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第第12 12 课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考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历史情境: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 一石激起千重浪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一 一石激起千重浪伟大的历史转折历史认识: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必修三) 国内背景:国际背景: 经济全球化趋势(必修二) 思想路线:(必修二、必修三)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必修二、必修三)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 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政治路线:法制建设方针 :(必修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意义:一 一石激起千重浪伟大的历史转折历史认识: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会议议名称时间时间主要内容历历史意义义八七会议议 (必修一 )1927年清算了陈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倾错误 ;确定 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动统 治的总总方针针是由大革命失败败 到土地革命兴兴起 的转转折点 七届二中 全会(必 修三)1949年工作重心由乡乡村转转移到城市,以 恢复和发发展生产产事业为业为 一切工作 的中心十一届三 中全会( 必修二、 必修三)1978年工作重心转转移到经济经济 建设设上来; 改革开放的伟伟大决策新中国历历史上的 重大转转折,实实行 改革开放和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义道路的起点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的转移二、沉舟侧畔千帆过经济体制改革 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改革的定义:改革的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情境: 材料一:1975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 夏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干了一年的 活,糊不了三天嘴巴。社员严金昌在集体劳动之后种了 点粮食,养了两头猪,被当做新资产阶级分子批了几个 月。第二年他只好带着老婆孩子到南京讨饭。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三: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和安徽省委 书记万里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争论,万里回答:“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万里所说的“阳关道”和“独木桥”分别指什么? (2) “阳关道”和“独木桥”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农村所走的这两种不同模式,产生了怎样不同 的结果?包包包包 好 好好好好 包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1)经营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管理体制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 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二、沉舟侧畔千帆过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认识:重庆钢铁公司有两台蒸汽机,是清 末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1982年还在 使用。公司希望用电动机替换,需要 475万元。重庆钢铁公司从1965年就向 上级打报告申请,到1982年还未被批 准。17年间仅多消耗掉的能源和维修费 就达3000多万元。束缚城市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有哪些具体表现?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情境:1985年,熊猫电子集团引进日本技术,生产18寸彩电。 1992年熊猫与瑞典爱立信等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家合 资企业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 1997年落后的国有体制使熊猫集团连续亏损。 1999年熊猫集团从电子工业部脱离,改制成有限责任公 司,同时进行工资改革。 十五期间,熊猫集团累计营业收入1200亿元, 2006年熊 猫电子集团位列“中国软件百强”第六名。哪些措施搞活了南京熊猫 集团? 改革前改革前改革措施改革措施管理体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管理体制 所有制所有制单单单单一的公一的公 有制有制经济经济经济经济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平均主平均主义义义义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认识: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 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政企分开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简政放权, , 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二、沉舟侧畔千帆过经济体制改革 是什么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 三、东方风来满眼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历史情境: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 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 力,加速经济发展。” 岳麓版必修二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东方风来满眼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历史情境: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 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 力,加速经济发展。” 岳麓版必修二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1、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2、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 4、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5、21世纪初基本建立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的?意义历史认识:三、东方风来满眼春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考练兵(2008江苏卷)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 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 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 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 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 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 (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 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 2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 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 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案: (3)思想:1992年南方谈话。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共同之处:都是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启示:经济政策必须符合具体国情。1分0分2分1分高考练兵(2008江苏卷)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 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 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 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 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 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 (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 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 2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 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 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案: (3)思想:1992年南方谈话;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共同之处:都是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启示:经济政策必须符合具体国情。1分0分2分1分高考模拟: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 国情的发展道路。史学界最近有一种观点, 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历史大致按 3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30年是民主 革命阶段,第二个30年是过渡探索阶段, 第三个30年是改革开放阶段。 在三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 了怎样的革命或发展道路?又分别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对你有何启示?中国30年国民生产总 值增长图国庆60周年阅兵史学新观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 模式即“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 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 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B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 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 “有利时机”指的是( )A国内改革受到重重阻力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C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C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前往凤阳县 小岗村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说:“我要明确告 诉乡亲们,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 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 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 不正确的是 (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 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 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 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D百家争鸣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 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其特征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 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 很强的调控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