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o河北工程大学 水电学院 水利系. 高等学校 水利水电工程 专业 5.3 土石坝的渗流分析 一、概述(一)渗流分析的任务o(1)确定坝体浸润线和下游渗流出逸点的位置,为坝体稳定、应力与变形的计算和排水体的选择提 供依据。o(2)计算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以便估计水库渗漏损失和确定坝体排水设备的尺寸。o(3)计算坝体与坝基渗流逸出处的渗透坡降,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渗透坡降,以验算其渗透稳定性 。一、概述o浸润线、单宽流量、总渗量,渗透坡降o坝体、坝基渗流状况o渗流为层流,满足达西定律。 一、概述(二)渗流分析的方法o土石坝渗流计算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流网法和电模拟法 。o解析法分为流体力学法和水力学法。前者理论严谨,但只能用于某些边界条件较为简单的情况,水力学法计算简 易,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流网法能求渗流场内任一点渗流要素,并具有一定的精度 ,但在渗流场内土体渗透系数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较难应用。o电模拟法用电流场模拟渗流场,从而测定渗流流网。o数值法(有限元法)可计算不稳定渗流和较复杂的渗流 问题。一、概述(三)渗流分析的工况o(1)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坝内渗透坡降最大,易产生渗透变形;o(2)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高水位-坝内浸润线高,渗流量大;o(3)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高水位-坝内浸润线最高,渗流量最大;o(4)库水降落时,对上游坝坡稳定不利,应确定其浸润线。二、水力学法(一)基本假定o1) 土料均质,各向同性,坝内任一点在各方向上的 渗透系数K相同;o2) 渗流属二元稳定层流,渗流符合达西定律V=KJ;o3) 渗流为渐变流,任意过水断面上各点的坡降和流速相同。二、水力学法二、水力学法(二)基本公式o应用达西定律和假定,全断 面内的平均流速等于:o设单宽渗流量为q,则:o矩形土体单宽渗流量为:二、水力学法(二)基本公式o:对任一断面x,进行积分得:o浸润线方程: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当K地K坝/100时,可认为地基是不透水的。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用一个虚拟的等效矩形体代替上游楔形体,把此矩形 体与中间段和而为一,成为第一段,下游楔形体为 第二段。虚拟土坝的上游面为铅直的,距原坝坡与 设计水位线的交点a的水平距离为L,根据渗流阻 力相当的原理,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可得:式中:m1为上游坝坡坡率;H1为坝前水深。 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1)坝身矩形渗流区段的渗流量:(2)下游楔形体的渗流量,可分下游水位以上及 以下两部分 。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2)下游楔形体, 分为下游水位上、下两部分1)水上部分坝身段与楔形体段以1:0.5的等势线为分界面,水位以下部分以铅直面作为分界面,则通过下游楔形体上部的渗流量: 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2)下游楔形体, 分为下游水位上、下两部分 。2)通过下游楔形体下部的渗流量为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 质坝的渗流计算o1、下游无排水体或设贴坡排水体的情况根据水流连续条件,联立 两式,就可求出两个未 知数的渗流量q和逸出 点高度a0。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2、下游设褥垫排水(棱体排水)的情况1)下游无水时将浸润线近似看作是以排水起点D为焦点且 通过E点的抛物线;抛物线方程:又浸润线过E点(0,H1),得: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2、下游设褥垫排水(棱体排水)的情况1)下游无水时对x=0和x=L间的渗流区域计算得过坝体单宽流量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2、下游设褥垫排水(棱体排水)的情况2)下游有水时二、水力学法(三)不透水地基上均质坝的渗流计算o2、下游设褥垫排水(棱体排水)的情况2) 下游有水时,近似认为坝内浸润线是以排水体内 坡与下游面交点为焦点的浸润线,可求得浸润线 焦点处自下游水面算起的渗流水深坝体单宽流量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1、设棱体排水的均质坝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1、设棱体排水的均质坝o渗流量:可先假定地基不透水,按上述方法确定坝 体的渗流量 q1和浸润线;然后再假定坝体不透水, 计算坝基的渗流量q2;最后将q1和q2相加,即可近似地得到坝体和坝基的渗流量。o将地基视为过水断面为T1的带出口弯段的流管 ,根据流体力学分析,弯段平均渗径长度约0.44T (T为地基透水层的厚度)。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1、设棱体排水的均质坝o坝体和坝基总的单宽渗流量: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1、设棱体排水的均质坝在距原点0为任意x处取1-1断面,对x=0与1-1断面间的坝体和坝基计算单宽渗流量。整理后得坝内浸润线方程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2、带截水槽的均质坝 设截水槽用平均厚度代替,槽末端断面渗流水深 为h,入坝处与槽末端断面间渗流量:同理槽末端断面和出坝处断面间渗流量:联求可得h,进而求得q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2、带截水槽的均质坝在槽末端断面与出口断面间任取x断面,进行渗流计算,可得浸润线方程为: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 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3、带截水槽的心墙坝取心墙与截水槽的前后 两个断面与出坝体段 三个断面进行渗流分析。