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远景设计研究院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 (专注 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 1 “小聚居”村镇化的逻辑城镇化与村镇化结合,会更有益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为村镇化的收益成本比要高于城镇化的收益成本比。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选择在农村居住而在城市打工赚钱,是一种颇有吸引力的生产生活模式,而且这种生产生活模式的“费效比” ,要好于在城市打工赚钱并在城市定居的模式。在城市打工赚钱的农民朋友,有多少愿意在城市定居,又有多少赚了钱后仍会回到农村老家去。每年春节,农民工几乎全部都要返乡过节,这几年,返乡后不再回到城市的年轻农民工越来越多了,因为在城市打工虽然收入多一些甚至多许多,但生活费用也要贵一些,甚至贵许多,只有牺牲生活质量,才能有节余积攒。但要买下房子在城市定居,对多数人来说,这些积攒的钱又太少了;若能在家乡找到事做,即使收入少些,由于可常回家,便免去了住房等费用,还可享受天伦之乐。 很多人认为,是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这是个原因,但不是重要原因。农民如果没有钱在城市买房子,就只能是城市过客。有人提出,如果国家制定政策把农民老家的“小产权房”变成可交易的“大产权房” ,农民卖掉农村房子在城市买套房,问题就解决了。但有卖必定有买,买卖只是产权易手,住在农村的人口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并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从购房的情况看,能在城市买房的是农村的“有钱人” ,是少数人,其中许多是“投资性购房” 。所以,参与到城镇化过程的农民人数一定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实际上要少很多。 能否考虑通过大幅提高农民工收入来解决城镇化问题呢?根据“替代原理” 远景设计研究院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 (专注 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 2 ,劳动力工资成本上涨,替代的方法便会出现。比如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工资低的地区和国家,比如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减少劳动力使用等等。劳动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 “替代原理”发挥作用也是必然趋势。但远景设计研究院的砍伐是:产业不仅流向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开始撤回到当初转移出来的发达国家。这告诉我们,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来促进城镇化,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很难做到的。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由分散走向聚居。人口聚居为国家现代化提供了诸多便利,像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好处一样,城镇化会演化出新的工作岗位,社会分工由此而深化,许多改善生活和方便生活的组织和设施由于聚居带来的成本分担而变得可行,生活会由此更为便利和丰富多彩。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不过,由于大量涌入城市打工赚钱的农民无法改变高生活成本与收入不足的差距, “大聚居”对许多进城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越是大的城市,越是不可选择。 “小聚居”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小聚居”就是村镇化。村镇不仅聚居规模不如城镇,而且性质上也很不同。它是“离土不离乡”的小规模人口聚集, “半城半农” ,亦工、亦农、亦商“小聚居”从规模上虽然不足以引起较为彻底的分工,但农工商结合却足以在收入少于城镇情况下,过上不低于城镇幸福指数的生活。目前阶段的中国人“安土重迁” ,即使村镇的收入次于城镇,从各方面综合权衡,许多农民依然会选择村镇聚居。 当今世界稍大一些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都存在“大城市病” ,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工商业等的发展不足以给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提供较高收入水平的就业岗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唯有城镇化 远景设计研究院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 (专注 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 3 与村镇化结合,通过村镇化建设,使村镇的人们能过上像城镇般的生产生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