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雕塑”模块教学指导陈玉萍 汤仲伟【内容提要】“雕塑” 模块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 表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本教学指导结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全面系统 地介绍了开展“ 雕塑”模块教学所需要了解的各个方面。从模块的学习意义和定位说起,在教学 设计部分, 详细地阐述了模 块的三维目标的设定,雕塑的知识与技能要点,教学方法和 评价方法等内容,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案例和若干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片段,对一线教师 的教学工作有较实际的指导 意义。一、 模块的价值和定位雕塑模块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系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给予了学生发展人文精神的空间和多元选择的机会,而且培养、提升和强化了学生的精神活动能力。高中学段雕塑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与造型共同产生的“美”的形式因素,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提高他们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美术教育专家常用“走马观花”和“下马看花”来形容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实际上指的就是初、高中美术教育在定位上是不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雕塑学习是为了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学生对美术本体只有一些浅显的基础性的接触。与初中相比,高中美术教育的教学活动向美术本体适当的回归,能帮助学生更多更深地接触学科本体。简单来说就是高中的美术教育比初中的要专业化。此外,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而高中则是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某一模块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具体要求方面高中的三个维度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递进。我们可以从下表的具体例子进行比较:(此表还要修改)学段 初中: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广东版美术 16 册)高中:雕塑艺术的奇葩民间彩塑 (人美版)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与欣赏方法。了解与探讨民间彩塑的表现特征,尝试制作富有民间特色的彩塑作品。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描述古希腊雕塑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欣赏、比较、探讨、实践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希腊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感受制作过程的愉悦,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的知识点比初中的要多、要深,要求要高。初中是通过具体的形式如?来初识雕塑这一艺术形式,高中对雕塑艺术则有较抽象和全面的认识。其中包括初中没有的雕塑的历史、发展、分类、甚至还有应用价值和前景等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另外需要实践、体验内容也比初中要多。二、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的设定作为高中美术新生的一门新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区别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教法的拓展。高中学段的学生在年龄和学识方面已渐趋理性,其感性经验应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理论概括的程度, “应知”和“应会”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因此在知识与技能及情感价值观方面应相应扩大其广度与深度。其次,高中学段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造型审美与表现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可以结合不同学校的资源特点与任课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雕塑”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高中课标中关于“绘画雕塑”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作了相应的要求,现根据“雕塑”模块特点设定以下三维目标:“绘画雕塑”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雕塑”模块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雕塑知识和术语。基本技能:1学生能掌握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术语对雕塑作品进行鉴赏;2掌握雕塑创作的相关技法。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雕塑的创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雕塑学习上来,同时又能在研究型学习的活动中理解相互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进行评价。学生能运用雕塑的语言进行观察、表现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评价的内容,掌握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视角和观点,敢于口头或书面评价他人作品、冷静观察进行自我思考评价。(二)知识与技能要点与拓展从总体的教材版本上看,高中雕塑模块课程的所开设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其整体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单元课题:雕塑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要点认识雕塑学习了解雕塑模块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如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等。分析鉴赏中外优秀的雕塑杰作及其艺术特点,如古希腊雕塑的写实逼真、中国古代雕塑的概括夸张和具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民间泥塑的质拙淳朴、工艺雕塑的精细优美、现代雕塑的多元奇特、后现代雕塑的反璞归真和深邃的哲理等等;以及雕塑与自然环境、雕塑与城市景观、雕塑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浮雕学习浮雕的基本特征及技法;浮雕是雕塑的重要样式之一,是在平面上塑造的凹凸起伏的艺术形象,也是一种介于圆雕的三维空间和绘画的二维空间之间的雕塑的制作与实践形式。根据体量、空间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浮雕一般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和悬塑等几种形式。浮雕的制作技法可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浅浮雕作品常常运用绘画的透视关系及刻线等方法,作品中既可以突出立体形象又可以在背景平面中刻画场景,甚至可以把不同时空的内容以连环叙事的构图形式用浅浮雕展示于背景之中。