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 3、带截水槽的心墙坝 心墙、截水槽段:取平均厚度进行计算。若心墙 后的浸润线的高度为h,可推导出通过心墙、截水 槽的渗流量为:通过心墙下游坝体与坝基的单宽渗流量为根据连续条件q1=q2,联立求解得h,进而求得q。二、水力学法(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4、带截水槽的斜墙坝取斜墙与截水槽的前后两个断面与出坝体段三个 断面进行渗流分析。二、水力学法 (四)有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渗流计算o4、带截水槽的斜墙坝o斜墙、截水墙段:斜墙取平均厚度,截水槽取平均厚度 1进行计算。斜墙后的浸润线的高度为h,可推导出通过 斜墙、截水槽的渗流量为:o通过斜墙下游坝体与坝基的单宽渗流量为o根据连续条件q1=q2,联立求解得h,进而求得q。二、水力学法(五)总渗流量的计算o前面计算的是通过坝体和坝基的单宽渗流量。由于 沿坝轴线的各断面形状及地基地质条件并不相同, 因此计算通过坝体的总渗流量,可根据具体情况将 坝体沿坝轴线划分为若干段。 图 土坝总渗透流量计算示意图三、流网法(一)流网的概念o 渗流场:渗流运动的水质点所充满的空间。o 流 线:水质点运动的轨迹。o 等势线:渗流场中势能相等的各点连线。o 流 网:流线与等势线组成的网格。(二)流网的特性o(1)流线和等势线都是圆滑的曲线。o(2)流线和等势线是互相正交的,即在相交点,二曲线的切线互相垂直。三、流网法 (三)流网的绘制o首先确定流网边界,浸润线和不透水地基的表面是第一 条和最末一条流线;上下游水下坝坡和库底是第一和最 末一条等势线;o其次,在浸润线和最末一条流线之间再绘出几条流线;o再次,将上、下游水头差H分成n等份,每份为H/n ,然后引水平线与浸润线相交,从交点处按照等势线与 流线正交的原则绘制等势线,形成初步的流网。o最后,不断修改流线(包括初拟浸润线)与等势线,直 至使它们构成的网格符合要求,使之成为扭曲正方形。流网绘制示意图三、流网法三、流网法(四)流网的应用o1、渗透坡降与渗透流速:在图中任取一网格i,两等势 线相距为Li,两流线间相距为Mi,水头差为H/n , 则该网格的平均渗透坡降为:通过该网格两流线间(流带)的平均渗透流速为:由于K、H,n 在同一流网中为常数,Ji及Vi大小与网 格的中流线Li成反比,即网格小的地方坡降和流速大 ,反之则小。三、流网法(四)流网的应用o2、渗流量 单宽渗流量q为所有流带流量的总和。 网格i所在流带中的渗流量为:如果绘制的网格是扭曲正方形,则:如整个流网分成m个流带,则单宽总渗透流量为:三、流网法(四)流网的应用o3、渗透动水压力 因为任意两相邻等势线的水头差为H/n ,所以 任一网格i范围内的土体所承受的渗透动水压力 为:式中 Ai网格i的面积;水的重度。三、流网法各种形式的流网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渗透变形形式o(1)管涌 在渗流作用下,坝体或坝基中的细小颗粒被渗流带走逐步形成渗流通道的现象称为管涌, 常发生在坝的下游坡或闸坝下游地基面渗流逸出处 。没有凝聚力的无粘性砂土、砾石砂土中容易出现 管涌;粘性土的颗粒之间存在有凝聚力(或称粘结 力),渗流难以把其中的颗粒带走,一般不易发生 管涌。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渗透变形形式o管涌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渗透变形形式o(2)流土 在渗流作用下,成块土体被掀起浮动的现象称为流土。它主要发生在粘性土及均匀非粘性 土体的渗流出口处。发生流土时的水力坡降称为流 土的破坏坡降。o(3)接触冲刷 当渗流沿两种不同土壤的接触面流动时,把其中细颗粒带走的现象,称为接触冲刷。 接触冲刷可能使临近接触面的不同土层混合起来。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渗透变形形式o(4)接触流土和接触管涌 渗流方向垂直于两种不同土壤的接触面时,例如在粘土心墙(或斜墙)与 坝壳砂砾料之间,坝体或坝基与排水设施之间,以 及坝基内不同土层之间的渗流,可能把其中一层的 细颗粒带到另一层的粗颗粒中去,称为接触管涌。 当其中一层为粘性土,由于含水量增大凝聚力降低 而成块移动,甚至形成剥蚀时,称为接触流土。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渗透变形形式o接触流土和接触冲刷四、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二)管涌和流土的判别o(1)南京水科院研究认为,土壤中细粒(粒径 d20时为管涌五、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一)管涌的临界坡降与允许坡降o对中小型工程及初步设计时,当渗流方向为由下向 上时,可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推算:d3相应粒径级配曲线上含量3%的粒径,mm;K土壤渗透系数,cm/s; n土壤孔隙率。容许渗透坡降J,根据建筑物级别和土壤的类型选 用,一般取安全系数K=1.52。J值还可参照不 均匀系数值选用。五、土石坝的渗透变形形式及判别(二)流土的临界坡降与允许坡降 o当渗流自下向上作用时,常采用根据极限平衡得到 的太沙基公式计算, 即:式中 G土粒比重;n土的孔隙率。JB一般在0.81.2之间变化。容许渗透坡降JB也要采用一定的安全系数,对用粘 性土,可用1.5;对于非粘性土,可用2.02.5。六、防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若抗渗稳定计算结果为JJ,则坝体可能会产生渗透变形,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土石坝防止渗 透变形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考虑:o一、是尽量降低渗流的水力坡降J,减小渗透流速和渗流力;(上堵)o二、是增大渗流出口处土体抵抗渗透变形的能力。 (下排)六、防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防渗措施设计上堵下排六、防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常用的工程措施有:o1、设置水平或垂直防渗体,以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和阻截渗流;o2、设置减压设备和盖重;o3、设置反滤层。设置反滤层是提高抗渗破坏能力、防止各类渗透变形 特别是防止管涌的有效措施。在任何渗流流入排水 设施处一般都要设置反滤层。六、防止渗透变形的工程措施3、设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