶等茶器,以保持红茶投入后的温度。(3)掌握好茶叶的投放量。投茶量因人而异, 也要视不同饮法而有所区别。(4)控制冲泡水温和浸润时间,冲泡的开水以 95100左右的水温为佳。浸泡时间视茶叶 粗细、档次来衡量。(5)将泡好的红茶倒入杯中一般要用过滤器,以滤除茶渣。(6)红茶泡好后不要久放,放久后茶中的茶多酚会迅速氧化 ,茶味变涩。(7)浸润红茶不能单凭茶色来判断,因为不同种类的茶叶, 颜色会稍有不同,也会随冲泡时间的长短而改变色泽。原则是 细嫩茶叶时间短,约2分钟;中叶茶约2分30秒;大叶茶约3分 钟,这样茶叶才会变成沉稳状态。(8)调制牛奶红茶。配制方法: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 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5分钟后,从壶 嘴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 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5分钟,弃去茶袋。然后往茶 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 黄红色为度。奶量过多,汤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过少, 失去奶茶风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适口为度。(三)青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乌龙茶的泡饮方法最为讲究,对茶品、茶水 、茶具和冲泡技巧都非常注意。因冲泡颇费工夫,故称为工夫 茶。1冲泡乌龙茶的要素(1)首先要选用高、中档的乌龙茶,如福建武夷的水仙、 奇种、黄金桂;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广东的凤凰单丛;台湾的 冻顶乌龙、包种等。其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 单丛”“冻顶乌龙”是乌龙茶中的极品。(2)泡茶的水最好取用山泉、清溪,水温以初开、缘边 如涌泉连珠时为宜。(3)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 为“四宝”,即玉书碨( 开水壶)、潮汕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茶 杯)。茶壶容水100克 ,多用宜兴紫砂,这种壶年代越久越好 ,不断使用,土气尽消,泡出的茶汤能保持原味。茶杯多用景 德镇产品,容水不过15毫升。(4)泡茶前先用沸水冲洗茶壶、茶杯,既保持清洁又有了相 当的热度。放茶时,茶量约占壶容量的1/21/3,先放碎末填 壶底,再盖粗条,中、小叶排在上面,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碎末 塞进壶内口,阻碍茶汤顺利斟出。(5)提沸水冲茶讲究 高冲,即从茶壶上方26厘米左右 的高度将沸水缓缓冲入,使壶内茶叶打滚,直至水漫至壶沿, 稍停片刻,再把茶水倒掉,这称之为“茶洗”,为的是冲去茶 叶表面尘污,“茶洗”后再用沸水冲泡第二次,用壶盖刮去面 上的浮沫,然后把盖盖好。其间还不断用沸水浇淋壶身,为的 是加温,把茶的精美真味泡出来。(6)斟茶时,讲究低斟 ,即壶嘴紧挨着茶杯斟茶,既保 持了茶温,又避免茶汤冒泡沫。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乌龙茶冲泡方法有三种:一是以福建为代表;二是以广东潮汕为代表;三是以台湾为代表。 (四)花茶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防止香气的 散失,使用的茶具和水尤其要注意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 有盖的茶杯,以衬托花茶特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花茶茶艺多用盖瓯冲泡,盖瓯是一杯三件,包括盖、杯身、杯 托。杯为白瓷反边敞口的瓷碗。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 。用盖瓯泡茶揭盖、闻香、尝味、观色都很方便。盖瓯造型美 观,题词配画都很别致。以盖瓯泡茶奉客,人奉一瓯,品饮随 意。 茉莉花茶的冲泡程序如下: 泡茶用具:茶船、盖瓯(盖碗)、随手泡、茶叶罐、茶巾 、茶荷、茶具组(茶则、茶夹、茶漏、茶匙、茶针)。 1温具 将开水倒至盖瓯中1/3处,右手拿瓯旋转将温瓯的水倒入茶船 中。2置茶:用茶则盛茶叶拨至茶荷中,将茶荷中的茶拨至盖瓯 中。 3浸润:先用少许开水,按同一方向高冲入碗,以浸润瓯中 花茶。 4泡茶:约10秒钟后,再向瓯中冲水至杯的七分满,随即加 盖,不使香气散失。 5奉茶:将盖瓯连盖带托,用双手有礼貌地奉给宾客,并示 意用茶。 6静待:通常花茶经冲泡后,需静待3分钟左右,才可开饮。 7品饮品饮花茶讲究的是轻柔静美,以闻香尝味为主。右手将瓯 托端起交与左手,右手揭盖于胸前,旋转闻香,即可感到扑面 而至的清香。右手用盖将茶末拨去,欣赏茶汤。将盖瓯端至口 处慢慢细品。一饮后,留下1/3茶汤,续水二饮,再三饮。(五)普洱茶 历史上的普洱茶,是指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两地用云南大叶 种茶树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而制成的晒青茶,以及用 晒青经蒸压制成的各种规格的紧压茶。所以,普洱茶可分为散 茶和紧压茶,而最初是经云南的普洱销售到各地的,于是称之 为普洱茶。根据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和耐泡的特性,普洱茶一般用盖 碗冲泡,因用盖碗能产生高温宽壶的效果,普洱茶为陈茶,在 盖碗内,经滚沸的开水高温消毒、洗茶,将普洱茶表层的不洁 物和异味洗去,就能充分释放出普洱茶的真味。而用紫砂壶作 公道壶,可去异味,聚香含淑,使韵味不散,得其真香真味。(六)白茶与黄茶 1君山银针的冲泡君山银针(黄茶)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茶,它作为茶,有幽 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从品茗的角度而言,这是 一种重在观赏的特种茶,因此,特别强调茶的冲泡技术和程序 。 冲泡君山银针,用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宜用透明的玻璃 杯,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太多太少都不利于欣赏茶的姿形景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