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3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5页 / 共83页
第6页 / 共83页
第7页 / 共83页
第8页 / 共83页
第9页 / 共83页
第1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 ,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 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 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 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 ,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 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愤然离去。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解析】 “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 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 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 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 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答案】 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 可”“多么” 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代词,译为“其中” 代词,译为“你的” 代词,译为“那”或“我们” 代词,译为“它的” 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 是” 代词,译为“它们” (羊) 代词,译为“那” 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 要” 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参考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 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只吃吃,饱饱口福 。”狼说: “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 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 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 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 ?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 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 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 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 。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 。 文言文中,连词 、介词、副词、助词、 叹词 都是虚词,代词也被看作虚词。 从意义上看,实词 的意思显得实在具体 ,能表示名称、动作、状态等;虚词表 示实词 (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 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可以用现 代汉语 的词语 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 功能上看,各类实词 分别能充当句子的 主语、宾语 、定语、谓语 等;虚词有的 能充当状语(副词),有的与实词组 合充当 状语、补语 (如介词),有的起连接词语 或句子的作用(连词 、结构助词),有的起 标志作用(如宾语 前置的标志)。 1虚词分类 (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以常用词性 为标准) 代词:之、何、其 副词:乃 连词 :而、且、与、则、若 介词:因、为、于、以 助词:焉、乎、也、者、所 (2)关联虚词 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 :因、则、而 连接词或词组 的连词 :而、以、与 连接词或词组 的介词:于、以、乎、 与、为 (3)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 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 ,译为 “莫非”“莫不是”。 否则:“不是这样 ,就”的意思。 何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 前,表示程 度之深的副词,译为 “多么”。 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恐 怕”,与“乎”构成反问语 气。 以上双音节虚词虽 在历届高考中未设题 考查,但在文言阅读 考查材料中时有出 现。掌握它们,有助于理解文意。 2准确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1)语境推断 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 化较为 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必须结 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 2008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C项“乃能屈志 戎旅”中的“乃”易误解为“于是”,而结合 上文“幼有业尚”和下文“既从神武之师, 自使懦夫有立志”可以看出,此处转 折之 意明显,应作“竟然”讲。 (2)词性界定 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 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 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08年高考福建 卷第4题A项句“因载而与之俱归”中“之 ”用在介词“与”后作宾语 是代词,而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之”用在主 语和谓语 之间,用法显然不同。 (3)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 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 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词义 和用 法。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以”和“而”相对,可见这 里的“以”是连 词,相当于“而”。 (4)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如“也”,句末助词,表判断、陈述、疑 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 气的作用。 (5)关照全句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 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 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 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 如“之”字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中用于主谓结 构,表示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而在“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句中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这两个“之”均为助词,只能从语法作 用上把握。 (6)分析搭配 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 了它的用法。如“以”字的用法有一个规律 ,即“以”后面是名词、代词,“以”为介词 ;“以”后面是动词 ,“以”为连词 。如 兰亭集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中“以”与 后面代词“之”构成介词结 构,表原因; 在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 其难也”中“以”用在动词 前,为连词 表目 的。 (7)代入检验 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 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 准确 。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 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 么”替代,若判断为转 折关系,则可用“ 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 通畅,则说 明判断不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 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 经) 1与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 ) 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生 C此乃勇士也 D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解析】 例句中“乃”是副词,就。A.代 词,你的;B.就;C.判断词“是”;D.副词 ,竟然。 【答案】 B 【参考译文】 洪水滔天,鲧偷天帝的神土来阻挡洪水, 没有等待天帝的命令。天帝派天神祝融在 羽山郊外杀了鲧。鲧从肚子里生儿子禹。 天帝于是命令大禹最后铺土来安定全国土 地。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 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 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 则人谁肯固矣!”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 )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 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 琵琶行 【解析】 B项的“为”是动词,译为“作、 做”,其他三项中的“为”均为介词;A项的 “为”译为“被”;C项的“为”出自项脊轩 志,译为“对”。D项的“为”,译为“替、 给”。 【答案】 B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令李侃, 不知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你, 是本地县令。叛军来到就应当守卫县城, (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 是你的职分。你如果逃跑,那么谁还肯坚 守呢!”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 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 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 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 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 自左传) 【注】 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 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 ,郑 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不知木 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 真 是吾师也 A B C D 【解析】 为“这”;表示判断,“ 是”;为“对,正确”。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 ”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 【解析】 D与题干中“于”都解释为“在 ”。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 【答案】 D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 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 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 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 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 ,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 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 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 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 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 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 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 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 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 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 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 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 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 为寡人戒。” 5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解析】 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 ;故:所以。 【答案】 B 6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惟其言而莫之违 援琴撞之 是非 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A B C D 【解析】 都是代词,其中“莫之 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是助词“ 的”。 【答案】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 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 “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 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 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 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 中“愚以为宫 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解析】 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 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 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 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答案】 D 【参考译文】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 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 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 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 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 :“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 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 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 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 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 为我的借鉴。”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 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