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 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 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关于作者与作品现代诗人,山东人1933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时有 从军行泥淖集等,以后出版 了泥土的歌十年诗集等。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 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 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臧克家(19052004知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已经够了。”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本名家骅“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诗人新诗集红烛 (1923)、死水 (1928)是现代 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 留学期间创作组诗 七子之歌,表 达了深挚的爱国之 情。学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 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 作有神话与诗、唐诗 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 、诗经、庄子、 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究(后汇成“新义”),被郭 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民主战士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 战蓄髯八年。1943年 以后,面对国民党统 治的日益腐朽,拍案 而起,走出书斋,投 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 刺杀身亡。检查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 年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qiomwjioqi l hjingy hnkujing piodidu衰微:赫然:潜心贯注:慷慨淋漓:(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 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 写的。“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 巨人,行的高标”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 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 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 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 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个 部分 :3.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读析前半部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 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 话起什么作用? 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 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朗读,释义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 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 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 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 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 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 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作诗的 兴趣起,发 越抬头看, 越觉得高。 弥,更加。越用力钻 研,越觉 得深。雕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 手。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 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 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 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 化的深入研究。“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 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 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 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 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 救国。“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 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 ? 本来是叙述语言,讲闻一多正在研究 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 ,而精心选用了“钻探”,这是比喻 ,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 刻苦钻研精神。并且句式也变成“向 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 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 热情的称赞了 朗读,释义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 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 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 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 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穷,尽。一年到头劳 苦不息。出自韩愈的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 晷,恒兀兀以穷年。 眼睛不暗中看一 看家里的园圃, 形容专心致志。空闲解释: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 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 况等; 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 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 过的病等;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 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 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 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 走出了第一步。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是什 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 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 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 ”一脉相承。“目不窥园,足不 下楼”,“头发零乱”“睡 得很少”这些细节,表 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表现他治学的刻苦。解释: 群蚁排衙 衙(),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 仗,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 成行。 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 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好像群蚁排衙。朗读,释义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 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 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 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 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 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 人注目的事物突然 出现。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 ,常常半个月不下楼 ,人送雅号:何妨一 下楼。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 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 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 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 心。 、两段起什么作用? 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 卓越的成绩。1 作者举了哪三部著作表现闻一多先生在 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 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 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 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 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读析后半部分朗读 思考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 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而且一反既往了。 迥jing,远。 差得很远,完 全不同。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 一样。 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 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再“说”。而是把 “说” 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 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 ”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 ,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 动完全一致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 一多的“做”? 搞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 参加游行示威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 生的什么品格? 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 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归纳 整理整体把握: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 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 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 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 说这样选材的好处。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 各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从 学 者 到 斗 士前 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路而潜心学术,取得 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后 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 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 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卓越的学者 、 言行一致的 志士 伟大的爱国 斗士第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 很少”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 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 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 在目,触手可及。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 )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 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 出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对偶句: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1、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2、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 有节奏感。3、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 力,富于音乐美。1. 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 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 ,作者选取了以下材料来证明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和详略。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 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 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 写。、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 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 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 的好处。三本书 (学者)三件事 (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讲究典型 性,以少 胜多。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 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 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 了。 学者 (1-7)革命家 (8-18 )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说了就做 说(言)做 (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2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