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普及性 ”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2.幼儿园“教养并重 ”,小学 则“ 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小学与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有何不同?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配备 2 至 3 名教师,其中 2 名是带班教师,另 1 名是保育员。从教师的具体分工来看,一般两位教师每天各负责半天,上午班、下午班进行轮换。当然,也有一些运动、学习等分组性的活动,两位教师会同时进班。保育员主要负责本班活动室的环境、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卫生工作,并管理幼儿的生活等。因此,在幼儿园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工作人员为 3 人,即 2 教 1 保,而且,人员基本是固定的。在小学,师资配备有很大的不同。每班会有一名班主任,或者还配有副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小学一年级一般开设多门课程,每门学科会有 1 位教师任教。因此,孩子一进入小学,可能一下子要与多位新教师接触。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适应上2的困惑。家长也要关注、重视这一情况。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有怎样的态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是其成长的契机。所以,面对幼小衔接中的种种问题,您既要予以重视,但也不要过分焦虑。建议您: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当您在关心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分的同时,也请关注一下自己的言语与态度。千万不要用“ 上小学就要收骨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 :“你真的长大了” “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三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你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让孩子自己起床、吃饭、收拾房 间、整理物品等,学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3.面对问题,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您应耐心倾听他的述说,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如:“你真有毅力呀!”“你做得不错,但如果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你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但不要包办,也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如:“你为什么每件事都做不好呢?”“你真是不争气”等等。每一个孩子都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步着,在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他更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请呵护孩子这个成长过程吧。入学前,家长应该有怎样的心理准备?孩子入学前,要经历幼小衔接的适应过程。需要经历这个过程的,除了孩子以外,还有您孩子的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以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您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下面,给您一些建议:1.告诉自己即将是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了,并积极获得与之相关的经验积累。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作为小学生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32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的入学做充分准备。孩子要入小学了,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温习功课、休息,这些都要安排好相对稳定的时间。因此,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您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3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进入小学后,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您需要镇定而理智地分析情况和原因,找有经验的朋友或老师商量。千万不要将压力转嫁于孩子,让他做您的“ 出气筒”。您应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和他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这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4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孩子,扬长补短,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作为家长您应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您还应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一下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来帮助其扬长补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相信您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孩子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您就不会太急躁,可以从容地应对了。孩子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对于孩子来说,入小学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一般,孩子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生活方面的不适应。如:在校内课间十分钟的安排以及用餐、用厕、饮水等问题的自我管理。又如 :对要在规定时间内到校、离校等作息时间方面的不适应。第二,是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对小学每天带好要用的物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和任务意识方面的不适应。第三,是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有的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有的甚至会觉得小学老师挺严厉的而不太主动亲近老师,影响了孩子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4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往往特别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但请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内容,可以提供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1)孩子是否 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 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 热自己穿脱衣服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 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 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进步得怎样了。从中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请记住,绝不要期望任何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就完全达到所有这些要求。入学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制订暑假计划?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是幼小衔接过程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时段,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您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暑假计划,让孩子养成初步的规划意识、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暑假计划的制定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需求、生活作息特点等。与使其一同制定一个使其乐于接受的“ 暑假计 划书” 。在共同制 订计划时,可以: 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与老师的建议。之后,让孩子自己策划署假的内容,并通过画图等方法来表达。家长可提出合理建议,完善孩子的想法。如:有位小朋友就提出暑假中“看电视要少于 180 分钟”“要学会跳 长绳”等目标,爸爸妈妈也提出了“ 要练习钢5琴”“ 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等要求。在与孩子一起制定暑假计划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1.暑假计划书的制定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2.暑假计划要有可行性。不要将计划定得太满,目标定得太高。当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提前或滞后的情况时,也可以调整计划以适应实际的需要。3.暑假计划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挑战性。如:不喜欢开口的孩子,可让他制定“接听家中 电话的计划” ,从每天接听一两次逐步 过渡到全部来电的接听。并使其能通过努力去完成计划。暑假计划书制定后,家长应在整个假期中通过鼓励、提醒等方式,督孩子自学控制时间,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入学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入学前,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1.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小学陌生的环境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焦虑。 为减少孩子刚入小学时的陌生感、焦虑感,您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当年上小学时的趣事。您还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或孩子自己即将进入的小学参观,观察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景,认一认小学的校名和门牌号、小学的升旗仪式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2.萌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和憧憬。孩子在入学前夕,会对入小学产生一种兴奋感。家长可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兴奋心情转化为对上小学的愿望与憧憬。比如,可和孩子玩“倒计时”的游戏。在挂历或台历上圈出 9 月 1日的上学日期,每天算算离上小学的天数。随着时间的日益接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会越来越强烈。又如,可带孩子去超市挑选心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崭新的书包、漂亮的文具,可萌发孩子入学的兴趣和愿望。6再如,可以和孩子玩“上学”的模拟游戏,家长扮演老师,孩子扮演一名小学生。让孩子背着书包扮演小学生上学的情景,并表演“ 老师好”、 “同学好” 、“起立”、 “请坐”等对话,以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自豪感。3.鼓励孩子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从幼儿到小学生,意味着角色意识的一大转变。为了尽早唤起孩子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称呼孩子“某某同学” ,促进他形成做小学生的角色意识。还可利用日常生活契机,正面强化孩子做“ 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如 “你人长高了,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祝贺你” 。“你能自己整理学 习用品了,真能干,像个小学生的样”。总之,您应多动动脑筋,多创造机会,用各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疏导孩子入学的紧张,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为孩子的入学做好心理准备。暑假中,家长怎样帮助孩子作好体能准备?入小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因此,您要充分重视这个暑假里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尤其要帮助孩子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首先,应调整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的生活应有规律。在保证孩子每天有 10 小时左右睡眠时间的同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并养成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其次,加强身体锻炼。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是学习的基础。您可定时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体育游戏,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等。让孩子在体能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者,您还要重视给孩子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长尽可能在正餐时让孩子吃饱吃好,不给孩子过多的零食,减少糖和高脂肪摄入,杜绝垃圾食品。暑假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有规律的生活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生理需要。从心理学上讲,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1.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 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 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 动)。另外,可为孩子准7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限制好时间,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务,省下的时间可让孩子自由安排,让孩子体验珍惜时间的快乐。2.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