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节 主要经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二、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三、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四、美国红栌的组织培养技术五、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技术蔡艳丽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一)培养意义菊花的繁殖可以用播种法、扦插法、分株法、组织培养法。在种苗生产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扦插和组培。由于菊花的病毒病种类比较多,而且危害也较为严重。使用扦插繁殖苗,容易引起病毒病的扩张和蔓延,因此茎尖脱毒培养和组培快繁生产母株植株,再生产扦插苗的技术,对优良品种的脱毒和复壮有重要意义。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2.外植体的清洗、消毒与接种 3.初代培养 4.增殖与继代培养 5.生根和移栽 二、培养程序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以花序轴为外植体时,选取具有该品种典型 特征的,饱满壮实的花蕾,最好是将要开放而没有 开放的花蕾,这时花瓣外好象有一层薄膜包围着, 里面仍是无菌的,采回实验室后做表面消毒,便于 无菌条件下剥离出花序轴。2.外植体的清洗、消毒与接种材料初步切割后,用洗衣粉水漂洗,再用自来 水冲净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其放入70%75%的酒 精中浸润30 s,转入2%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815 min,并不时摇动,最后于无菌水中漂洗35次后 待用。茎段从两端切去一小段;花蕾须剥去花被, 用中部花瓣或花序轴接种。3.初代培养在2426,每天1216 h,光强 1 0004 000 Lx条件下 ,外植体经培养后,一般1020 d茎尖处可分生出新芽,茎 段的叶腋处也会萌发出新芽。而花蕾外植体经过1520 d的 培养,会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2030 d的培养,愈伤组织 就会分化出较多的丛生芽 。4.增殖与继代培养将从以上外植体诱导分 化出的单芽或丛生芽,分切 成数段或数块放入增殖培养 基中继代培养。开始分化率 和分化苗的数量都较小,随 继代次数增加,分生苗很快 就能够增多起来。增殖方法还有:用产 生的嫩茎为材料,培养其长 到一定高度时,将嫩梢剪成 一节带一叶的茎段,然后插 入MS或MS+NAA0.1 mg/L的 培养基中培养,45周后, 腋芽即生长成小植株,再照 上述方法切剪茎段,重复培 养,从而达到快繁的目的。5.生根和移栽菊花无根苗生根一般较容易, 通常在增殖培养时久不转瓶, 即可生根,但这种根的根毛较 少或无,不利于将来移栽和生 长,所以常用下列方法处理:(1)无根苗的试管生根 ,切取3 cm左右无根嫩茎,转 插到12MS+NAA(或IBA)0.05 mg/L的培养基中,经10 d左右 即可生根,然后移栽驯化。(2)无根嫩茎直接插植 到基质中生根。剪取23 cm无 根苗,插植到珍珠岩或蛭石的 基质中,基质事先用生根激素 溶液浸透,l0d后生根率可达95 100。6.出瓶苗的过渡管理菊花的有根苗移栽成 活容易,将有根的植株从 瓶中用镊子轻轻夹出,洗 净根部黏附的琼脂,栽入 蛭石基质中。然后加设小 拱棚以保湿,随着幼苗的 生长,逐渐降低空气湿度 和基质含水量,转为正常 苗的管理阶段。移栽前期 将空气湿度保持在75% 85%之间,遮光率为40% ,环境温度控制在20 26,就可使试管苗在 20d左右移栽成活,并长 出新根新叶。分化芽二、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一)培养意义蝴蝶兰属于兰科、蝴蝶兰属,为多年生热带花卉,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受喜爱的洋兰之一。蝴蝶兰的繁殖大多采用分株的方法,得到种苗量少,不能满足栽培的需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蝴蝶兰种苗,实现“兰花工业”是目前繁殖率最高、种苗质量最优秀的方法。(二)培养程序1.外植体的选择 2.外植体的处理、接种与初代培养3.增殖与继代培养 4.壮苗与生根培养 5.驯化移植 二、培养程序1.