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内涵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内涵; 2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历史地位; 3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4 4、“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5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进程、思想实 质及其预期目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 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历史 地位与指导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 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 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 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 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 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 学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及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一系列新课题,从而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2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 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 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 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 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 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正确选择。正确选择。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 践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 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 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李大钊(18891927 )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6年回国,在京创 办晨钟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 展。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 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 年参加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 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 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 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 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 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 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 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 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 克思主义,只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 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 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 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 须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3、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 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 两次失败,直到遵义会议确立 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 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 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 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 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4、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 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 共产党章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 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 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 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中国化 ” 鸦片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失败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 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马克思主 义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只能解决当 时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新的 实践需要新的理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 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 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 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 研究使用的方法。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 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 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 现民族化和具体化。(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个就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 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科学的 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从感 性上升到理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 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引进先进文化思想建 设新文化。)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 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 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 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 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 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 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 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 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 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 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任务,继续 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 展进程。 两次飞跃 四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 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取 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p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既一 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 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 开放的理论体系,还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 发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开拓视 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注重加 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 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脚踏实 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 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胡锦涛向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勤于学习一是要勤于学习二是要善于创造二是要善于创造三是要甘于奉献三是要甘于奉献 授课教师:唐春兰联系方式:13768431392;370807895(QQ) ;tangchunlan170126.com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