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康市明珠学校 吕惠平陶弘景陶弘景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 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 ,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 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 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 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 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 人又称之“仙人”。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 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 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 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 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 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 ,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 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 的鉴赏意义。陶弘景陶弘景山川山川/ /之美之美, ,古来古来/ /共谈共谈. .高峰高峰/ /入云入云, ,清清 流流/ /见底见底. .两岸两岸/ /石壁石壁, ,五色五色/ /交辉交辉. .青林青林/ /翠翠 竹竹, ,四时四时/ /俱备俱备. .晓雾晓雾/ /将歇将歇, ,猿鸟猿鸟/ /乱鸣乱鸣; ;夕夕 日日/ /欲颓欲颓, ,沉鳞沉鳞/ /竞跃竞跃. .实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 .自自 / /康乐康乐/ /以来以来, ,未复有未复有/ /能与(能与(y y )其奇者其奇者.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四时俱备 能与其奇者沉鳞竞跃 ( 消散 )( 坠落 )( 都 )( 参与,这里指欣赏 )(鱼)(争着)(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 .翻译下面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 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 了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 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 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 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 景色了。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 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 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 化,动静的结合等。 一 欣赏课文 揣摩妙点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 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 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默写课文 2.摘抄并背诵描写祖国壮 丽山河的诗词文章,看谁积 累的多.谢谢指导永康市明珠学校 吕惠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