外植体选择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外植体有茎尖、茎段、叶片、花 梗腋芽、花梗节间、根尖等,各部位都能诱导成功, 只是难易程度不一。用花梗腋芽或花梗节间作外植体,容易诱导,外 植体表面灭菌成功率高,是最合适的外植体取样部 位。2.外植体的处理、接种与初代培养花梗腋芽的培养:剪取整枝花梗,清水冲洗30 min ,将花梗剪成长约23 cm带腋芽的切段,用无菌吸水 纸或纱布吸干水分,带入无菌操作室按无菌操作程序 进行接种。先用70%的酒精溶液浸泡30 s,再用0.1%的升 汞溶液浸泡810 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8次,接 种在MS+BA 3 mg/L的培养基上,可使腋芽萌发为丛生 芽。取生长期在45 d以内的蝴蝶兰花梗,经无菌操作消 毒后,(消毒方法同花梗腋芽)斜切成11.5 mm厚的薄 片,平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428,光照强 度500 Lx,每天光照16 h培养。培养基用1.2倍的V&W无 机盐配方,加肌醇100 mg/L,维生素B1、B6和烟酸各0.5 mg/L,BA1 mg/L,蔗糖2%。形成原球茎快而多。花梗节间的培养:3.增殖与继代培养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基以MS+BA 5 mg/L +NAA 0.1 mg/L的增殖效果最好。在不含或只含低浓度BA 0.10.5 mg/L的KC或MS培养基上培养约40 d后,原 球茎表面分化一些绒毛状物,进而分化出芽。大约3 个月就可以发育形成完整小植株。花梗腋芽诱导出丛生芽后,接种于继代培养基13MS+NAA 0.5 mg/L+ BA110 mg/L(pH5.6左右),每4050 d继代1次,增殖倍数23 倍。4.壮苗与生根培养将分化形成的完整小植株移入壮苗培养基 MS(KC)+NAA 0.1 mg/L+10%香蕉汁中。培养1个月后, 平均每株有4条根、4片叶片,植株生长健壮。当小苗 高达34 cm时,转接到1/2MS+IBA0.5 mg/L的培养基 上进行生根培养,约3个月转移一次新鲜的培养基,生 根率可达100%。当试管苗具有34条粗壮的根、株高 达到78 cm时,可以移栽。将试管苗带瓶移出培养间,放置于温室中炼苗, 15 d后打开瓶盖,每天早、中、晚各喷水一次,保证 足够的湿度。3 d以后,用镊子将小苗轻轻夹出培养 瓶,洗净根部培养基。可先用1 500倍的多菌灵药液 浸泡510 min,然后以水草包裹蝴蝶兰根部,将其 定植于穴盘中。定植前依叶子长度及根的生长状况进行分级, 将大小近似的苗栽植在同一规格的穴盘中,以便日后 管理。环境温度保持2528,保持湿度85%左右, 防止阳光直射。当新叶长出、新根伸长时,每周1次 叶面喷施0.3%0.5%KH2PO4溶液追肥,成苗率可达 95%以上。5.驯化移植三、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大花蕙兰常规的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系数低且速度很慢;大花蕙兰结实极少,只 有在母株周围播种才可自然萌发,而且发芽率及成活 率极小,故用常规的繁殖方法不能满足栽培的需求。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大花蕙兰种苗,是目前生产中 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二)培养程序1.外植体的选择与接种2.初代培养3.增殖与继代培养4.壮苗与生根培养 1.外植体的选择与接种用于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有茎 尖、茎段、芽体等。芽体经过消毒后,在无 菌条件下剥出茎尖,接种于启动培养基上。2.初代培养将茎尖接种在MS+BA 1.0mg/L+NAA0.5mg/L 的诱导培养基上,25d左右外植体周围开始出现 许多白色、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继续 培养则由白色逐渐转为绿色,即为原球茎。3.增殖与继代培养将原球茎转至12MS+BA2.05.0mg/L+NAA0.5 1.0mgL+活性炭0.5%的增殖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 养,在几种培养基上都能快速增殖,同时分化出丛 芽,形成原球茎与丛生芽同时存在的现象。4.壮苗与生根培养将2cm左右高的茎芽从原球茎团块上切下, 接种到1/2MS+ BA1.02.0mg/L +NAA0.1 1.0mg/L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上培养,茎芽2周后开 始生根,叶片伸长、植株增高;1个月后可长成 高5cm以上的完整植株。当瓶苗有34条根,且根长达23cm时,将培 养瓶放置于有明亮散射光的温室进行炼苗,15d后 即可打开瓶盖再放置23d。