高浮雕作品具有强烈的立体感、纵深感,其主体部分可直接运用圆雕的手法,其余部分则是浮雕手法。悬塑与透雕因其塑造难度较大,在此只作相关鉴赏内容。圆雕的制作与实践了解掌握圆雕艺术特征、表现形式及制作方法:圆雕是最主要的雕塑形式,是独立存在于三维立体空间的实体。从其造型的手段及其风格特点上看,圆雕艺术一般可归纳为写实、装饰、抽象三种类型。学习圆雕作品的制作一般要从动态造型、空间造型、影像造型三个基本要素出发。动态造型是指雕塑的几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动态关系,亦称动势建构,如头像塑造要研究头、颈、肩、底座相互间的扭曲、错落关系。空间造型是指各部长、宽、高、深的相互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塑造时既要关注看见的部分,也要注意被遮挡的部分。影像造型是指外形大轮廓的效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影像效果不同,塑造时要注意移动观察各角度的影像及综合影像给人的感受。综合材料的雕塑创作介绍综合材料雕塑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综合材料雕塑是指用两种或多种材料综合使用所创作的雕塑作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观念、材料的更新和形式的多样化,追求个性化的体验。现代的文明促使雕塑艺术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艺术家们对传统雕塑的体量与空间的关系以及雕塑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则提出了新的理解,试图表现一种永恒和绝对的精神。由于观念的更新,引发了雕塑材料的革新,在综合材料雕塑中除了石、木、金属等传统材料外,各种现成品如机器、车辆、生活用品等,各种废弃物如铁皮、塑料袋、饮料瓶罐等都可以成为作品的用材。因此,综合材料雕塑表现的形式多为夸张、变形、抽象,表现的手法则含蓄委婉、朦胧晦涩。从以上雕塑模块的整体结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高中学段雕塑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就雕塑本身而言,由于它的表现方式和制作过程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因此,在高中学段的教学当中,应突破传统雕塑的形式,运用新的材质和表现进行创作,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认识有关材料的特性以及因材料而产生的加工技法、技巧及工艺、造型手段等。在这里,对于雕塑模块选修课程的开设,不同地域的学校,可结合学生、学校及当地的资源情况,设计制定相应的富有地方及学校特色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几点教学的拓展建议:1各种材料资源的拓展。就各地学校的教学资源及条件分析,目前较为容易运用于教学的材料有陶泥、石膏以及各种废弃的铁线、毛线、麻绳、布条等。这些常用的材料资源不仅较为容易购买或收集得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较好的把握和操作的形体的塑造。然而对于一些教学资源条件还不够完善的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选择一些自然物或人造物等材料进行教学,如泥沙、木竹、石头、冰块、贝壳、果实、金属零件、泡沫塑料、废旧用品、纸板皮革等。这些综合性材料资源因其材料特性不同,因此教学难度相应增大,教师可结合自身专长充分发挥某一材料的特性进行教学(如案例 1 所示) 。2学生创作内容的拓展。高中学段的雕塑课程应区别与大学专业性的雕塑教学,高中学生大多对雕塑艺术的制作过程较为陌生,而且普遍都是第一次学习这门新鲜课程,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的调动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多种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如局部临摹传统的优秀雕塑作品(适合于浮雕课程的教学) ;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创作一件泥塑作品;用漫画的手法给自己或同学、长辈或偶像做个肖像;把一幅绘画作品(可名画或漫画)变成雕塑。设计制作一件富于情趣的彩塑大阿福;利用各种综合性材料创作一件现代雕塑(可人物、动物或抽象作品) 。另外,也可结合各类美术比赛或艺术节的主题进行创作或吸取家乡各地民间流传的泥塑方法进行创作等等。(三)模块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的重点雕塑模块课程的开设其成就的标准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雕塑造型活动,恰当使用雕塑术语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雕塑作品,灵活运用材料及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雕塑作品,学会以多种形式评价、展示、交流他人或自己的作品以及处理雕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雕塑模块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对雕塑的概念、样式、材料和风格类型以及各个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特征的讲解,着重介绍及演示各种雕塑样式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技巧。、 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难点则是“创造形象”与“表达形象” ,掌握运用材料塑造形象的本领以及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作品是雕塑模块教学较为困难的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总体特点雕塑模块选修课程的教材版本主要有:人美版、人教版、广东版、湖南版及山东版等,其课程内容的设计及编排也各具特色;从总体的比较而言,各类版本的教材都能严格按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 的要求以及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版本教材进行教学。从整体教材的栏目上分析,各版本教材都含概了雕塑欣赏、雕塑创作及雕塑发展三大体系,其中雕塑欣赏与雕塑发展两大部分内容整体上比较接近,而在雕塑创作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却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雕塑材料的选择及运用上,有的教材在制作浮雕上选择石膏、有的则选择木头、有的则选择陶泥等,尤其在综合材料雕塑的创作上,有的教材选择织物材料,有的则选择金属塑料、有的选择肥皂等等。由于材料的差异,相应的在制作的工具及制作的方法上也各具特色,这不仅给我们教师开设课程提供更多参考的范例,同时也为我们教师创设课程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教师在选订教材之后,应通读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把握好课程的实施步骤,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雕塑材料,积极寻找或制作各种雕塑范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或按造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2具体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案例】具体的教材分析课 题:第四章 用什么方法做雕塑第一节 雕与塑教材版本:广东版(雕塑)课时安排:5 课时本课的专业术语:本课专业术语: 雕塑、雕刻、雕塑泥、雕塑刀、雕塑台、泥塑头像、塑造、加法、黏合石膏模具、翻制本课提及的专业术语:木雕、石雕、果雕、石膏板雕刻、减法、随形就势、立体感、空 间感教学重点:掌握泥塑工具的用途及泥塑头像塑造及翻制的方法教学难点:人物头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