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一 介词、连词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一、介 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词组,作 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方向、对象、方式、处所、 时间等的词。u古汉语介词词组作补语的机会多战于长勺。(曹刿论战)u古汉语介词的宾语可以前置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u古汉语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1、于(於、乎)“于”是“吁”的本字,本义是口出气。假借来表示存在义, 并虚化为介词。“於”本义是乌鸦,“乎”是“呼”的本字。上古均与 “于”音近(于,匣母鱼部;於,影母鱼部;乎,匣母鱼部), 假借为介词“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诗经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开放。 u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国语句践灭吴) u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 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蠹)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u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赵氏求救于齐。(触龙说赵太后)u引入比较的对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庞涓恐其贤于己。(史记孙膑)u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郤克伤于矢。(鞌之战)动词,存在引入处所引入时间引入对象涉及的对象比较的对象行为主动者2、以(耜)“以”本义是“用、使用”,动词。后虚化为介词 。u引入行为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实物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墨子法议)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u引入行为动作所依据的抽象条件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荀子非相)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制造牌位,殷人以柏制造牌位。u引入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起义)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u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动词,用工具、材 料等实物抽象的 条 件资格 身份 地位原 因u引入从事行为动作时的资格、身份、地位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西门豹治邺)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 3、为(wi)爲“为”的本义是“劳作、从事、做”,动词。后虚化为介词。子产是以能为郑国。(左传襄公十一年)子产是以能为郑国制定政策。u引入行为动作服务的对象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 苦为河伯娶妇。(史记西门豹治邺)u引入行为动作关涉的对象太子怒,入,为王泣。(史记大宛列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u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阍人为君在,弗内也。(礼记檀弓)u引入行为动作的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孟子告子)u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夫山木为良匠所度。(文心雕龙)动词,做服务对象关涉对象原 因主 动 者目 的二、连 词用来连接词、词组、句子以及段落,表示连接部分各种 关系的词。1、与(與)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再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则与(樊哙)斗卮酒(鸿门宴)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u“与”用来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表示并列关系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语越语)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 法志)u连词“与”和介词“与”的区别介词“与”常引入行为动作的伴随者,其前后的成分不是 并列的,有主次之分。介词: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连词: 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2、而说文:“而,颊毛也,象毛之形。”段玉裁注: “而,须也,象形。”又:“引申假借为语词。”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麟之而。(考工记梓 人)髵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表顺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五蠹)表逆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吕氏春秋察今)u偏正结构中的“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是一种顺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夸父逐日) u联合结构中的“而”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 质或行为的联系。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苏轼韩文公庙碑)人而无知,与木何异?(范缜神灭论)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u主谓结构中的“而”表示转折或假设,是一种逆接。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三)表示转折时,可译为“却”。如:表示假设时,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如:3、则说文:“等画物(按等级区分事物)也。从刀从 贝,贝,古之物货也。”段玉裁注:“引申为法则,假借为 语词。”宋戴侗六书故:“刀、贝,古之货币也,轻重 有则,故取义焉,因之为法则、典则。”“则”古音精母职部,“即”古音精母质部,二字音近。 故“则”假借为“即”,有了连词的用法。u表两件事情时间上相承至则围王离。(项羽本纪)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u表两件事情因果、情理上的联系 民贫则奸邪生。(晁错论贵粟疏)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苏轼日喻)u表假设,有“如果”、“假如”的含义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 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史记项羽本纪)u表示发现,有“原来已经”的意思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子路从而后)u表让步关系,有“虽然”、“倒是”的含义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 4、之之介词说马建忠、黎锦熙、王 力助词说张之强、朱 星 等连词说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的同它前面的词或词组结合成 名词性词组,可以作句子的各种成份, 的字的附着性很强 ,而之字只能用在定语和中心语的中间,中心语不能没有, ”又:“之和 的的语法作用并不是一样的, 之字的作用倒 是同连词与比较类似,连词与是在联合结构中,连接前后 并列的两个成份,而之字却是用在偏正结构中,连接定语和 中心语,因此,应归到连词一类。”张之强文言语法基本知识:“助词之,主要用法有 四种,即:用在名词和它的修饰语之间,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用在语末。”u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u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他笑了。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他的笑傻傻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