移栽前洗净苗根部的 培养基,移栽于预先消毒过的基质中。大花蕙兰 对基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泥炭土与蛭石的混合 物、碎陶粒、水苔都可作为基质,小苗移栽后, 只要注意保湿、通风,就能正常生长,1个月后每 周浇一次稀释的营养液,移栽成活率可达95%。5.驯化移植准备移栽兰花苗(一)培养意义美国红栌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是美国黄栌的变种类型。该植物属珍稀种类,数量甚微,目前,全世界主要采用嫁接的传统方法进行繁殖,或者用扦插、根插、分株和埋干出苗等繁殖,但这些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容易传播病虫害。四、美国红栌的组织培养技术1.外植体的选择与接种2.初代培养 3.增殖与继代培养4.壮苗与生根培养 5.驯化移植(二)培养程序以幼枝切段为外植体:取直径为 5 15mm的当年枝条,整理成长度为22.5cm左右 的小段。表面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1.外植体的选择与接种外植体接种到诱MS+BA0.5mL+NAA0.1mg L上,置252培养间进行培养。15d左 右即可萌发出嫩芽。2.初代培养将长出的嫩芽剪取下来,转接到增殖培 MS+BA1.0mgL+NAA0.1mgL上进行继代 培养,增殖系数可达到4以上。3.增殖与继代培养壮苗培养基为MS+BA0.25 mgL +NAA0.2 mg L上,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了3周4周的无根苗的茎切割成长度为0.5cm1.0cm的切段。壮苗培养基上小苗生长至23cm高时,转接 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上,经10d左右 茎基部切口附近即开始陆续长出不定根。再经10 15d培养,即可成为根系发育良好的完整试管 小植株。4.壮苗与生根培养移栽前洗净苗根部的培养基,移栽于装 有蛭石的营养钵中,然后加设小拱棚以保 湿。移栽前期将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之 间,温度控制在2025,试管苗大约在1个 月左右可长出新根新叶,移栽成活率可达90% 。5.驯化移植我是马铃薯(一)培养意义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喜冷凉草本块 茎植物,是世界第四大作物。由于长期的块茎繁殖,使马铃薯的病毒危害特别严重,直接影 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国内外脱毒种薯产量还 远远不能满足种植脱毒马铃薯的要求,在国内 脱毒薯的种植面积一般仅有当地马铃薯的10 50%,因此脱毒马铃薯的培育与繁育仍有着广阔 的市场空间。五、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技术1.获取外植体材料2.外植体消毒与接种 3.初代培养4.无病毒苗的鉴定(二)脱毒技术直接从田间采下68cm的顶芽或腋芽,置实验 室的营养液中生长,23周后除去顶芽,以促使 腋芽生长,当腋芽长至12cm时,切取腋生枝作 为外植体。可选择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薯块,在室内播于 土箱、沙箱中进行无菌发芽,叶未充分展开时就 可剪取粗壮顶芽为外植体。1.获取外植体材料 剪取12cm长的芽,剥去易除叶片,在自来水 下冲洗1h左右,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灭菌。 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进行仔细剥离,剥去 幼叶和叶原基,露出圆滑的半球形生长点,用解 剖刀仔细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0.2 0.3mm),迅速接种到培养基上。2.外植体消毒与接种茎尖在MS+BA0.5mgL+NAA0.1mgL+2%糖( pH5.8)的培养基、温度2125、光强2000 3000 Lx、光照时间12h/d的条件下,接种后23 周形成愈伤组织,45周出现绿色芽点,36月 长成23cm小芽。3.初代培养指示植物汁液鉴定 在马铃薯的病毒鉴定中,汁液鉴定是最常用 的方法,病毒、病毒和纺锤块状病毒很容易 通过汁液来接种。指示植物嫁接鉴定法 嫁接方法有枝条嫁接和块茎嫁接两种。4.无病毒苗的鉴定 1.直接移栽利用块茎繁殖 把少量无病毒小苗直 接移入无虫网室的土壤中,利用产生的块茎继续繁 殖。将经过56次繁殖的无病毒块茎作一级原种供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