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9页
第2页 / 共199页
第3页 / 共199页
第4页 / 共199页
第5页 / 共199页
第6页 / 共199页
第7页 / 共199页
第8页 / 共199页
第9页 / 共199页
第10页 / 共19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专题四十九:古诗鉴赏方法练习第五模块:古诗鉴赏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3分值6-8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诗歌形象鉴赏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 或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 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 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 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 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 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 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 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 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 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 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 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 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 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 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寄 寓 的 情 感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难点)寒冷、寂静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 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 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 高孤傲思想的写照。3分析下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本诗塑造了一个对意中人热烈追求,对爱 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她发誓要山为平 地,江水枯竭,夏天天降大雪 ,天地合在 一起,才和爱人分别.这实际上就表现 出上古人们追求爱情的执著和表达了 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 .4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诗歌塑造了一个闲适自在,读书入神的读书人 形象.成双成对的麻雀在瓦屋上跳动,点点杨花 从窗户漂入砚池,诗歌中的主人公,悠闲自得, 毫无压力,更无苦闷.读书读地连春去几时都 不知.表现出诗人喜欢这种闲适自由的读书 生活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 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从军行 王昌龄 诗歌中刻画形象的方法:一通过事件来表现:如木兰辞 中的木兰形象.通过代父从军来 表现 二用环境来烘托.如江雪 三运用描写和各种表现技巧 四直接发表看法如韩愈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难点)寒冷、寂静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 ,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 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 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 高孤傲思想的写照。(2)江雪借“渔翁”形象寄托了 作者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上 的抑郁苦闷。请分析本诗前两句“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塑造“渔翁” 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4分)前两句用“千山”“万径” 作烘托,背景 越阔大,“渔翁”的形象就越突出;句中 “绝”“灭”极写环境的寒冷沉寂,这就 很好地映衬了“渔翁”清高孤傲形象。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 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 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常见诗歌人物意象类举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 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 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 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风光的喜 爱与向往。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 遇的人物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 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 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 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风光的喜 爱与向往。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 遇的人物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 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 不被重用的郁愤之情。如示儿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 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 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 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 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 象。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 )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 )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晚:归船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 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 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难点)(05全国卷3)8分 答:诗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水面比做轻磨 过的明镜,倒映着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 进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 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 来赏析 这首诗。 (05全国卷1)8分 怎样 景什么 情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勾勒出一 幅落英缤纷鸟儿空鸣的静幽之景,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 中,流露(反衬)出诗人的伤春之感。诗歌鉴赏(难点)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 风” 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 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 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借景抒情中 也表现出了作者身在异乡孤寂而怅然的心境。 答: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 圆人缺、夜静思家的冷清意境,寓情于景中把要 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鉴赏(难点)野望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1)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简要分析。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描写远 近结合,晦明相间;(2分)其中“落叶”“独鹤”“昏鸦”为 近景,着色较晦暗;“远水”“天 空”“山峦”“落日”等为远景, 着色较明朗,远近错落,明暗相间 的景物描写中渲染出清秋郊野冷清 萧索的特点。(2分)(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在抒 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歌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 寞的凄凉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 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亲佞远贤而 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愤之 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 寓情于景,象征(托物言志)的手 法。(2分)诗歌抒发了作者久滞在外而不得还乡 的郁闷孤寂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 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 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 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 ”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作答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 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 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 亲的孤寂、凄凉的情感;尾联诗人用 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 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 而诗人离家漂泊,去亲愈远,这更引 起了诗人满腹的思乡愁绪。 诗歌鉴赏(难点)诗歌意境鉴赏(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 A、触景生情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 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 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 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 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B寓情于景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 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